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今年年內 ,銀行存款利率持續下行,與此同時,各類票息資產收益率也處于歷史低位。在低利率市場環境下,銀行理財行業正積極尋求通過海外資產配置破解收益困境 。
“在國內面臨低利率環境的同時 ,一些境外經濟體受到通脹水平較高 、降息節奏偏緩等因素影響,收益率延續高位,成為增厚產品收益的方向之一。”在近日的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5上海蘇河灣大會上 ,中銀理財董事長黃黨貴如是說。
這一觀點得到了與會多位理財公司高管的認同。隨著國內新發固收類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從2021年末的4%上方回落至約2.4%,擴大海外投資正成為理財行業應對低利率挑戰的“關鍵一招 ” 。
加強跨境投資
今年年內,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首次回落至1%以下 ,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進入“1 字頭”時代。與此同時,各類票息資產收益率也處于歷史低位。盡管10年期國債收益率較年初1.6%的低點略有上行,但僅位于2010 年以來的4.5%分位水平 ,整體處于低利率環境階段 。
“長期以來,銀行理財的資產配置結構以固收類資產為主。但在‘低利率’時代,底倉資產收益較低 ,各類資產波動都在放大,且經常呈現出‘高相關性、同向波動’的特征,產品凈值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顯著上升,僅靠某類資產做高、做穩收益的難度極大 ,多資產、多策略成為資管行業的大勢所趨。”工銀理財董事長吳茜在會上指出 。
在拓展可投資產類別的同時,理財行業將跨境投資視為破解收益困境的重要途徑。
黃黨貴在論壇上闡述了跨境投資的三重意義:一是跨境投資為賦能企業“走出去”提供強大金融支撐;二是跨境投資為低利率環境下理財產品增厚收益提供多元化選擇;三是跨境理財通擴大發展將為理財公司帶來更多機遇。
建信理財黨委副書記楊晴翔認為,配置海外資產可以根據投資策略和風險偏好 ,在更大范圍內選擇投資性價比高的標的,分散化組合風險 。
楊晴翔進一步介紹了實現跨境投資的多種途徑,一方面 ,可以通過互認基金 、QDII基金、債券通、港股通等多種方式拓展投資境外資產的渠道;另一方面,通過對上述渠道所投資產進行創新和組合,設計多元化的產品 ,為客戶提供更加靈活 、多樣化的方案,捕捉全球市場的投資機會。
吳茜亦表示,多資產的布局不僅僅是增厚收益的來源 ,更重要的是在震蕩市場中對沖風險,為投資者提供穩健回報。今年整個理財行業加強多元資產配置、調優組合結構,尤其是積極響應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號召,穩步增加對A股和港股的配置力度 。
交銀理財董事長李豪也分享了交銀理財在跨領域的多元資產配置方面的實踐 ,他表示,交銀理財擴充資產種類,在權益資產的基礎上擴充了黃金、期權 、Reits、跨境資產等低相關性資產 ,利用資產間對沖降低產品凈值波動,實現絕對收益。
“票息+杠桿 ”的老路已難以為繼
居民儲蓄持續攀升,財富結構正經歷深刻轉變。央行統計數據顯示 ,我國居民儲蓄總額由2020年底的93萬億元躍升至2025年6月末的162萬億元,人均儲蓄存款突破11.5萬元。
從居民財富配置結構看,房地產占我國居民財富比重已經由2020年的54.6%降至2024年的48.7% ,金融資產占比連續六年提升至2024年的47.6%,其中定期存款在金融資產中占比高達33.6% 。
與會理財公司高管普遍認為,存款向資管產品遷徙的空間依然廣闊。然而 ,當前信用債的收益率已普遍跌破2%,傳統盈利模式面臨嚴峻挑戰。
李豪在會上直言,再靠 “票息+杠桿”的老路已難以為繼,“唯有把研究觸角伸向科技前沿 ,才能在產業發展中捕捉超額收益 。”
“截至9月末,銀行理財行業規模已經超過了32萬億元,達到了32.1萬億元。 ”吳茜透露 ,今年在債市震蕩、股市向好的驅動下,保險和公募基金的規模增速要高于理財,這反映出理財相比保險 、公募的一些差異化特征。
她進一步指出 ,銀行理財要堅守資管賽道的差異化定位,從“資產驅動”走向“策略組合能力驅動”,提升產品業績的穩定性和一致性 。
在相同思路下 ,可以看到,頭部理財公司仍是將“穩健低波 ”作為產品布局的重點。信銀理財董事長王洪棟表示,在客戶低波穩健絕對收益的財富管理需求推動下 ,銀行理財在資產端會加速對低波資產的尋找與配置。
“比如在產品組合里加大存款、存單、配置性債券 、類REITs等同業資產的配置,今年各家理財公司非標準化債權的配置比例也都有所上升 。” 此外,王洪棟也表示,為積極應對市場變化 ,信銀理財正加速推進打造“多資產多策略組合投資+投資顧問服務模式一體化雙輪驅動”的增長模式,目前已在多個業務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
吳茜具體介紹說,今年銀行理財在債券投資上更加關注精細化管理 ,以工銀理財為例,廣泛運用風險預算、風險平價、全天候等策略和模型,開展動態精細化組合管理 ,讓產品凈值“漲得穩 ”。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