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一邊是A股機器人概念股股價翻倍,一邊是高盛調研顯示九家供應鏈企業“尚無明確量產時間與大額訂單 ”——人形機器人賽道正上演著預期與現實的激烈碰撞 。
近日 ,高盛一份針對中國人形機器人供應鏈的實地調研報告在資本市場悄然流傳。該機構稱在11月3日至6日調研了九家中國機器人產業鏈企業,包括三花智控(002050.SZ)、拓普集團(601689.SH) 、雙環傳動(002472.SZ)等市場熱門公司。
11月11日,高盛相關負責人向記者確認了公司確實發布過相關報告 。
報告調研結果令市場高度關注:這些機器人零部件公司正積極規劃中國及海外產能 ,年化產能規劃區間約10萬至100萬臺機器人當量。對比高盛對2035年全球出貨量138萬臺的預測,這一規劃凸顯出供應鏈對行業增長前景的樂觀看法。
報告也指出,其所調研的九家產業鏈公司 ,尚無任何一家證實獲得確定性大額訂單,也未能提供清晰的量產時間表 。這一結論引發市場對機器人供應鏈“產能過剩”的擔憂。
11日,第一財經記者以投資人身份致電多家上述被調研的上市公司,有公司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 ,作為供應商,公司目前盡可能做好準備,盡管公司確實沒有接到規模訂單 ,但產能規劃規模是根據大客戶給的產能指引進行安排。
盡管當前訂單真空期與產能擴張形成鮮明對比,但業內人士認為,不宜對“產能過剩”過早下結論 ,前瞻性布局往往是新興產業崛起前的典型特征。
百萬臺規劃背后的樂觀預期
高盛調研團隊表示,大多數機器人零部件供應商都在積極規劃中國和海外(主要在泰國,墨西哥規模次之)產能 ,以支持人形機器人的潛在量產,但尚無公司證實接獲大額訂單或已有明確的生產時間表 。
根據市場流傳出的內容,拓普集團計劃在泰國、墨西哥和美國建立人形機器人相關產線 ,泰國工廠設計年產能高達100萬臺,總投資額預計在70億-80億元。
三花智控在泰國購買了約20萬平方米土地,專項用于仿人機器人執行器組裝,目前公司已啟動泰國基地產能用于人形機器人。此外 ,敏實集團已完成年產能1萬套的頭部與面部總成生產線建設,預計2026年一季度實現量產 。
雙林股份預計到2025年底將行星滾柱絲杠產能擴大到30萬套,以滿足海內外客戶需求。
產能擴張的背后是企業對行業前景的樂觀判斷。敏實集團已完成年產能1萬套的頭部與面部總成生產線建設 ,預計2026年一季度實現量產,公司預計到2030年人形機器人相關業務收入將達50億元 。
上市公司集體回應
第一財經記者就機器人訂單與產能規劃事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多家相關上市公司 ,部分公司明確提到,確實還沒有收到客戶明確下達的訂單。
三花智控在今年中報中表示,正在聚焦多款關鍵型號產品開展技術改進 ,配合客戶進行全系列產品研發、試制 、迭代、送樣。11月11日,三花智控相關負責人表示,高盛在10月份來過公司調研 ,就公司機器人在手訂單規模,該人士表示:“機器人業務對外嚴格保密 。 ”雙環傳動的相關負責人同樣表示,機器人業務信息暫時不方便對外披露。
“由于北美大客戶還沒下達具體訂單,公司現在沒有在手訂單。我們的產能規劃規模 ,是根據大客戶給的產能指引來安排 。”拓普集團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作為客戶來說,需要供應商備足產能應對未來需求,作為我們來說 ,只能按照客戶要求去準備,否則也會面臨訂單落地無法交付的情況,至于未來訂單是低于產能還是超出產能 ,目前誰都不知道。”
均勝電子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客戶的機器人圖紙在今年下半年更新過,更新換代后進入小批量試生產。“量產時間依據客戶進度 ,現在小批量試生產的機器人,具體的應用場景也還不明確,客戶自己也在摸索零部件和系統的適配程度。 ”
定義產能過剩為時尚早
高盛報告這一調研發現直接觸及了資本市場最為敏感的神經——業績兌現的能見度 。
市場疑慮自然產生:在需求尚未明確的情況下 ,如此激進的產能布局是否會演變為一場“內卷式”的產能過剩?市場會否重新審視相關公司的高估值缺乏扎實的訂單基礎作為支撐?
實際上,機器人供應鏈企業的積極籌備更是在展現其技術能力和具擴展性的生產就緒狀態,并不是單純“砸錢豪賭”機器人量產預期。
拓普集團、三花智控 、均勝電子、雙環傳動等企業,這些公司本身已經從事汽車領域多年。三花智控、拓普集團前三季度的營收規模均超過200億元 ,均勝電子收入超400億元,主營業務經營穩定 。這些公司都希望通過擴展到機器人零部件領域,以尋找新的增長引擎 ,并借助既有的生產協同效應來更好地利用現有產能。
“全球范圍內,人形機器人的具體應用場景和技術路徑都在摸索發展階段,我們認為不要因為短期的訂單真空而輕易否定人形機器人的中長期產業趨勢 ,當前的‘訂單荒’更應被理解為產業發展初期,新興產業發展初期必然存在試錯的成本和時間。”某電新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說:“更何況,產能過剩實際指的是明確的需求和供給錯配 ,過剩通常發生在成熟行業,當前人形機器人終端產品設計尚未完全固化,供應鏈企業基于對未來的預判進行前瞻性產能布局 ,是應對潛在需求爆發的必要準備,未來的需求體量和技術演變仍有很大變數,在訂單到來之前,對‘產能過剩’的擔憂下定論為時尚早 。 ”
高盛也表示 ,大多數公司打算在接獲實際訂單后逐步擴大規模,因此當前規劃未必意味著供應過剩風險迫近。該機構仍對人形機器人技術的長期趨勢持積極看法,但需要監控關鍵機器人產品的性能和具體的終端應用 ,以評估技術拐點是否即將到來。
南京開戶配資:配資知名股票配資門戶-龍頭直線漲停!兩部門發文 涉及智能機器人
配資網查詢:配資知名股票配資門戶-160余股周內獲調研 七大板塊占比較高 這些標的頻獲調研
股票配資配資盤:配資指數網官網-機構密集調研50多家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公司
做股票配資:配資好評配資門戶-榮耀官宣進軍機器人業務 今年機構調研家數超百家的概念股名單
配資資深股票配資門戶:配資資深股票配資門戶-宇樹機器人擬IPO!各品牌機器人產業鏈梳理
配資一流股票配資門戶:免費配資開戶-利空突襲!暴跌!美股多只科技股股價盤后集體大跌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