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杜萌
5月7日,中國證監會公開印發《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從優化基金運營模式、完善行業考評制度 、提升公募權益投資規模與占比、加快建設一流投資機構等六大方面共提出了25條舉措,著力督促基金公司、基金銷售機構等行業機構從“重規模”向“重回報 ”轉變,形成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拐點” 。
對于“基金賺錢 ,基民不賺錢”的行業痼疾,《行動方案》提到,要優化基金運營模式 ,建立健全基金公司收入報酬與投資者回報綁定機制。
具體來看,《行動方案》要求,建立與基金業績表現掛鉤的浮動管理費收取機制。在未來一年內 ,引導管理規模居前的行業頭部機構發行此類基金數量不低于其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發行數量的60%;試行一年后,及時開展評估,并予以優化完善,逐步全面推開 。
2023年以來 ,基金行業推出三類浮動費率基金,將管理費與持有時間 、規模、業績情況進行掛鉤,進一步向投資者利益靠攏。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 ,有部分基金公司將在近期上報新型“支點式 ”浮動費率主動權益類基金,此次上報產品主要與業績比較基準掛鉤,為了實現與持有人利益的深度綁定 ,基金行業在費率結構優化上持續探索。
此次申報的浮動管理費基金,將管理費與基民的持有時間及持有的投資結果進行掛鉤 。具體而言,當投資者贖回、轉出基金份額或基金合同終止的情形發生時 ,持有期限不足一年(即 365 天,下同),則按 1.20%年費率收取管理費;持有期限達到一年及以上 ,則根據持有期間年化收益率分為三種情況,分別確定對應的管理費率檔位。

區別于固定管理費率的產品,這批浮動管理費基金的管理費由固定管理費 、或有管理費和超額管理費組成,其中或有管理費和超額管理費取決于每筆基金份額的持有時長和持有期間年化收益率水平。
《行動方案》還強化了業績比較基準的約束作用 ,制定公募基金業績比較基準監管指引,明確基金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的設定、修改、披露 、持續評估及糾偏機制,對基金公司選用業績比較基準的行為實施嚴格監管 ,切實發揮其確定產品定位、明晰投資策略、表征投資風格、衡量產品業績 、約束投資行為的作用 。
《行動方案》提到,要穩步降低基金投資者成本。將出臺《公募基金銷售費用管理規定》,合理調降公募基金的認申購費和銷售服務費。這意味著公募基金費率改革的第三步即將徹底完成。經過測算 ,通過分階段降低綜合費率,預計每年可以為投資者節省成本超過450億元 。同時,通過推進費率改革 ,讓基金公司與投資者利益的綁定更加緊密。
《行動方案》還提到,要引導行業機構適時下調大規模指數基金、貨幣市場基金的管理費率與托管費率。推動降低基金登記結算、指數授權使用 、信息披露、審計及法律服務等相關固定費用 。自去年以來,伴隨著多只千億規模的核心寬基調低管理費和托管費率 ,多只QDII基金也加入降費行列。
為了全面強化長周期的考核和激勵機制,《行動方案》提到要出臺基金公司績效考核管理規定,要求基金公司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資收益為核心的考核體系,適當降低規模排名、收入利潤等經營性指標的考核權重。
其中 ,基金投資收益指標應當涵蓋基金產品業績和投資者盈虧情況,前者包括基金凈值增長率 、業績比較基準對比等指標,后者包括基金利潤率、盈利投資者占比等指標 。基金公司股東和董事會對公司高管的考核 ,基金投資收益指標權重不低于50%;對基金經理的考核,基金產品業績指標權重不低于80%。對基金投資收益全面實施長周期考核機制,其中三年以上中長期收益考核權重不低于80%。
監管也將把投資者盈虧及占比、業績比較基準對比 、權益類基金占比、投研能力評價情況等納入基金公司評價指標體系 。將三年以上中長期業績、自購旗下權益類基金規模 、投資行為穩定性、權益投資增長規模等指標的加分幅度在現有基礎上提升50%。前述指標占“服務投資者能力”的評分權重合計不低于80%。
對于基金行業內的“天價高薪”制度 ,《行動方案》指出,要完善證券基金經營機構薪酬管理制度,督促基金公司建立健全與基金投資收益相掛鉤的薪酬管理機制 。強化基金公司、高管與基金經理的強制跟投比例與鎖定期要求。嚴格落實基金公司高管和關鍵崗位人員績效薪酬延期支付制度 ,對于嚴重違法違規的責任人員薪酬依法予以追索扣回。對三年以上產品業績低于業績比較基準超過10個百分點的基金經理,要求其績效薪酬應當明顯下降;對三年以上產品業績顯著超過業績比較基準的基金經理,可以合理適度提高其績效薪酬。
Wind數據顯示 ,若以收益率“低于業績基準10%或負收益 ”作為考核標準, 截至2024年底,最近一年共有2348只基金符合這一標準,占基金總數的21%;最近三年符合該標準的基金數量大幅攀升至4715只 ,占基金總數的比例高達56%;最近五年共有621只基金滿足該標準,占基金總數的12% 。
從規模方面看,截至2024年底 ,最近一年、三年和五年“收益率低于業績基準10%”的基金總規模分別為18390億 、62671億和7173億,各占同期納入統計的基金規模的5.8%、21.9%和3.1%。
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的專業投資者,《行動方案》提出要大力提升公募基金權益投資規模與占比 ,促進行業功能發揮。推動權益類基金產品創新發展 。積極支持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創新發展,研究推出更多與基金業績掛鉤、投資者回報綁定 、鼓勵長期持有的浮動費率基金產品。大力發展各類場內外指數基金,持續豐富符合國家戰略和發展導向的主題投資股票指數基金。研究創設專門參與互換便利操作的場外寬基指數基金試點產品 。
在注冊環節 ,《行動方案》明確,ETF產品原則上自受理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完成注冊。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和場外成熟的寬基股票指數基金,原則上自受理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完成注冊。對明確約定最低持股比例要求的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 ,原則上自受理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完成注冊 。
《行動方案》還要求,公募基金要強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設。建立基金公司投研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引導基金公司持續強化人力、系統等資源投入,加快“平臺式 、一體化、多策略”投研體系建設 ,支持基金經理團隊制管理模式,做大做強投研團隊。
在提升服務水平方面,今年證監會還將出臺《證券基金投資咨詢業務管理辦法》《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管理規定》 ,促進基金投顧業務規范發展 。自2019年10月展開試點工作以來,公募基金投顧業務已走過五年的歷程。截至目前,已有60家機構具備業務試點資格。其中 ,公募基金25家、券商29家,其余為商業銀行和第三方獨立銷售機構等。
《行動方案》對公募行業的風險控制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方案提到,出臺公募基金參與互換便利業務操作指引 ,明確公募基金通過互換便利業務應對流動性風險的業務規范。修訂《公募基金風險準備金監督管理辦法》,優化行業風險準備金管理制度,根據基金公司分類評價結果與風險狀況合理設定計提比例并動態調整 ,研究拓寬風險準備金投資范圍和使用用途。
此外,《行動方案》還提到,要合理約束單個基金經理管理產品數量和規模,加強對管理規模較大的基金經理持股集中度的監測 。將修訂《基金經理兼任私募資產管理計劃投資經理工作指引》 ,提高公私募基金經理兼任及業務風險隔離要求。
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代景霞認為,雖然業績報酬機制旨在激勵基金經理創造更好的業績,但如何合理設定業績報酬的提取比例和方式是一個關鍵問題。如果提取比例過高 ,可能會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如果過低,則可能無法有效激勵基金經理 。此外,不同市場環境下業績的衡量標準也較為復雜 ,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體系,以確保業績報酬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該方案旨在破解行業的規模沖動和短期主義等頑疾,將推動公募基金從產品供給商向財富管理綜合服務商轉型。對公募行業來說是一針強心針 ,也為未來的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 ”某公募副總經理表示,未來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的投資行為將更注重長期回報,從而降低權益市場長期波動率。通過優化行業格局與投資者服務升級 ,將打破“強者恒強”的格局,促進公募行業供給側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