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開年以來,基金中基金(FOF)一掃此前陰霾,迎來業績全面回暖。據Wind數據統計 ,截至3月19日,全市場916只FOF產品(不同份額分開計算)中,91%的產品年內取得正收益 ,其中207只產品收益率超過5%,更有近500只跑贏同期滬深300指數1.91%的漲幅,占比達54%。
表現最為亮眼的是工銀養老2050Y ,其年內收益率高達13.75% 。此外,國泰行業輪動A、工銀睿智進取一年A等4只產品收益率均超10%。分析持倉發現,這些產品早在2024年四季度便布局了恒生科技 、可轉債、黃金等高彈性資產。例如 ,工銀養老2050Y前十大重倉中,華夏恒生科技ETF、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等主題基金占比顯著,同時配置的中銀轉債增強B 、中信保誠多策略C年內分別貢獻6.79%和13.53%的收益 。
結構性機會捕捉:科技+黃金成關鍵引擎
FOF管理人展現出對市場熱點的精準預判。工銀睿智進取一年A通過重倉華夏中證機器人ETF(年內漲26.37%)、華安黃金ETF(14.92%)及云計算主題ETF(16.63%) ,實現12.73%的收益。此外,半導體、創新藥等成長板塊ETF的配置,也成為部分FOF業績反彈的重要推手 。
有基金經理指出,本輪回暖得益于三大因素:一是2024年政策托底推動權益市場估值修復;二是以DeepSeek大模型為代表的AI技術突破 ,引發科技資產價值重估;三是ETF工具池擴容,為FOF靈活配置提供便利。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 ,FOF對被動指數型股票基金和QDII的配置比例分別提升2.5%和1.89%,顯示管理人更傾向通過低成本工具捕捉全球化機會。
新發市場火爆:規模同比激增397%

投資者信心的回升直接反映在發行端 。2025年前三個月,全市場新成立FOF產品14只 ,合計募集規模達138億元,較2024年同期的27.78億元增長近4倍。行業專家建議關注兩類產品:一是多資產增強型“固收+”FOF,通過權益 、商品、海外資產低相關性實現穩健收益;二是行業輪動型權益FOF ,利用ETF高效切換成長與周期賽道。
機構展望:從估值修復轉向盈利驅動
對于后市,機構人士認為,當前A股估值處于歷史低位 ,科技產業的技術突破將形成正向循環,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雙主線或成長期焦點 。機構戰術建議:短期規避過熱交易,但長期仍應作為對沖美元信用風險的底倉配置。
FOF憑借分散風險、專業選基的優勢,正成為低利率時代資產配置的核心工具。隨著經濟數據邊際改善和全球流動性拐點臨近 ,兼具多元資產布局能力與主動管理優勢的FOF,或將繼續引領資管市場結構性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