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曾令俊
廣東農信系統明確改革具體方向 。
廣東省聯社最新披露的2024年年報明確表示:“深入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積極推動改制組建農商聯合銀行工作。 ”這是新一輪農信系統改革啟動以來 ,廣東首次對外透露省聯社改革的具體方向 。
廣東省內一農商行高管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廣東省內經濟發展不均衡,珠三角地區與粵東西北地區金融承載力差異顯著 ,這種分散化格局要求改革模式既能整合資源,又能保留地方農商行的靈活性,聯合銀行模式各方都比較容易接受 ,推行起來成本也比較低。
多個農商行脫離省聯社
2017年,廣東省委、省政府啟動以全面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化解風險為目標的農信改制攻堅改革。歷經三年,廣東于2020年完成64家農信社改制 ,實現全省農信社全部改制組建農商行的任務 。

與此同時,廣東還支持部分符合條件的農商行進一步擴大經營自主權。除了深圳農商銀行 、廣州農商銀行外,珠海農商銀行、東莞農商銀行、順德農商銀行 、南海農商銀行于2021至2022年脫離廣東省聯社系統,轉由當地政府直接管理;2020年11月成立的汕頭海灣農商銀行也由汕頭市政府管理。
截至目前 ,廣東農信系統呈現出“N個一部分”的適度競爭格局,即多家脫離省聯社系統的農商行分別管理一部分、省聯社繼續管理一部分的多銀行集團并存局面 。
“這可以說是一個特點吧,改革的思路也很明確 ,一個大型的農商行由當地政府直接管理,其余由省聯社管理。廣東一些地級市的農商行規模很大,需要比較大的自主空間。”某國有行廣東省分行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說。
2023年底 ,廣東省政府發文表示,要“加快推進省農信聯社改革,支持區域金融承載力較弱地區組建地市統一法人農商行 ” 。廣東金融監管局則在去年7月會議上提到 ,要鞏固廣東農合機構“1+7”市場體系。
廣東省聯社成立于2005年,由廣東省內農商行自愿入股組成,根據廣東省政府授權 ,履行對轄內農商行管理、指導 、協調和服務職能的金融機構。
廣東省農村信用聯合社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廣東全省81家農商行總資產4.80萬億元,同比增長3.79%;賬面財務收入1605.59億元、賬面利潤248.7億元 ,同比分別下滑3.6%、14.7%,財務收入 、賬面利潤均連續兩年下滑 。
年報同時披露,2024年10月 ,麥延厚任廣東省聯社理事長。公開資料顯示,麥延厚2021年11月獲準出任廣東省聯社理事、副理事長、主任;2024年10月獲準出任廣東省聯社理事長。
采用“農商聯合銀行”模式
在這一輪農信系統改革實踐中,各地省聯社改制模式主要有兩種 ,分別是統一法人模式、聯合銀行模式 。
從目前來看,聯合銀行模式是較為主流的改制模式。聯合銀行模式是指將省聯社改制為農村商業聯合銀行,基本不改變各級農信機構的獨立法人地位 ,維持縣域內法人主體數量穩定,這一模式亦被業內人士認為改革成本相對較低。
聯合資信報告認為,聯合銀行模式改革成本較低且保留了多級法人的治理結構 ,規避了農合機構整合重組過程中產生的摩擦,適用于轄內優質農商行較多且重組整合壓力較大的省份 。
廣東某不便具名的農商行副行長此前對界面新聞記者說,在聯合銀行模式下,由全省農信法人機構入股成立聯合銀行 ,地方農信社保留獨立法人資格。當本省農商行業務發展健康成熟時,聯合銀行模式優勢很明顯,一方面 ,能激發各家銀行發展優勢;另一方面,相較于其他模式,改革成本更低 ,阻力相對較小。
“農商聯合銀行 ”按出資模式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兩種模式 。一種是“上參下”模式,比如山西農商聯合銀行;另一種是“下參上”模式,即由省內農信機構共同出資 ,典型代表是浙江農商聯合銀行。廣東農商聯合銀行將采取何種模式設立,目前暫未有明確信息。
上述農商行高管表示,在農商聯合銀行模式下 ,原有的二級法人體制得以保留,然而股權與管理結構倒置的深層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決。這種情況下,聯合銀行的職能定位仍需進一步明確,是側重于管理協調 ,還是金融服務創新;以及各成員行的出資比例都需要進一步明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