|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主動權益大廠一則ETF系統采購的公示消息,再次引發了行業對ETF業務布局的大討論 。
2020年主動權益基金前20名中 ,尚未布局ETF的僅剩興證全球、交銀施羅德 、東方紅資管和中歐基金4家主動權益大廠,面對ETF的高歌猛進,能抵得住規模“誘惑”嗎?4家基金公司此前似乎并不為所動。
但事實上 ,社交媒體上關于這些缺席ETF主動大廠的消息從沒間斷過,“某主動大廠找獵頭儲備ETF人才 ”“時隔14年,交銀重啟ETF”等說法絡繹不絕 ,甚至是同業直言:這幾家主動權益大廠,有資源、有人脈,沒有理由放棄ETF。
對于要不要啟動ETF業務?有傳言的基金公司此前并未有過對外回應 ,直到興證全球基金此次在其官網披露了ETF系統采購的公示信息,才有公司陸續表示正在研究討論,不過多數公司尚無明確的時間表 。圍繞著主動權益大廠當前籌備布局ETF的原因、后來者有哪些超車機會以及未來ETF競爭要面臨怎樣的比拼等問題,業內給出最新解讀。
關注點一:布局ETF ,此前缺席的主動大廠有了新進展
近日,興證全球基金披露的采購公示顯示,深圳市贏時勝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贏時勝估值和PCF項目 ,以單一來源采購的形式,中標ETF業務系統項目采購,采購金額為187萬元。
對于布局ETF這一明確信號 ,興證全球基金的對外回應是“正在研究討論” 。
在業內看來,作為一家券商系基金公司,股東方在銷售 、交易上都有天然優勢 ,未來助力ETF發行,乃至為興業證券客戶提供配置水到渠成。
按照流程,ETF系統采購后 ,等待交易所場檢,通過之后即可上報產品。不過,除了系統、監管,人員配置也十分必要 ,當前暫無興證全球基金ETF團隊的消息,因此推測,對于何時能上報、新發ETF產品 ,當前尚無時間表 。
市場對于興證全球基金的即將下場ETF并不意外,盡管此前沒有ETF產品,但是場外指增基金是其強項 ,也多有布局,因此在被動投資領域,興證全球并非沒有準備。
在興證全球基金即將布局ETF的消息傳開后 ,市場立馬將目光轉向了交銀施羅德基金 、中歐基金以及東方紅資產等此前缺席了ETF的權益大廠。
從市場消息來看,僅有一家當前回應暫時不會考慮ETF業務,多數公司給出了“高層有過討論 ”的說法 ,但同樣沒有明確時間表。
某觀察人士表示,對于布局ETF業務而言,系統采買是第一步,要打通滬市、深市以及港股市場的系統 ,到投研、管理人員招聘,研究產品策略,上報哪類產品 ,需要從全局出發研討,這也是基金公司不愿意過早回應的原因 。
關注點二:主動權益大廠為何坐不住了?
截至6月25日,全市場ETF規模為4.31萬億元 ,此前沒有布局ETF的權益大廠當前動搖了,扎入紅海之中,原因為何?這是市場普遍關心的問題。
有觀點認為 ,或是規模壓力。今年上半年主動權益基金在業績上大放異彩,但在規模上,ETF 、增強等被動產品依然突飛猛進 。今年以來 ,ETF總規模增加6657.08億元,增幅15.39%。
但是,基金公司認為并非這么簡單。首先,從監管導向上來看 ,注重規模擴張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基金公司要摒棄規模導向的邏輯 。記者從業內了解 ,多數公司戰略的改變,更多來自于股東方或者高管“自上而下”作出的調整。
“ETF透明度高、交易便捷、成本低,投資工具屬性明確 ,成為投資者資產配置的首選。這一點不僅是在權益市場,債券ETF在今年規模突破3600億元,也讓基金公司看到ETF時代的機會 。”有業內人士指出 ,ETF工具化投資正站上C位,作為資管機構,無法忽視這一事實。
“資金在哪里 ,行業發展催化劑就在哪里。 ”在日前財聯社舉辦的2025年財聯社第四屆財富管理論壇上,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行政負責人徐猛表示,在無風險利率下行、理財產品凈值化 、政策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長期資金逐步流入股市等背景下,具備透明性、低門檻等優勢的ETF ,有望成為承載居民財富和長期資金的重要工具 。
關注點三:后來者有哪些彎道超車機會?
ETF的競爭到了白熱化階段,寬基ETF方面,滬深300 、中證500、中證1000等老牌寬基指數巨頭格局已成 ,目前尚有A500輸贏未定,各家在今年也掀起了一輪新的持營;行業主題ETF百花齊放,全市場ETF產品數據接近1200只。
盡管競爭激烈 ,后來者也并非沒有機會,比如高舉高打的摩根基金,一舉拿下多只創新型ETF ,寬基、主題加碼布局的西藏東財基金,今年靠被動型主動產品取得亮眼業績的永贏基金,均在ETF后發上找到了自己的清晰定位 ,包括此前從未涉足ETF領域的銀河基金,也在2024年成立了首只紅利主題ETF。
如何突破?綜合多位業內人士觀點,有兩條路徑或可突圍:一是圍繞原有指數做精細化文章;二是定制獨家指數。
在原有指數方面,一方面是結合監管鼓勵方向 ,結合自身稟賦,找到差異化發展路徑,布局更有彈性的 ,容易破圈的產品,比如人工智能 、科技等主題;一方面可以從策略入手,布局Smart Beta ETF產品等 。此外 ,有長期業績表現的紅利主題ETF等也是不少基金公司的選擇。
也有公司嘗試定制指數新路徑。有基金公司表示,作為后入場的公司,大概率不會去布局大寬基 ,將自身投研優勢與被動結合,參考投研指標、量化指標開發新的主題指數,再找指數公司定制 ,獨家定制指數,卡位細分需求,不失為一條特色化路徑 。
關注點四:未來ETF會“卷”什么?
行業的加速器已然啟動,ETF每一次跨越萬億的時間間隔越來越短 ,持有人保持高速增長,但是滲透率仍低,在徐猛看好 ,ETF有望成為承載居民財富和長期資金的重要工具,ETF機構投資者占比也有提高空間,未來仍大有機會。
另一方面 ,在ETF巨頭壟斷寬基ETF、債基ETF的當下,行業的競爭也日趨激烈,甚至不再只是首發營銷的競爭 ,也擴展到產品持營 、流動性管理、ETF生態圈的競爭。
徐猛表示,未來指數基金的競爭,最終競爭的是指數投資、指數定義和資產配置的能力 。
一是在指數投資能力上 ,要求更小的跟蹤誤差 、更精準的指數復制,相對好的基金收益,更強的風險防范能力、更穩健的運作系統。
在追求指數投資的極致精細層面,基金管理人應努力強化系統賦能 ,提升指數復制精準度,使其更高效。同時,基金管理人要拓展多元策略 ,全面參與低風險機會,使得增厚收益更具競爭力 。
二是對基金公司的指數定義、指數優化能力提出要求。傳統指數難以滿足投資者日益多樣化、個性化的投資需求,對于一些有特定投資目標或策略的投資者 ,傳統指數可能無法提供與其需求相匹配的精準投資工具。這就需要在這些指數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同時也要把新一類的資產通過“自定義指數”來做產品布局,以滿足不同客戶需求 。
此外 ,境內指數基金管理人想要實現產品差異化競爭,也需要更強的指數編制 、產品設計能力。
三是資產配置能力上,基金公司提供的投研服務也需進一步擴展。一方面 ,這要求基金管理人在單一ETF上做深做精,對產品特性、掛鉤行業板塊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基金管理人應做好多個ETF組合配置,提供資產配置方案 ,包括:提供市場策略觀點,自上而下選擇ETF產品;提供行業輪動、多資產策略 、擇時等基于ETF的量化模型;提供不同風險收益特征的定制化策略組合。
(文章來源:財聯社)
股票配資門戶論壇:a股杠桿平臺-贏了業績輸了規模!績優主動權益基金遭ETF“偷襲” 什么情況?
股票配資網平臺點評:配資平臺查詢網站-A股急跌未見投資者大幅離場 ETF站穩5萬億 資金悄悄調倉
配資平臺查詢網站:線上股票配資炒股-A股爆發!居民存款“搬家”信號初現 能否為牛市“添把火”?
股票正規配資官網:配資網站大全-順周期ETF大舉吸金 基金經理三大維度布局“反內卷”主線
手機股票配資:炒股配資網站-紅利策略熱度不減!港股紅利ETF成資金布局重點
配資專業在線配資炒股:股票配資平臺查詢網站-科技巨頭加速布局 超級風口來襲 資金搶先埋伏(附名單)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