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谷歌構想將數據中心建在太空
谷歌近日在一篇研究論文中提出一個構想,即將AI芯片搭載到太陽能驅動的衛星上送上太空 。當地時間11月4日 ,谷歌宣布了“捕日者”(Project Suncatcher)計劃。如果該項目能順利進行,谷歌將建立起第一座太空數據中心。“我們的TPU(張量處理器)即將進入太空。 ”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表示,早期研究表明,第三代TPU在粒子加速器中接受測試時 ,模擬了近地軌道的輻射水平,卻未受損傷 。谷歌計劃2027年發射兩顆衛星,進行更多測試。
點評:谷歌構想將數據中心建設在太空中 ,是因為數據中心在地球上運行需要吞噬很多電力,電力供應已成為AI發展的關鍵瓶頸。而數據中心建在太空中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太空軌道上太陽能電池板的生產率可以比地球上高出8倍 。谷歌的相關論文已經探討了衛星之間的高帶寬通信 、軌道動力學和輻射對計算的影響 ,為未來的“太空計算”奠定了基礎。
OpenAI預計年化收入將超200億美元
OpenAI高管一句“需要政府為AI投資擔保”,在美股市場掀起巨浪。當地時間周四,美國科技股集體重挫 ,六大科技巨頭及多家與OpenAI合作的算力廠商總市值一夜蒸發近5000億美元 。11月7日凌晨,OpenAI CEO奧爾特曼(Sam Altman)發布近2000字長文回應,不僅澄清“不需要也不想要美國政府擔保” ,還首度披露公司收入預期——預計今年年化收入將超200億美元,2030年將達數千億美元,試圖以此挽回市場信心。“每一次收入翻番都意味著巨大挑戰,但我們充滿信心。 ”奧爾特曼透露 。
點評:此前幾個月 ,OpenAI、英偉達和幾大算力廠商達成了一系列合作,基于數據中心建設簽下了1.4萬億美元的訂單承諾,但OpenAI目前的營收能力遠不能覆蓋這一資本支出 ,被認為是一場豪賭,而巨頭之間的“循環交易”也引發外界關于AI泡沫的質疑。盡管回應帶來盤后小幅反彈,但市場情緒并未真正平復。
Anthropic預計到2028年營收將達700億美元
有消息稱 ,Anthropic預計到2028年將創造高達700億美元的收入和170億美元的現金流 。Anthropic預計今年通過API銷售其人工智能模型的收入將達到38億美元,是OpenAI預計API銷售收入18億美元的兩倍。另有消息稱,Claude Code的年化收入已接近10億美元 ,高于7月份估計的約4億美元。
點評:OpenAI不一定是最賺錢的大模型公司。一名了解Anthropic財務狀況的人士表示,該公司增長預期主要得益于Anthropic業務產品的快速普及 。Anthropic的收入增長可能很快。上月有消息稱,Anthropic預計明年的年收入增長率將在100%以上 ,甚至可能接近300%。
張朝陽:AI再強,人類也不要放棄獨立思考
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談及AI技術發展帶來的互聯網行業變革,搜狐創始人張朝陽認為 ,AI正在從根本上重塑信息獲取范式 。他形容傳統搜索引擎提供的是“一棟棟房子”式的文章單元,而AI則以“磚塊 ”為基本單元,能直接組合出精準答案。他同時提醒 ,人們不可放棄獨立思考和記憶的能力。“人腦與AI的思維機制存在本質差異,必須按照人腦的思考過程進行研究和推導,才能真正掌握和理解 。而腦中儲存知識是深度思考的基礎 ,過度依賴AI將阻礙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
點評:人工智能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人類未來如何與人工智能共生共融至關重要。在基礎科學研究上,AI在數據模擬方面的優勢 ,能夠彌補人腦處理信息量的局限,與人類的理解與靈感形成互補,推動科學探索進程 。
烏鎮峰會熱議:AI是否取代人的主體性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期間 ,關于如何看AI對人主體性的影響,有不同討論。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郭凱天表示,AI不應成為少數人的黑匣子,這也是要高度重視開源生態的原因 ,只有更多人理解、參與和監督技術才能建立AI社會的信任與公平,AI應當是人類的智能副駕,而不是取代駕駛員、削弱人的主體性。深度求索資深研究員陳德里則表示 ,以往的工業革命中,人還是智慧主體,AI革命中 ,AI則可能比人類更聰明,“未來10~20年,AI將取代市場上絕大多數工作 ,科技公司應參與社會秩序的重塑 。”
點評:對于AI是否會取代人的主體性,有兩種看法,一種是人可以通過模型開源來監督AI ,掌控AI發展的方向,另一種看法則是AI會比人更聰明,因此人可能不再是智慧的主體。不論哪種看法更加正確,未來AI都將參與重塑人類社會 ,人如何與AI共處將是一個長期的命題。
劉強東:未來或一周工作一天,送貨不用人類配送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在發言時透露 ,京東的無人卡車在規定范圍內測試超幾十萬公里,技術已成熟,目前在等待相關法規。明年4月 ,京東將建全球第一個全無人的配送站 。他表示,員工未來可能一周只需要工作一天甚至一小時,未來快遞配送也不需要人參與 ,機器人通過授權后可自動打開用戶大門送貨。
點評:劉強東預計,未來也會有大量新的服務產業的機會,如人文 、藝術、旅游以及人類對世界的探索。以旅游為例 ,未來5年時間全球旅游市場可能會有10倍的增長,這些領域將帶來大量就業機會 。
大模型投資競賽中國AI包攬前二
歷時17天,AI大模型投資比賽“Alpha Arena ”結果在本周出爐,兩個中國大模型奪得冠亞軍 ,也是所有模型中唯二兩個賺錢的,四大美國頭部模型均虧損,GPT-5虧損超62%墊底。這是一場由初創公司Nof1發起的模型投資基準測試 ,但并非模擬交易,為了衡量AI投資能力,主辦方給每個模型賬戶發放了一萬美元的啟動資金 ,讓它們在真實市場自主交易數字貨幣。參與這次比賽的有六個模型,按最終盈利能力排名,阿里通義的Qwen3 Max在最后階段反超 ,排名第一,收益率22.32%,賬戶余額12232美元 。DeepSeek chat v3.1緊隨其后 ,收益率4.89%,余額10489美元。Claude Sonnet 4.5、Grok 4 、Gemini 2.5 pro、GPT 5排在第三至第六位,虧損幅度均超過30%。尤其是GPT-5虧得最多,賬戶余額只剩3734美元 。
點評:真實市場交易有趣的地方在于 ,市場永遠有波動,是不可預測的,即便最先進的AI也無法保持穩定的收益。對于這次競賽 ,發起方Nof1在博客里提到,十年前DeepMind用游戲推動了前沿AI的快速發展,現在他們認為金融市場是AI時代下一個最佳訓練環境 ,也是唯一一個隨著AI越來越智能而變得越來越難的一個基準。
亞馬遜與OpenAI簽署算力供應協議
11月3日美股盤前,亞馬遜宣布與OpenAI建立多年戰略合作伙伴關系,OpenAI將在亞馬遜AWS上運行AI工作負載 ,訪問英偉達GPU 。雙方合作涉及金額達380億美元。受消息影響,亞馬遜11月3日開盤漲超4%。亞馬遜表示,OpenAI將立即開始使用AWS計算服務 ,所有計算能力預計在2026年底前部署到位,且計算能力還有望在2027年及之后進一步擴大規模。
點評:亞馬遜并未提及OpenAI將使用亞馬遜自研的AI芯片 。此前亞馬遜所投資的大模型公司Anthropic使用了亞馬遜自研的Amazon Trainium和Amazon Inferentia芯片來構建和部署模型。從OpenAI近期一系列算力供應合作看,OpenAI更青睞使用英偉達和AMD的GPU,同時探索自研ASIC(專用集成電路)。
AI教父辛頓:科技巨頭需要裁員才能從AI中獲利
11月2日消息 ,AI教父、諾貝爾獎得主杰弗里·辛頓(Geoffrey Hinton)就人工智能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以及主導這一領域的公司所扮演的角色發出警告 。在接受節目采訪時,辛頓表示,除了通過收取聊天機器人使用費外 ,從人工智能投資中獲利的顯而易見的方式,就是用更廉價的技術替代人工勞動力。他補充道,盡管一些經濟學家指出 ,過去具有顛覆性的技術在摧毀崗位的同時也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但他并不確定人工智能是否會遵循同樣的規律。“我認為大型企業正押注AI將大規模取代工作崗位,因為巨大的利潤就蘊藏于此 。”他警告。
點評:微軟 、Meta、谷歌和亞馬遜這四家巨頭預計下一財年的資本支出達到4200億美元 ,超過今年的3600億美元。當被問及如此龐大的投資能否在不破壞就業崗位的前提下實現回報,辛頓回答說不可能,“我相信 ,要想賺錢,就必須取代人類勞動 。”辛頓曾表示,人工智能將導致大規模失業,并帶來利潤的急劇上升 ,他將這一趨勢歸因于資本主義體系本身。
AMD最新季度營收創歷史新高
美股11月4日盤后,AMD發布了截至9月27日的2025財年第三季度財報。該季度AMD營收92億美元,同比增長36% ,單季度營收創歷史新高 。該季度AMD(GAAP)凈利潤12億美元,同比增長61%,毛利率52%。展望第四季度 ,該季度AMD收入預測的中點為96億美元,上下浮動3億美元,營收指引超過此前市場預期。
點評:今年年初至11月4日 ,AMD股價已累計上漲107.01%。AMD宣布與OpenAI達成算力供應合作后,10月底股價創歷史新高,達到264.33美元/股 ,隨后有所回調 。雖然AMD最新季度營收創歷史記錄,但財報發布當天,AMD跌3.7%,盤后跌超3% ,其財報數據似乎未能打動投資者。隨著一些美股科技巨頭股價漲至高位,近期市場上有關于AI是否存在泡沫的討論。
蘋果計劃引入谷歌AI技術升級Siri
有消息稱,蘋果正在與谷歌敲定一項交易 ,蘋果將每年支付10億美元以獲取谷歌的技術 。具體而言,蘋果計劃使用谷歌開發的1.2萬億參數模型Gemini來幫助升級語音助手Siri,蘋果將使用谷歌的模型直至自身的系統準備就緒。但蘋果和谷歌尚未就該消息作出回應。
點評:蘋果Siri尚待AI化升級 。蘋果正在研發自己的模型 ,但目前看來并未準備好在Siri上推出。在上周的電話會議上,蘋果CEO庫克表示,蘋果正在使用自己創建的基礎模型 ,并在私有云中運行這些模型,還有幾個模型在開發中。而就AI功能是否驅動了銷售,庫克表示 ,尚未對新發布的iPhone系列做相關的深入調查 。
存儲產品價格持續上漲
近期存儲顆粒價格持續上漲,導致內存條、固態硬盤價格持續上漲。電商平臺上內存條的價格增長曲線十分陡峭。據慢慢買比價平臺,京東電腦內存金榜前十名近期都經歷過漲價,有產品9月至今價格幾乎翻倍 。11月3日 ,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產品行銷總監在微博上表示,他看到了明年最新的成本預估,感到有點“驚悚 ” ,用內存的產品都涉及(成本上漲),因PC的內存相對較大,所以影響更明顯。
點評:這波存儲漲價從今年9月開始 ,漲價的存儲顆粒包括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和NAND閃存,最終影響終端消費電子產品的成本。主流存儲產品集體漲價,背后是一場結構性缺貨 ,原因是AI計算場景占用了太多存儲產能。存儲原廠將產能轉移給服務器用的存儲產品,導致其他存儲產品供應受限 。業內預計缺貨漲價的情況還將維持一段時間,或延續至明年。
谷歌320億美元收購云安全公司Wiz ,獲美司法部批準
11月6日消息,谷歌以320億美元(現匯率約合2280.66億元人民幣)收購云安全公司Wiz的交易已邁出關鍵一步,距離最終完成更近了一步。Wiz首席執行官阿薩夫·拉帕波特(Assaf Rappaport)周二在一場活動上表示,該交易已通過美國司法部的反壟斷審查 。拉帕波特同時指出 ,盡管這是一個重要里程碑,但交易在正式完成前仍需完成若干步驟。
點評:谷歌最初于2024年向這家初創企業提出23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但Wiz當時拒絕了這一報價。拉帕波特當時表示 ,他認為公司未來的發展潛力遠超該估值 。2025年初的幾個月內,谷歌與Wiz重啟收購談判,并于2025年3月正式宣布將以320億美元收購Wiz。相關報道指出 ,交易預計將于2026年初完成。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國內十大炒股杠桿平臺:十大實盤配資排行-AI周報:英偉達成全球首家市值破5萬億美元公司 OpenAI IPO完成重組
股票日內配資:靠譜的股票杠桿交易平臺-通用汽車放大招:谷歌AI助手明年上車+高級智駕將解放手眼
股票加杠桿:炒股配資平臺配資-科技巨頭輪流發債擴容AI基建 Meta之后谷歌擬發債超200億美元
股票配資門戶官網:股票買賣app哪個好用-AI周報:中國大模型實力圈粉火到硅谷 鴻蒙披露AI最新進展
股票杠桿哪個平臺好用一點:配資公司開戶-光刻機龍頭首次布局AI軟件 阿斯麥或領投“歐洲OpenAI” 還將參與公司管理
股票杠桿交易平臺哪個好:股票配資官網平臺-全球十大黃金生產商來了!有中國公司上榜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