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受中美關稅影響,美線航運市場在經歷一輪狂熱之后迎來了迅速回落,本應是航運市場傳統旺季的9月 ,相比往年卻顯得尤為冷清:一方面,美線航運價大幅跳水,另一方面 ,出貨量也不及預期。
“這波運價跌幅確實有點大,歐美線的航運價格甚至跌破了部分船公司的成本價了 。”眾包物流總經理甘建軍對記者表示。為航運電商提供運價服務的Geek Rate官網顯示,根據9月29日最新報價 ,10月7日從上海至美國洛杉磯15日航程的航線報價為1220美元/40尺貨柜,這較兩周前的價格跌幅超30%。歐洲線方面,上海至鹿特丹航線最低報價為1400美元/FEU ,也較9月中旬有所下滑 。
寧波航運交易所9月27日NCFI指數亦顯示,美西航線運價指數報868.22 點,環比下滑 8.11%;美東航線報834.04 點 ,環比下滑4.99%。此外,歐洲線也呈現較大跌幅,環比下滑 8.83%。此外,上海集裝箱運價指數在9 月15日—19 日創下2016年以來最大的單周跌幅 ,大跌14% 。
歐美航線運價下跌幅度之大,甚至跌破部分船公司的成本價。“9月份歐線價格都已經跌到三位數了,正常情況下繞行好望角的成本要比走蘇伊士運河高30% ,現在加起來反而比以前還便宜很多,船公司都在虧錢。”甘建軍直言,這是過去五年除2023年年初之外的最低水平 。
據行業分析 ,通常情況下,美西航線(如上海至洛杉磯)的盈虧平衡點普遍在1500—2000美元/FEU之間。大型船公司因船舶規模、燃油效率及運營優化,成本可能更低(約1300—1500美元) ,但中小型船公司或老舊船舶的運營成本可能接近2000美元。當運價跌破此關口時,船公司利潤被壓縮,甚至面臨虧損風險 ,可能觸發停航、減班或運力調整以止損 。
隨著歐美圣誕季 、黑五等消費高峰的到來,9月本應是航運市場的傳統備貨旺季,出貨量和運價都會同步攀升,然而今年的航運市場卻呈現 “旺季不旺 ” 的反常景象 ,業內將原因歸咎于中美關稅擾亂了正常的航運市場節奏,以及出貨量不及預期。
“雖然1—9月出貨量同比有大約15個點以上增長,但第四季度貨量明顯不及往年正常水平 ,僅能達到平時的80%。”甘建軍表示,此前的一波出貨潮中,很多貨都已經提前運出了。此外 ,因今年國慶假期較長,部分船公司在節前低價收貨囤貨,打算節后再發 ,因此節前的出貨量大大減少 。
從商品結構來看,甘建軍告訴記者,減少或轉移的部分商品主要是來自美國大型商超的訂單 ,跨境電商方面的出口量依然保持不錯的增長,“我們來自跨境電商的貨也是走海運的,今年1—9月的業績同比增長了40%多。”
供應鏈轉移與運力過剩也加劇了市場失衡。甘建軍指出,部分訂單已轉移至東南亞 ,直接導致中國至美歐航線貨量分流 。更關鍵的是,運力供給正持續增加,“比如歐線 ,2022年開始造的船,第四季度和明年將陸續下水,供應量一大 ,競爭就激烈了 ”。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海運費的下挫以及貨運量的減少,多家船公司選擇在這個傳統旺季中戰略性停航 ,以減少運力,避免運力過剩導致運價崩盤。比如,航運巨頭馬士基、赫伯羅特和MSC集體宣布停航計劃 ,其中,赫伯羅特在跨太平洋航線推出WC2航線40周停航、WC6航線多航次停航等調整,MSC也宣布第39至41周亞洲至歐洲航線多個航次停航 。而馬士基旗下美西航線TP9,宣布全年“歇業”。9月10日 ,馬士基在此前宣布停航的情況下追加了一份最新通知,宣布旗下美西航線TP9在節前最后一班船后,將在2025年剩余時間暫停運營 ,恢復航行另行公布。
接下來的航運市場,市場的目光正聚焦于美國即將啟動的新港口政策 。據了解,美國貿易代表(USTR)將于10月14日起征收港口費 ,中國建造的船舶(即便不由中國公司運營),??棵绹劭跁r將按每凈噸18美元或每集裝箱120美元(取高者)征費,并在未來三年分階段上漲至33美元/凈噸或250美元/集裝箱。中國籍船東或運營的船舶將面臨更高收費 ,每凈噸起步50美元,并逐年上調至2028年的140美元/凈噸。
對此,多家船司在近期相繼發聲表態: COSCO方面表示 ,將維持與市場水平相匹配且具有競爭力的運費及附加費等相關政策;MSC方面表示,將自行消化這筆成本,不會向客戶加收費用;達飛方面則表示,不考慮征收附加費 ,以維護客戶利益 。業內普遍認為,盡管頭部船公司宣稱自行消化成本不轉嫁給客戶,但成本壓力依然客觀存在。
對于市場前景 ,甘建軍判斷短期內難有明顯改觀。目前歐美備貨已基本完成,剩余貨量有限,且海運價格雖低但需求疲軟 ,“便宜也賣不動,貨放倉庫還要承擔倉儲費”。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