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小米入局 ,“百鏡大戰”下,行業爆發臨界點已至?
“等到智能眼鏡能讓用戶戴得住,能顯示比較豐富的界面 ,應用生態真正起來了,智能眼鏡賽道的爆發時刻可能才會真的來到 。 ”國內AR眼鏡從業人士王藝儒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
小米因為AI眼鏡,近日再次沖上熱搜。小米創始人 、董事長兼CEO雷軍在“人車家全生態發布會”上正式發布了旗下首款使用小米商標的AI智能眼鏡產品,稱該產品為“面向下一個時代的個人智能設備”、“隨身的AI入口 ” 。
近日 ,《科創板日報》記者走訪上海市內多家小米之家獲悉,小米AI眼鏡備受消費者青睞,店員向記者表示:“進店的消費者 ,十個有九個是沖著AI眼鏡來的!”
智能眼鏡行業也有聲音認為,智能眼鏡產品仍處于發展階段,距離成為取代手機的“下一代智能終端”仍有差距 ,真正的爆發時刻還需等待更多技術突破。
對標Meta,小米AI眼鏡咨詢量激增
6月26日,雷軍在新品發布會上 ,正式推出了首款AI眼鏡。
小米AI眼鏡包括標準版1999元、單色電致變色版2699元 、彩電電致變色版2999元,其中標準版提供黑、玳瑁棕、鸚鵡綠三種顏色鏡架選擇。
6月28日,《科創板日報》記者走訪上海陸家嘴、世紀匯等商圈多家小米之家門店發現 ,新款AI眼鏡成為消費者咨詢熱點,不少顧客進店后直奔主題,向店員詳細詢問該產品功能及購買事宜 。
門店銷售人員向記者透露,近兩日AI眼鏡咨詢量激增 ,幾乎90%的顧客都是專程為此而來。記者在現場也觀察到,該產品熱度頗高,僅記者駐店的十分鐘內 ,就有近十位消費者陸續進店體驗AI眼鏡試戴。
“我們店目前只剩下4臺標準款的現貨 。”該銷售人員向記者表示,目前庫存告急,想要購買可以盡快下單。“目前只有一批貨 ,這批貨賣完什么時候能補貨 、會不會再補貨,我們這邊還沒接到相關通知。 ”
《科創板日報》記者同樣注意到,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上的小米官方旗艦店內 ,僅剩標準款在售,單色電致變色版、彩色電致變色版目前已顯示“無貨” 。
據銷售人員介紹,小米AI眼鏡搭載超級小愛同學具備多重智能功能 ,包括輔助用戶拍照錄像 、實時問題解答、同聲傳譯以及與部分小米智能家居設備互聯控制,構建完整的生態互動體驗,此外還具備無需掏手機即可完成掃碼支付的功能。
市面上有聲音認為,小米該款AI眼鏡旨在全面對標Meta Ray-ban。
雷軍在發布會上同樣將兩款產品進行對比 ,其表示,跟Meta Ray-ban相比,小米AI眼鏡更輕(小米40g ,Meta 42g),更適合亞洲人佩戴,續航更強 ,電池容量提升了64%,典型續航達到8.6小時(Meta 4小時),單此充滿45分鐘(Meta75分鐘) 。
值得一提的是 ,Meta Ray-ban截止目前銷量已突破200萬臺,EssilorLuxottica預計2026年年產能將提升至1000萬臺。
高盛認為,中國智能眼鏡市場2025年預計達到290萬副 ,小米AI眼鏡預計占據10%的市場份額。
取代手機?智能眼鏡離成為下個移動終端還有多遠
群智咨詢預測,2025年全球AI智能眼鏡市場規模達570萬臺,同比增長110%,到2030年有望突破1360萬臺 。進入2025年 ,AI眼鏡市場從技術驗證期轉向商業分層階段,消費級與高端市場呈現不同特征,性價比戰場由中國廠商主導。
目前國內AI眼鏡賽道已擠滿各路玩家 ,形成消費電子巨頭、互聯網大廠 、專業AR廠商和跨界新勢力等幾大陣營同臺競技的局面。
以小米、華為等為代表的大廠依托成熟的供應鏈和生態優勢快速布局;字節跳動、百度等互聯網企業則憑借AI技術積累和內容生態積極切入;Rokid 、XREAL、雷鳥創新等專業AR玩家專注于交互技術和顯示體驗的創新;而閃極、雷神科技等跨界選手同樣在尋求路徑以進行差異化突破。
“百鏡大戰”雖已打響,然而距離取代手機成為下一代主流終端仍有差距 。
有科技愛好者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當前的智能眼鏡更多扮演著手機配角的角色 ,類似于藍牙耳機和智能手表的定位,本質上仍是“帶點科技感的時尚單品 ”。
該人士指出,目前AI眼鏡與AR眼鏡之間仍難以進行技術交融 ,“有AI交互功能的暫時沒有顯示屏,搭載顯示系統的暫時也還沒有能實現深度AI交互。”與此同時,智能眼鏡普遍受限于續航短板 ,難以支撐手機般的高強度使用,AR眼鏡也面臨佩戴舒適性難題,長時間使用易引發眩暈等不適感 。此類技術瓶頸的存在,使得智能眼鏡暫時還存在難以突破的技術壁壘 ,離真正成為獨立終端設備還有一定的距離。
王藝儒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當下的AI眼鏡和AR眼鏡受限于當前整體技術的發展,在功能上均有所取舍。“如輕量化的AI眼鏡大多以拍照為主 ,輔助語音交互的功能,顯示這塊可能就被取舍掉了 。像XREAL的產品,現階段則聚焦于顯示 ,其他方面就沒有更多的功能。”
王藝儒認為,只有當智能眼鏡完成佩戴舒適感 、豐富界面顯示及完整應用生態三維度的突破,才能讓智能眼鏡從科技嘗鮮品蛻變為用戶日常剛需產品。
“智能眼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只不過受限于當前的技術活動,大家都先實現部分功能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未來才會進行更多的疊加 。 ”王藝儒如是稱。
配資可信股票配資門戶:股票杠桿平臺-小米AI眼鏡明晚見!“面向下一代的個人智能設備”
正規的配資平臺:正規實盤股票配資平臺-1999元 小米上架AI眼鏡!產業鏈“躁動”
股票日內配資:靠譜的股票杠桿交易平臺-通用汽車放大招:谷歌AI助手明年上車+高級智駕將解放手眼
中國股票配資網股票配資:股票杠桿交易平臺哪個好-AI周報:OpenAI預計年化收入超200億美元 谷歌構想將數據中心建在太空
互聯網股票配資:有杠桿的股票交易平臺-AI太耗電 美國電網不堪重負怎么辦?馬斯克:儲能是解藥
股票杠桿哪個平臺最好用:炒股app排名-中原證券:多款AI眼鏡重磅新品陸續發布 存儲器價格持續上漲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