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呂文琦
隨著A股五大上市險企2024年年報悉數披露 ,保險業“打工人 ”的苦與樂也展示在人們面前。
高管角度看,中國平安以“千萬級”年薪繼續領跑行業,而其他險企薪酬水平呈現分化態勢 ,折射出險企在人才激勵與風險管控間的博弈 。
代理人層面,中國平安代理人人均月收入達10395元,同比增加582元 ,歷史首次突破萬元。其他幾家險企代理人隊伍和人均產能也出現明顯回暖之勢。
不過,2025年因產品轉型和報行合一,代理人隊伍的挑戰仍存 。
平安領跑高管收入榜

中國平安仍是行業“高薪標桿” ,其董監高中8人年薪突破500萬元。
聯席首席執行官郭曉濤以1342萬元稅前年薪問鼎榜首,較2023年薪酬增長近3倍;合規負責人張小璐以1068.2萬元緊隨其后。董事長馬明哲等6名高管稅前薪酬介于500萬-701萬元 。2024年平安董監高稅后人均薪酬為363萬元,同比增長10%,但仍低于2022年峰值。
與平安形成對比的是 ,中國太保2024年高管薪酬明顯調降,最高薪總精算師張遠瀚年薪由488.4萬元降至257.5萬元,300萬元以上年薪職位“清零 ”。而新華保險則實現薪酬總額增長近30% ,董監高稅前報酬達1681.4萬元,職工代表監事劉崇松年薪升至258萬元,新任董事長楊玉成年薪198.5萬元 。
中國人保和中國人壽呈現“總量降、人均升”特點。中國人壽董監高薪酬總額同比下降9.3%至1624.4萬元 ,但因人員調整,人均同比上漲約6%;中國人保薪酬總額下滑6.8%至1174萬元,人均亦微增5%。兩險企在職高管薪資多以持平或微漲為主。
在金融業“降薪潮”與凈利潤大增77%的背景下 ,險企薪酬體系更強調長期風控 。五大險企普遍建立績效薪酬延期支付及追索扣回機制,將高管激勵與風險調整后業績掛鉤。
如中國太保推行“崗責匹配 、業績導向 ”機制,中國人壽實施任期目標責任制 ,試圖平衡短期激勵與穩健經營。
代理人隊伍企穩后挑戰仍存
2024年,基層代理人數量和產能有了明顯企穩回升之勢 。
截至2024年末,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 、新華保險、人保壽險代理人總數達138.52萬人,同比降幅收窄至2.71% ,較2023年13.63%的斷崖式下滑顯著改善,宣告行業歷時五年的“清虛”行動接近尾聲,代理人隊伍進入量穩質升新階段。
五大險企代理人規模呈現“四降一升”格局。
中國人壽以61.5萬人的體量穩居行業首位 ,同比降幅收窄至3%;平安人壽成為唯一逆勢增長者,代理人數量達36.3萬人,同比增長4.6% ,連續三個季度回升,較2023年末凈增1.6萬人 。太保壽險、人保壽險代理人分別為18.8萬人 、8.28萬人,同比降幅為5.53%、6.76%;新華保險代理人規模收縮最顯著 ,同比下降12%至13.64萬人。
中國平安聯席首席執行官郭曉濤在該公司2024年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代理人渠道改革是中國平安大刀闊斧改革的攻堅點之一。現在的中國平安代理人數量是一個比較適合的規模,2025年中國平安不會進一步壓降代理人規模 。
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保險研究院副秘書長宋占軍向界面新聞表示 ,經過連續幾年的市場清虛和隊伍流失,當前留存的代理人隊伍大多為市場洗禮下長期服務的人員,本身具有長期經營保險業務的職業規劃,人員也較為穩定。
隨著各項績優代理人計劃的實施 ,宋占軍認為,發展績優代理人的同時也要拓展新的人員,維持規模和拓展業務的基礎仍是保險行業的穩定增長。宋占軍預計未來代理人規模將穩定在現有基數 。
與人員企穩一起發生的 ,還有代理人產能指標的提升。
平安人壽代理人人均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43.3%至10.13萬元/年,月均收入達10395元,首次突破萬元大關。
中國人壽個險渠道月人均首年期交保費同比提升15.0% ,優增新人數量增長29.4%;太保壽險:營銷員月人均首年規模保費16734元,同比增長30.4%,核心人力月均產能突破5.4萬元;新華保險月均人均綜合產能同比大增41% ,績優人力占比提升至12.5%;人保壽險月人均新單期交保費9921元,同比增長13.1%,有效人力留存率同比提升。
不過2024年的成績已屬過去 ,2025年的挑戰正在逼近 。
經代渠道和銀保渠道,率先開始了“報行合一 ”。受此影響,這兩個渠道傭金水平較之前下跌30%-50%。出于生存壓力,相關渠道不少銷售人員流入保險主體公司 。但個險的“報行合一”也在逐漸拉開序幕 ,傳統依賴高傭金激勵的銷售模式難以為繼。一些頭部險企代理人向界面新聞表示,目前個險傭金水平較之前下降幅度很大,甚至有產品傭金直接腰斬。
另一邊 ,以分紅險為主導的產品結構轉型進一步要求代理人掌握更復雜的金融知識和長期服務能力,這多少影響了代理人未來的留存率和人均產能 。
隨著DeepSeek席卷行業,AI加速了信息平權 ,曾經行之有效的銷售手段即將失靈。
在過去,多數保險代理人銷售以“人情單”為主。但隨著AI的介入,客戶輕松問幾個問題 ,就能把過去云里霧里的保險知識梳理得清清楚楚 。這不僅拷問著代理人存在的價值感,也將其與客戶間原本的專業信息差,逐漸消弭。
如果未來代理人無法為客戶提供足夠專業的服務 ,那必然會被市場所淘汰。但如果代理人沒有穩定的收入,那更談不上職業化 。如果沒有職業化,自然專業化無從談起。這也意味著市場的“二八分化”趨勢將愈發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