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杭州市經信局就《杭州市加快發展人工智能終端產業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見稿)》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
其中提到 ,到2027年,全市人工智能終端產業規模力爭達到3000億元 。實施人工智能終端方向重點科研計劃項目100個,打造爆款終端產品30款 ,培育形成自主品牌20個,選樹典型應用場景50個。謀劃內生裂變項目100個,招引落地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50個。培育形成百億級企業5家 、10億級企業20家、“新勢力 ”企業10家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0家,省級以上鏈主企業15家 。
杭州市加快發展人工智能終端產業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
(征求意見稿)
為搶抓人工智能技術變革和產業發展機遇,推進人工智能技術與終端產品深度融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打造全國一流的人工智能終端產業高地,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 、三中全會精神 ,以終端全產業鏈升級為主線,以場景應用為牽引,以標志性產品為抓手 ,全面提升產業創新能力、高端制造能力和產業配套能力,發展壯大人工智能終端產業集群,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提供堅實支撐。到2027年 ,全市人工智能終端產業規模力爭達到3000億元 。實施人工智能終端方向重點科研計劃項目100個,打造爆款終端產品30款,培育形成自主品牌20個 ,選樹典型應用場景50個。謀劃內生裂變項目100個,招引落地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50個。培育形成百億級企業5家、10億級企業20家 、“新勢力”企業1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 ”企業60家,省級以上鏈主企業15家。
二、重點賽道
(一)智能視覺終端 。保持視頻監控產品全球領先地位 ,開發“AI+視覺+語音+文本”多模技術融合的智能攝像機終端。面向單一感知向多維感知拓展需求,開發具有智能采集與分析能力的多維感知智能融合終端。面向網絡直播和新媒體智能應用,開發直播一體機、超高清編解碼器、全景攝像機等終端 。
(二)智能計算終端。基于DeepSeek 、“通義千問”系列開源模型 ,開發推理一體機、訓推一體機等高性能大模型一體機。開發搭載國產人工智能芯片的邊緣計算服務器、AI服務器等產品 。面向信創產品需求,開發安全可靠 、高效智能的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等產品。開發以端側大模型為基礎架構的AI工作站、AI計算機 、平板電腦等產品。加快開發超節點算力集群、算力路由器、智算交換機 、邊緣AI網關、云桌面終端等產品 。
(三)智能機器人。保持四足機器人先發優勢,拓展開發多足、輪足融合機器人。面向不同應用場景需求 ,開發場景泛化能力強 、智能化水平高的通用人形機器人 。加快開發以大模型為基礎架構、具有強人機交互能力的服務機器人、搬運機器人、巡檢機器人 、應急機器人等產品。
(四)智能可穿戴設備。面向沉浸式交互體驗需求,開發AI+攝像頭+AR、AI+AR、AI+VR 、AI+MR、AI+XR等多形態眼鏡產品,加快空間計算新產品研發部署。面向消費需求 ,開發智能手環、智能手表 、運動相機等終端 。推動腦機融合、類腦芯片、類腦計算模型等技術突破,開發易用安全的智能仿生假肢 、穿戴式外骨骼、腦電頭環、人工視網膜 、人工耳蝸等類腦智能終端。
(五)智能車載設備。面向座艙智能化升級需求,開發新型人車交互、域控制器、車載視聽等終端 。面向高階自駕需求 ,開發高性能車載攝像機、激光雷達 、毫米波雷達等環境感知終端。開發北斗規模化應用車載網聯終端等車路協同終端。
(六)智能儀器儀表 。保持智能水表、電表、氣表等供應用儀表領先地位,開發具有在線自診斷 、自校準、自修正能力的流量、壓力 、溫度、物位等工業過程監測儀表。開發具有智能控制、智能數據采集與分析能力的環境監測儀器。開發具有高通量數據處理能力 、智能控制、高精密的光譜、質譜 、色譜等科學儀器及實驗分析儀器 。
(七)智能家居終端。面向無感交互需求,開發全面融合人工智能能力的智能音響、智能門鎖、智能門鈴、掃地機器人 、洗地機、智能廚電、智能照明等家居家電產品。面向全屋智能需求,開發智能家居一站式服務產品 ,推動終端產品融入“好房子 ”全生命周期 。
(八)智能無人飛行器。面向物流 、吊運等需求,開發具備中遠程路線自主規劃能力的載重無人機。面向巡查巡檢、應急救援等需求,開發具備多模態感知、自主巡檢等能力的特種無人機。面向個人及家庭消費需求 ,開發具備長續航 、遠圖傳、超高清拍攝等能力的消費級無人機 。加快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研發部署。
(九)智能工業終端。面向工業自動控制需求,開發具備自動編程、自主學習能力的工業控制計算機 、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等工業控制終端 。面向工控安全需求,開發工業防火墻、安全隔離網關等工控安全防護產品。開發具備報告生成能力的工業相機、3D掃描儀等工業檢測終端。推動存量工業終端智能化改造 ,加快與工業垂直領域大模型的適配優化和產品創新 。
(十)其他新型人工智能終端。面向文創 、商旅、體育、辦公、醫療 、教育、康養等領域需求,開發AI玩具、AI導覽 、AI健身器材、AI會議系統、AI影像診斷 、AI學習機、AI陪伴等新型人工智能終端。推動人工智能與元宇宙、增材制作等技術融合,開發新形態智能產品 。布局量子計算終端 、6G終端、飛行汽車等未來人工智能終端。
三、重點任務
(一)實施創新引領行動。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對采用主動設計 、揭榜掛帥方式組織實施的人工智能終端領域的重大項目,可按投入額的一定比例給予補助,最高補助1000萬元 。人工智能終端企業承擔競爭類市重點科研項目的 ,市本級按不超過實際投入額的20%給予補助,最高補助300萬元。對承擔國家、省重點科研任務的人工智能終端企業,按國家、省實際到賬補助資金的25%給予補助,最高補助500萬元。支持開展人工智能終端領域的技術源頭創新與概念驗證 ,對符合創建條件的概念驗證中心,市本級給予50萬元創建補助;對經認定的概念驗證中心,按其年度服務質量 ,市本級每年給予最高500萬元補助。(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
(二)實施強基支撐行動 。強化數據 、算力、算法等基礎要素供給。每年評選不超過5個高質量開放數據集,按照不超過實際投入的30%給予獎勵,同一單位年度最高獎勵100萬元 ,高質量多模態開放數據集獎勵最高可提升至200萬元。加快新型算力體系建設,對符合要求的算力設施項目按規定給予貼息支持 。設立年度2.5億元規模的杭州算力券,對采購智能算力服務和模型服務的終端企業 ,一般按不超過合同實際發生金額的30%給予補貼。到2027年,形成高質量數據集20個以上,投入市場的智算規模達到100EFlops ,培育具有行業重大影響力的垂直應用大模型10個以上。(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 、市數據資源局、市委金融辦)
(三)實施制造提升行動 。推動整機制造提質。制定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專項方案,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向整機制造和終端產品廣泛滲透。推動產業協同提效 。鼓勵整機制造企業開放業務系統,與上游設計企業、零部件企業 、軟件開發企業、下游系統集成企業等協同發展。支持終端企業主動發布場景需求,與人工智能企業、科研機構組建創新聯合體 ,開展“人工智能+制造”場景合作創新,每年擇優評選不超過5個聯合創新項目,按照不超過項目投資額30%的標準給予聯合創新項目牽頭單位補助 ,最高補助500萬元。推動產業配套提擋 。聚焦整機制造短板,梳理終端產業鏈圖譜,內生裂變與招大引強聯動 ,在MEMS傳感器 、高精密光學鏡頭、SoC芯片、高密度電池 、精密結構件等產業鏈關鍵環節,實施一批補鏈強鏈項目,持續提高產業配套能力。到2027年 ,全市人工智能終端領域,力爭新增5家鏈主工廠、20家智能工廠、50個數字化車間,謀劃生成100個內生裂變項目 ,招引落地150個億元以上重大項目。(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投資促進局)
(四)實施企業優強行動。深入實施“雄鷹行動”“鯤鵬計劃”,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產業鏈供應鏈控制力的整機制造企業 。深化“鏈長+鏈主+專精特新 ”協同,暢通“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成長路徑。對首次認定的人工智能終端領域的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隱形冠軍 ”企業,分別給予不超過200萬元、100萬元 、100萬元的獎勵。到2027年 ,全市人工智能終端領域,力爭形成百億級企業5家、十億級企業20家、“新勢力”企業20家,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家 ,形成省級以上鏈主企業15家 。(責任單位:市經信局)
(五)實施應用牽引行動。編制發布全市人工智能終端“名優智品 ”產品目錄。對終端品牌企業推出的創新度高 、性能領先、市占率高的單品,每年擇優評選不超過5款產品并給予獎勵,單家獎勵最高300萬元 。鼓勵行政事業單位、企業開展場景開放創新試點 ,探索實施合作創新采購方式試點,加快創新產品首創首用。征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制造業細分領域的示范應用及解決方案,鼓勵形成典型應用 、推廣案例 ,每年擇優評選不超過5個實現首次應用的優秀方案并給予獎勵,獎勵金額不超過500萬元。到2027年,選樹典型應用場景不少于50個 。(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
(六)實施品牌塑造行動。支持企業利用CES 、IFA、AWE等全球性消費電子專業展會 ,擴大自主品牌國內外影響力。聚焦創新產品和熱銷產品,利用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世界互聯網大會、云棲大會 、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大賽等賽會活動,加強杭產“名優智品”宣傳推廣,打造杭州“科技新特產” 。鼓勵終端企業與跨境電商企業合作 ,利用其海外營銷渠道和營銷推廣經驗,推動終端產品“出海 ”。到2027年,打造30款以上爆款終端產品 ,培育形成自主品牌20個。(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經信局、市科技局 、市商務局)
(七)實施生態優化行動。發揮國家卓越工程師實踐基地優勢,體系化培養人工智能終端領域卓越工程師 。打造國際領先的人工智能開源社區,每年安排一定額度的智能券和算力券 ,面向開發者提供免費算力。每年擇優評選不超過3個年度績效較好的產業生態創新空間,給予每個創新空間最高200萬元的獎勵。探索建設新品導入公共服務平臺,加快終端產品從概念驗證、試產到規模化量產進程 。有序推動公共數據標注與開發利用 ,構建完善的數據分類分級、數據標注產業生態。支持為人工智能終端企業提供產品評測 、知識產權交易等公共服務,擇優評選一批市級人工智能產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對年服務交易額超過2000萬元的示范平臺 ,給予運營經費補助,補助金額最高200萬元。(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數據資源局)
四 、保障措施
(一)加強工作統籌 。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關于人工智能工作的部署要求,把人工智能終端產業發展納入全市人工智能創新高地建設總體布局,加強市區聯動、部門協同 ,明確責任分工,確保重點工作任務有序推進。發揮全市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推進工作組作用,強化政產學研協同。探索建立人工智能終端產業統計體系 ,加強運行監測分析 。
(二)優化空間供給。按照“兩廊引領、四區支撐 、多點帶動”的空間布局,引導人工智能終端產業在城東智造大走廊和城西科創大走廊“兩廊”集聚,推動濱江區、余杭區、錢塘區、蕭山區發揮核心支撐作用 ,帶動西湖區 、富陽區、桐廬縣等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利用工業標準廠房、制造業綜合體,打造一批人工智能終端產業特色園區,充分保障產業發展空間需求 。
(三)加大資金支持。用足用好國家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 ,省 、市未來產業先導區財政激勵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申請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和地方專項債,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產品。全面落實人工智能產業政策 。擴大科創基金、創新基金等母基金規模,加大產業基金供給。
(文章來源:財聯社)
股票配資真平臺:線上配資股票-銀行理財2025年上半年前瞻!14家規模增超5000億元 現金管理產品大縮水 權益配置有了新途徑
免費股票配資平臺官網:辦理股票配資-引發重組遐想!匯金系券商股領漲!能否上車?
辦理股票配資:免費股票配資平臺-誰家AI用一萬美元賺翻了?DeepSeek第一 GPT 5墊底
股票配資越大配資:靠譜的配資平臺-AI進入太空!“三體計算星座”正式組網 未來將達到千星規模
哪個平臺買股票好:免費炒股配資-招商蛇口:擬定向發行優先股募集82億元 投向11個地產項目
配資最良心10大平臺:十大股票配資平臺-中國具身機器人集體“秀肌肉”!眾多機器人廠商齊聚2025全球人工智能終端展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