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最近,專注于智能清潔家電領域的追覓加入了造車隊伍 ,使得原本就很擁擠的賽道又增加了一名競爭者。
近日,追覓在回復澎湃新聞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追覓汽車已組建了近千人的造車團隊并持續擴張 ,團隊涵蓋研發、制造與質量控制等跨行業人才,既包括原智能硬件業務的核心研發人員,也引入了來自傳統整車制造領域的資深專家 ,形成“智能+制造”雙基因驅動的組織架構,預計首款產品將在2027年正式亮相。
公開信息顯示:9月8日,追覓科技創始人兼CEO俞浩攜團隊赴德國 ,為追覓汽車進行工廠選址 。據悉,追覓汽車將與法國巴黎銀行進行合作共同建造德國工廠,其選址位于特斯拉德國柏林超級工廠附近 ,以此為基地向全球市場進軍。
除了組建千人團隊外,9月12日,追覓汽車宣布完成了首輪融資,這距離官宣造車剛兩周時間。
也許是追覓造車“高舉高打 ” ,市場上很快有各種傳聞 。9月11日,俞浩在朋友圈辟謠,稱追覓現金流充足 ,經營狀況良好,公司和其個人拿出了50億元,回購了部分老股 ,使得持股比例從45%提升到了70%。
據此推算,這次回購老股追覓的估值為200億元。在掃地機器人領域,追覓的另外兩個競爭對手石頭科技(688169.SH)和科沃斯(603486.SH)市值都在500億以上 ,為追覓的兩倍多 。
由于追覓是非上市公司,公開渠道無法看到公司具體經營業績。9月4日,在追覓科技的2025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上 ,追覓科技透露其2025年上半年營收已遠超2024年全年水平。據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到目前為止,預計追覓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預計均超過友商 。
今年上半年,科沃斯營收為86.76億元 ,增長了24.4%,凈利潤為9.79億元,增長了60.8%;石頭科技營收為79.03億元 ,同比增長78.9%,凈利潤為6.78億元,同比下降了39.6%。
據第三方IDC的數據:在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中 ,石頭科技占比15.2%、科沃斯占比13.7% 、追覓占比10.2%、小米占比7.4%、lrobot占比5.8%。而掃地機器人出貨占到整體市場的73.4% 。其中,石頭科技占比20.7% 、科沃斯占比13.9%、追覓占比12.3%、小米占比10.1% 、lrobot占比7.9%。
造車需要過哪些關?
汽車產業被譽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其復雜程度遠超多數制造業。追覓從掃地機器人領域跨界造車需要過哪些關?
“如果你想害一個哥們 ,你就勸他去造車吧!”近日,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在羅永浩播客節目中的這句吐槽,道出了汽車行業的殘酷真相。
當追覓官宣造車 ,并宣稱將工廠建在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附近時,汽車業內的質疑聲也同時響起:造車從來不是一場坦途,從技術研發到資質認證,從資金儲備到市場競爭 ,每一道關卡都足以淘汰絕大多數玩家 。
哪吒、威馬、拜騰 、賽麟、牛創……近年來不斷倒下的大批車企中,既有傳統車企大佬創業項目,也有跨界造車的“明星 ”。這些案例無不應證著造車的難度。
“燒錢”是每一家新勢力繞不開的話題 ,尤其是在智能化趨勢確定的當下 。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涵蓋三電及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多個領域,每一項突破都需要持續的巨額投入。
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日前在接受澎湃新聞等媒體采訪時透露,成立以來 ,蔚來累計研發投入已超600億元,近幾年,其每年都在研發上“燒掉”上百億元。理想 、小鵬的研發投入略低于蔚來 ,但每年的研發支出也都是百億元級別 。
近日,何小鵬在財報電話會上又拋出一個驚人觀點:隨著智能化加速,未來車企每年的研發投入可能會高達500億元。
2024年12月31日 ,小米CEO長雷軍在跨年直播中透露,小米造車總支出大概在300億元左右。當時小米汽車開始交付三個季度而已,但當年交付達到了13.5萬輛 。
入場早的傳統車企也同樣不易。比亞迪在成為龍頭老大之前,每年的盈利幾乎都悉數投入研發 ,創始人王傳福曾在演講中談及創業經歷時數次淚灑現場。
除了“燒錢 ”,汽車供應鏈的整合難度也遠大于家電業 。汽車供應鏈復雜度堪稱制造業“天花板”。無論是傳統燃油車還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都數以萬計 ,需協調全球范圍內數千家供應商,形成“Tier 1-Tier 2-Tier n”的多層級協作網絡。這種復雜架構下,任何一個環節的疏漏都可能引發“蝴蝶效應 ”。
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秘書長張翔認為 ,追覓科技以掃地機器人等智能清潔產品為主業,與小米等巨頭轉型造車相比,資金實力存在明顯差距 。其選擇布局全球市場 ,主要原因在于國內市場競爭異常激烈,而轉向海外則有利于吸引國際資本。
追覓有哪些底牌?
汽車行業近兩年已明顯進入“困難模式”,追覓為何有底氣參與這場競爭呢?
追覓在回復澎湃新聞記者時表示 ,首先公司造車戰略上是“長期投入、長期發展,不是急功近利去做這件事”。其次,追覓的模式也不同于其他車企,追覓模式中國研發、德國制造、利用追覓的全球渠道進行銷售 。
據澎湃新聞記者了解 ,追覓把最前沿 、最頂尖的技術放在中國研發。公司對技術人員的要求是要研發“全球首創 ”、“遙遙領先”之類的技術。
追覓表示,公司依托過往在高速數字馬達、AI算法及機器人傳感與控制等核心技術領域的深厚積累,追覓實現了向汽車電驅系統 、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等方向的技術遷移 。該項目的推進 ,也將帶動追覓汽車在技術創新、供應鏈管理和品牌建設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截至2025年5月,追覓已獲得全球授權專利3155件,累計申請專利6379件。
天眼查顯示:追覓總公司為追覓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旗下有17家子公司,實際控制人俞浩持有31.1477% 。
追覓官網簡歷顯示:俞浩為追覓的創始人兼CEO,畢業于清華大學航空航天專業 ,是中國最早的四旋翼開發者、三旋翼飛行器發明者,同時也是清華大學“天空工場”的創始人。
中國智能汽車產業鏈相當成熟且全球領先,但這次追覓選擇去德國造車。追覓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 ,德國作為全球汽車工業的核心腹地,對汽車的技術水平 、生產標準和供應鏈體系的要求極高 。追覓汽車選擇在此建廠并獲得資本加持,不僅體現了其直面全球最嚴苛市場標準的決心,也代表了中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力量開始在全球最核心的汽車腹地深度扎根 ,參與更高維度的競爭。
追覓還進一步解釋,追覓汽車選擇直接在德國建廠,未來將有機會直接與當地品牌共享汽車核心零部件的本地化供應網絡 ,大幅縮短研發周期并降低物流成本,并將網絡高效覆蓋整個歐洲。這也標志著中國智能電動車企進入與德、日、美等傳統車企巨頭同維度競爭的新階段。
目前,歐洲市場對碳減排 、電動化轉型的政策支持持續加碼 ,但本土電動車產能與供應仍存在缺口,這為中國汽車品牌提供了戰略窗口期 。
有媒體報道稱,追覓汽車將以超豪華車型切入市場。媒體援引追覓官方解釋稱 ,之所以這樣做,是基于追覓多年來在智能硬件領域積累的技術實力與品牌全球化布局的綜合考量。不同于當前傳統超豪華品牌,追覓團隊打造的超豪華品牌將結合中國智能化浪潮下的技術優勢 ,將產品打造為擁有生命力和成長性的AI智能終端 。
在張翔看來,在如今造車門檻大幅提高、行業轉型最佳窗口逐漸關閉的背景下,追覓卻選擇進軍汽車領域,并定位超豪華細分市場 ,這一策略面臨不確定性。超豪華市場不僅規模有限,難以形成規模效應,還極度依賴品牌歷史積淀和高端形象傳承。同時他還指出 ,目前追覓對外公開的車輛項目信息有限,其在資金儲備、技術實力 、人才團隊及供應鏈能力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均不清晰 。這也令業內人士難免對其多了幾分質疑。
對于追覓的跨界行為,澎湃新聞記者也采訪了多位清潔電器領域的從業者。一位行業人士表示 ,追覓海外OEM這塊還是賺錢挺多的,“造車”會讓追覓更有話題 。另外一位行業人士則表示,追覓的東西確實挺不錯的 ,但如此大幅度跨界有點激進,讓人擔心。
奧維云網(AVC)一位分析師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2025年1-8月 ,中國掃地機器人市場在國補的帶動下迎來顯著增長,零售額規模為117億元,同比41.3%,零售量規模為378萬臺 ,同比39.4%。與此同時在海外市場,追覓、石頭、科沃斯三家也一直在持續擴張,搶占其他海外品牌份額 ,整體來看,海外市場表現也比較亮眼 。對于追覓造車,這位分析師沒有做出評論。
也許 ,到目前為止,業界還沒有辦法對追覓造車做出最精準的評論,畢竟一切都才剛剛開始 ,但挑戰不會放過任何一個造車者。
截至澎湃新聞記者發稿,追覓汽車又有新動向。追覓汽車在微博上放出其首款概念車官圖,并提到全球首創 7 項專利 ,重構無序對開車門;隱藏式雙 B 柱等獨特設計 。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
2024年正在受騙的平臺:最好的股票配資導航網-蘋果大招!衛星互聯網異動 融資客押中多只牛股(表格)
配資賬戶炒股:最好的股票配資導航網-創業板指漲近4%、科創50指數漲超7% 科技龍頭持續走強
炒股配資平臺網址:比較好的股票配資平臺-特斯拉解散Dojo超級計算機團隊 人工智能項目受挫
配資導航網:比較好的股票配資-美國財長:美中就經貿問題進行了“非常良好的對話” 當前工作開展順利
最新股票配資配資網:最好的股票配資導航網-無懼特朗普炮轟!歐盟強硬表態:不急于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
最好的證券公司:股票配資保證金-商務部再回應美國對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管制:嚴重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 堅決反對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