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近期,上市銀行的半年報披露結束 ,其中展示了理財公司的業績。財聯社對32家理財公司中報業績進行了全景掃描,可以發現,2025年上半年 ,部分銀行理財公司交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目前已開業的32家理財公司中,24家理財公司的理財規模較去年底有所增長 。其中,法巴農銀理財、高盛工銀理財、匯華理財三家合資理財公司分別以64.82% 、56.98%、53.63%的增幅遙遙領先。貝萊德建信理財、渤銀理財 、寧銀理財、恒豐理財實現超20%的增幅。相對而言 ,建信理財和農銀理財兩家大行理財公司的規模降幅較快,分別較去年底降低11.9和11個百分點 。此外,青銀理財、工銀理財 、平安理財、廣銀理財、招銀理財 、浙銀理財(浙商銀行)等也實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凈利潤方面 ,32家理財公司中有15家理財公司的凈利潤同比有所增長。其中,浦銀理財凈利潤增長最快,上半年實現凈利潤9.25億元 ,同比增長76.19%;上銀理財緊隨其后,實現凈利潤1.14億元,同比增長37.35%;中銀理財、華夏理財、渝農商理財的凈利潤同比漲幅均超過20% 。7家理財公司凈利潤有所下跌,其中平安理財跌幅較快 ,其上半年實現凈利潤7億元,同比下降41.28%;青銀理財利潤下降也較快,其上半年凈利潤為1.19億元 ,同比下降35.68%,主要是由于債市波動,導致其理財手續費收入有所減少。
理財規模分化顯著 ,最高上漲64.82%,得益于產品創新和市場拓展力度加大
2025年上半年,銀行理財市場整體呈現穩健發展態勢。
截至6月末 ,全市場存續理財規模達30.6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38%,同比增長7.53% 。
然而 ,在總體規模增長的大背景下,各家理財公司的規模變化卻呈現出顯著差異。32家理財公司的規模具體如下圖所示:
數據來源:銀行半年報 、理財業務報告,財聯社整理
從規模總量來看,招銀理財、興銀理財、信銀理財三家股份行理財公司的規模均超兩萬億。其中 ,招銀理財以2.46萬億元的規模位居行業首位,雖然較上年末微降0.40%,但仍保持規模優勢;興銀理財緊隨其后 ,規模達2.32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34%;信銀理財排名第三,規模達2.11萬億 ,較上年末增長8.25% 。這三家頭部理財公司管理規模合計6.88萬億元,占理財全市場比例約22.43%,顯示出行業集中度較高的特征。
在規模增長方面 ,合資理財公司表現突出,規模增長排名前四的均為合資理財公司,分別為法巴農銀理財、高盛工銀理財 、匯華理財和貝萊德建信理財 ,增幅分別為64.82%、56.98%、53.63%和33.23%,另外一家施羅德交銀理財也實現了6.32%的規模增速。不過,由于合資理財規模較小,因此即使其增幅較快 ,其增長的規模也較為有限。
除合資理財外,部分股份行和城農商行理財公司的表現突出 。
財聯社梳理,渤銀理財 、寧銀理財、恒豐理財規模規模增幅均超20% ,分別為29.95%、26.94%和25.08%。此外,華夏理財 、蘇銀理財等也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大行理財公司中規模增長較快的為中郵理財,其2025年6月底的規模為1.2萬億元 ,增長17.54% 。
根據銀行半年報,部分理財機構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產品創新和市場拓展力度的加大。例如 ,華夏理財加快推進理財業務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堅持產品創新驅動,推出階梯費率目標盈產品 ,打造全新“躍鴻”品牌混合類產品,探索創新養老場景理財產品等。在渠道拓展方面,華夏理財多渠道營銷體系不斷增強,報告期末行外代銷機構148家 ,較上年末增加25家 。中郵銀渠道規模較上年末增加1,106.74億元,三方代銷規模較上年末增加677.24億元,機構直銷渠道規模較上年末增加9.96億元。蘇銀理財持續深化母子協同 ,積極發力拓展外部代銷和直銷渠道,已與170余家代銷機構簽訂代理銷售合作協議。
然而,有人歡喜有人憂 ,在行業規模整體上漲的背景下,部分公司卻出現了規模收縮 。
財聯社梳理,6月末 ,建信理財規模1.41萬億,較上年末下降11.9%,是降幅最大的機構;農銀理財規模1.75萬億元 ,較上年末下降10.99%;工銀理財規模也下降了5.60%;青銀理財規模1894.8億元,下降4.94%。其中,青銀理財披露,針對債市波動 ,理財子公司加強市場風險管控,調整產品的債券持倉,但由于固收占比較高等因素影響 ,理財手續費收入有所減少。
業內人士表示,去年主要是國有行理財公司規模在增長,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禁止手工補息之后 ,資金流向國有行和一些城商行,股份行規模增長不大;而今年主要的城商行及股份行理財公司維持高速增長,頭部幾家機構之間競爭激烈 。
針對這種分化現象 ,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對財聯社表示,上半年,銀行存款利率下降 ,居民投資理財需求增加,存款資金轉向理財等,這些因素推動理財規模整體增長。但不同理財公司之間經營有所分化,這反映了各家機構在產品設計、風險控制和客戶服務等方面的差異。
理財公司盈利表現分化明顯 ,最高漲幅76.19%
作為資管機構,理財公司的收入來源主要是管理費收入。隨著理財公司的發展,2025年上半年 ,理財公司的凈利潤表現呈現出更加明顯的分化趨勢 。
從絕對額來看,招銀理財以13.64億元的凈利潤位居首位,中銀理財以13.58億元緊隨其后 ,農銀理財和興銀理財分別實現12.73億元和12.62億元的凈利潤。這四家機構凈利潤均超過12億元,顯示出較強的盈利能力。各家理財公司凈利潤表現如下圖所示:
數據來源:銀行半年報、理財業務報告,財聯社整理
業績表現上 ,2025年上半年,有15家理財公司凈利潤同比上漲 。其中,浦銀理財表現最為亮眼 ,上半年實現凈利潤9.25億元,同比增長76.19%。據浦發銀行半年報披露,浦銀理財立足于科技金融,基于自身業務模式特征 ,積極融入母行科技金融賽道,與分行深度聯動,豐富其科技金融業務客群和科技金融資產儲備庫底座。
此外 ,上銀理財表現也較為亮眼,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37.35%,雖然其絕對值僅為1.14億元 ,但增速在全行業保持前列;渝農商理財增長28.26%,中銀理財增長22.23%,華夏理財增長21.73% ,展現出較強的發展勢頭 。南銀理財 、光大理財、農銀理財的凈利潤增速也保持在13%-15%的較好水平。
然而,部分公司的凈利潤出現大幅下滑。平安理財上半年凈利潤7億元,同比下滑41.28%;青銀理財凈利潤1.19億元 ,由于理財規模降低帶動手續費減少,其凈利潤同比下降35.68% 。建信理財凈利潤8.25億元,同比下降10.03%;興銀理財和招銀理財雖然凈利潤絕對值較高,但也分別出現了5.89%和5.74%的下滑。
今年下半年 ,銀行理財市場發展趨勢如何?婁飛鵬對財聯社表示,目前來看,存款利率較低 ,居民投資理財需求仍然較旺,在這種情況下,銀行理財規模有可能繼續增加 ,為下半年銀行理財公司經營發展提供良好的需求環境,進而帶動銀行理財公司繼續向好發展。但同時,面對股票市場慢牛長牛趨勢 ,銀行理財公司需要持續加強投研能力建設,創新理財產品,加大對權益類資產的布局 ,以更好滿足投資者的需求 。
(文章來源:財聯社)
線上股票配資炒股網:哪個證券公司可以加杠桿-中際旭創: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52.64%—86.57%
配資炒股新手入門:哪個證券公司可以加杠桿-黃仁勛定義AI新浪潮 物理AI被推向前臺 它為何如此重要?
哪個平臺可以杠桿炒股:配資股公司官網-停工!停運!停航!剛剛緊急公告!臺風“韋帕”來襲!
哪家配資公司好:哪個證券公司可以加杠桿-大手筆!800億行業龍頭豪擲95億!擬收購2家公司
哪個證券公司可以加杠桿:手機炒股好用的選哪款-上汽、比亞迪、小米等車企迅速響應:積極落實賬款支付倡議
股票杠桿平臺哪個好用:網絡炒股配資-智能電網、泛消費板塊集體異動 背后原因幾何?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