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過去一個多月,資本市場醫藥板塊上演了一出狂飆大戲。其中 ,主營肝病藥物的福建藥企廣生堂(300436.SZ),其股價在過去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從約36元/股的價格暴漲至114.50元/股 ,單月漲幅近220%,位列A股漲幅榜第二(僅次于上緯新材)。
投資者趨之若鶩的另一面,是這家公司已連續4年虧損 ,短期內難以扭轉虧損局面,負債率超70%的嚴峻基本面 。
市凈率常被用來作為個股估值泡沫的指標之一。截至8月7日收盤,廣生堂市凈率已經達到堪稱“畸高”的55.95倍 ,根據中證指數數據,醫藥行業這一數據平均數為3.66倍。
從“肝藥仿制專家 ”變身“創新藥妖股”,廣生堂靠的是乙肝治愈的“千億夢” 。盡管當前公司旗下的兩款乙肝創新藥GST-HG141與GST-HG131均未實現上市 ,但已然點燃了市場對廣生堂乙肝藥物管線商業化前景的無限遐想。
▌“功能性治愈 ”的千億市場誘惑
對于創新藥行業,這家當前備受矚目的公司其實是“半路出家”。
廣生堂成立于2001年,最初以茵白肝炎膠囊、靈芝膠囊等中成藥和保健品起家 。2007年,公司拿到阿德福韋酯的批文 ,從此一頭扎進肝病領域。后又陸續推出拉米夫定、恩替卡韋 、替諾福韋等乙肝仿制藥,重磅產品奠定了公司在國內肝病市場的重要地位。
然而,隨著集采降價以及市場競爭的加劇 ,仿制藥的黃金時代很快告一段落 。從2021年起,廣生堂便陷入了連年虧損的困境。
劇情在2023年首次迎來轉折——當年公司首款創新藥泰中定(抗新冠口服藥)獲批上市,雖然市場反響平平 ,卻讓投資者嗅到了“創新藥企”的潛力。當然,真正的股價催化劑則是今年7月份兩款乙肝創新藥GST-HG141和GST-HG131的突破 。
其中,GST-HG141(奈瑞可韋)是全球首個進入III期臨床的乙肝核心蛋白抑制劑/衣殼組裝調節劑。而GST-HG131則是全球首個完成II期臨床的口服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抑制劑。
綜合來看 ,這兩款藥物都屬于全新機制的抗乙肝病毒新藥,目前全球范圍內尚無同類產品上市,瞄準的是乙肝的“功能性治愈 ”。
另外 ,在此基礎上,廣生堂還在探索“三聯全口服方案”,即GST-HG141、GST-HG131與現有核苷(酸)類似物藥物(NAs)的聯合療法,旨在協同作用 ,從不同靶點出發,以期追求更好的治療效果 。
柳葉刀子刊(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在近日發表了GST-HG141在低病毒血癥慢乙肝(LLV)患者中進行的II期臨床試驗數據。
研究結果顯示,治療24周后 ,低劑量組(50mg)和高劑量組(100mg)患者HBV DNA降至檢測下限的比例分別高達84.0%和81.5%,顯著優于安慰劑組(單用核苷(酸)類對照組)的32.1%。
而且藥物起效迅速,治療2周即觀察到HBV DNA載量在核苷類藥物基礎上繼續下降超過1 log10 IU/mL(即降至原水平的1/10以下) ,且療效持續穩定 。
廣生堂對外公開表示,該項研究不僅確證了GST-HG141在LLV慢乙肝患者這一難治人群中的卓越療效(顯著優于現有標準治療)和良好安全性,更通過降低pgRNA這一關鍵生物標志物 ,為追求乙肝“臨床治愈”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
“這一突破性進展,為填補LLV患者有效治療的臨床空白帶來了巨大希望。同時,GST-HG141展現出的獨特機制 ,也使其成為未來與公司另一款在研藥物——表面抗原抑制劑GST-HG131等聯合使用,以追求更高乙肝臨床治愈率的理想候選藥物 。 ”廣生堂表示。
乙肝是一種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臟疾病,慢性乙肝可導致肝臟持續炎癥和纖維化,最終發展為肝硬化。有數據顯示 ,約60%的肝硬化由HBV引起,而肝硬化患者發展為肝癌的風險又將顯著增加(HBV相關肝癌占80%) 。
當前,核苷類藥物(包括恩替卡韋、替諾福韋等)和長效干擾素作為乙肝治療的常用抗病毒藥物 ,盡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但仍無法根治乙肝。因此實現乙肝的“功能性治愈”一直是近年來乙肝研究領域的難點和熱點。
乙肝功能性治愈(又稱臨床治愈),是指患者停止治療后仍保持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陰性 ,且HBV-DNA低于最低檢測下限(病毒復制被完全抑制),這也是目前慢性乙肝治療的理想目標 。
乙型肝炎是全球疾病負擔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截至2025年 ,全球約有2.57億慢性HBV感染者,其中中國占比約1/3,年新發HBV感染數和死亡數約占全球新發感染數和死亡數的一半 ,是全球乙肝負擔最重的國家之一。因此從理論上來說,這是一個比丙肝更為藍海的市場。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來看,GST-HG141的III期臨床試驗需至少2-3年 ,后期仍然面臨著臨床結果未達終點或審批失敗的風險,商業化前景尚未可知 。廣生堂在公告中亦明確提示,III期臨床試驗結果仍存不確定性 ,最終獲批上市尚需通過嚴格監管審查。
全球范圍內尚無真正意義的乙肝治愈藥上市,國際大藥企在同類管線上多次折戟,短期內仍無法擺脫虧損泥潭的廣生堂 ,能成為第一個嗎?
▌資本憧憬的完美劇本:吉利德“奇跡”再現?
和乙肝一樣,丙型肝炎(丙肝)曾經也是一種難以治愈的慢性傳染病,但如今 ,它已成為少數幾種可被完全治愈的慢性病之一。丙肝之所以能被治愈,得益于直接抗病毒藥物(DAA)的誕生 。
廣生堂上演“史詩級暴漲 ”的背后邏輯,正是源于投資者們期待它能再次復刻吉利德憑借丙肝神藥索磷布韋(Sovaldi)創下的商業神話。
丙肝DAA藥物的突破之處在于能夠實現對病毒復制的精準打擊 ,主要通過抑制丙肝病毒(HCV)復制所需的非結構蛋白(如NS3/4A蛋白酶 、NS5A蛋白、NS5B聚合酶),直接阻斷病毒復制鏈,從而有效抑制病毒增殖。
其代表藥物就是索磷布韋(Sofosbuvir,商品名Sovaldi) 。索磷布韋屬于DAAs中的NS5B聚合酶抑制劑類別 ,最早由生物技術公司Pharmasset所研發。2011年11月,吉利德以112億美元的價格買下Pharmasset,獲得索磷布韋。
2013年12月 ,索磷布韋獲美國FDA批準上市,成為全球首個無需聯用干擾素的HCV口服藥 。相比傳統的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方案,索磷布韋治療丙肝的副作用更小 ,加上能夠將治愈率從50%提高到80%以上,治療周期也縮短了一半,因此上市后迅速引爆丙肝市場。
上市首年(2014年)就給吉利德帶來超過100億美元的銷售額。此后 ,吉利德又通過將索磷布韋與其他DAAs聯用,組成“吉二代”“吉三代”“吉四代”方案,不僅通殺所有丙肝基因型 ,還將丙肝的治愈率進一步提高到95%以上 。
未來,乙肝治療領域能否迎來這樣的神藥?答案依然還是一個未知數。而吉利德與丙肝的故事,其實也并非一帆風順。
隨著丙肝患者的減少,市場對DAA藥物的需求急劇減少 ,2016年后吉利德丙肝藥物的收入便開始逐年滑坡。2016年,吉利德三款丙肝藥物的銷售額為148億美元,到了2018年 ,這一數字降為35億美元 。吉利德因此被迫加速向抗腫瘤、抗炎領域轉型,著手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
從“吉一代”索磷布韋的百億美元神話,到因治愈率過高導致患者銳減的市場萎縮 ,丙肝這條“治愈即消亡”的商業悖論之路是否一樣會復刻到乙肝?
更遑論因為病毒特性的差異,乙肝治愈的難度可能還遠超丙肝。丙肝之所以能被治愈,這是因為丙肝病毒的特性使其更易被清除 。丙肝病毒僅在肝細胞漿內復制 ,不形成類似乙肝病毒(HBV)的cccDNA穩定庫,因此徹底清除病毒的可能性更高。
另外,不同于丙肝還沒有有效疫苗 ,乙肝已經有高效預防疫苗。隨著乙肝防控關口前移,疫苗接種的大力普及,乙肝新增感染者人數已經大幅減少(中國5歲以下兒童乙肝感染率已降至0.3%) 。有一級市場的投資人甚至向《科創板日報》記者直言,“乙肝項目吸引力很有限 ”。
公開數據顯示 ,全球在研乙肝新藥管線近200條,技術路線多樣(HBsAg抑制劑 、衣殼抑制劑、RNAi、ASO等),包括GSK 、吉利德、恒瑞醫藥等國內外巨頭深度參與 ,中國內卷尤為嚴重。近一年內羅氏宣布終止4條乙肝管線,強生放棄類似藥物JNJ-0440,凸顯了研發的高風險和復雜性 。
市場并非沒有前車之鑒。投資者對A股著名的“重慶啤酒乙肝疫苗事件”仍記憶猶新——2011年 ,因乙肝疫苗II期臨床數據不及預期,重慶啤酒股價從83元暴跌至20元,市值蒸發逾200億元 ,成為A股創新藥泡沫破滅的標志性案例。
而廣生堂究竟是下一個吉利德的“治愈神話”,還是重啤的“泡沫重演 ”,也因此成為市場的分歧焦點 。
重慶啤酒的乙肝疫苗故事始于1998年。彼時 ,上市不久的重啤手握從股市募集的巨額資金,除了用于啤酒主業擴張外,還在尋找適合的收購項目。
當年10月末,重啤發布公告稱 ,將斥資1435.2萬元收購佳辰生物52%股權,正式介入乙肝治療性疫苗項目的開發。
因為題材足夠勁爆,重慶啤酒很快成為資本市場上的香餑餑 。乙肝疫苗的故事也被一撥撥莊家利用 ,并在資本市場放大,淪為炒作股價的利器,推動重慶啤酒股價從6.45元飆升至83元。
然而 ,最終公布的II期臨床數據顯示,疫苗的效果與安慰劑并無顯著差異,重慶啤酒股價隨之連續9個跌停 ,無數投資者血本無歸,留下A股著名梗“關燈吃面”。
創新藥投資的高風險與高回報特性永遠是一體兩面同時存在的 。
廣生堂7月的暴漲,本質上是市場對其乙肝創新藥“研發預期”與公司“基本面現實 ”嚴重背離下的一場激烈博弈。
樂觀者看到的是“中國版吉利德”的雛形: 手握全球領先、填補空白的雙藥組合 ,背靠中國巨大的未滿足市場,一旦成功,前途不可限量。突破性治療認定帶來的審評加速 、政策支持(如創新藥DRG/DIP付費除外)更添想象空間 。
謹慎者警惕的是“重慶啤酒2.0”的風險: 高估值透支了過于樂觀的預期,漫長的研發周期和固有的高失敗率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醫藥龍頭們的撤退也敲響了警鐘。基本面的持續虧損和高負債 ,使得公司抗風險能力脆弱 。
對于投資者而言,廣生堂接下來的故事充滿誘惑,卻也布滿荊棘。在乙肝臨床治愈的夢想最終照進現實之前 ,這場由“研發預期 ”與“基本面背離”共同導演的資本狂想曲,注定伴隨著高風險的心跳與對價值理性的終極拷問。
狂歡之后,市場終將等待GST-HG141 III期數據給出的答案——那才是決定廣生堂是成為傳奇 ,還是歸于沉寂的最終審判 。
中國正規的股票杠桿平臺:炒股票手機軟件-李嘉誠旗下和黃醫藥股價閃崩!公司囤積現金近百億元 大幅減少在中國以外的研發投資
正規炒股軟件有哪些:全國前10正規配資公司平臺-美股三大指數走勢分化 特斯拉股價走弱
全國前10正規配資公司平臺:股票配資論壇在哪里找-三年來最大單日流入!全球投資者競相“掃貨”黃金ETF 金價再創新高
全國最好股票配資平臺:正規配資公司排名-美股三大指數跌幅收窄 能源股普漲
全國前10正規配資公司平臺:現在股票配資-暑期檔電影票房突破100億元:總票房有望超越去年 哪些公司受益?
中國正規股票配資公司:正規的實盤股票配資平臺-國家統計局: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1.7%
正規的杠桿炒股平臺:股票配資公司倍杠桿-全國中成藥聯盟第四批集中采購啟動醫療機構報量工作
股票期貨配資公司:全國前10正規配資公司平臺-AI醫學影像再獲突破:可提前10個月查出胃癌 智能化為醫療器械行業注入動能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