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10年前的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宣布完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即“8·11匯改 ”) ,以增強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市場化程度和基準性 。
在眾多市場參與者 、經濟學家等看來,此次改革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改革的重要一步。不僅顯示出央行致力于使市場力量發揮更大作用的決心,更實實在在提升了匯率彈性。
十年來 ,央行穩步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不斷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水平不斷提高 ,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匯率彈性不斷增強,雙向波動成為常態,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穩定 ,有效發揮了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功能 。
增強中間價基準性
時間軸拉回到“8·11匯改”前的一段時間。彼時,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復雜,美國經濟處在復蘇過程中 ,市場預計美聯儲將在年內加息,導致美元繼續走強,歐元和日元趨弱 ,一些新興經濟體和大宗商品生產國貨幣貶值,國際資本流動波動加大,這一復雜局面形成了新的挑戰。
由于我國貨物貿易繼續保持較大順差 ,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相對于全球多種貨幣表現較強,與市場預期出現一定偏離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測算,2014年7月份至2015年7月份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分別升值11.6%和11.3%。
自2005年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 ,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作為基準匯率,對于引導市場預期 、穩定市場匯率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這一段時間,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偏離市場匯率幅度較大,持續時間較長 ,影響了中間價的市場基準地位和權威性。
為避免失衡過度累積,需要通過增強中間價的市場化程度和基準性加以調整,于是也就有了“8·11匯改” 。2015年8月11日 ,為增強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市場化程度和基準性,央行宣布完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自當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 ,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綜合考慮外匯供求情況以及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化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中間價報價。
對于此次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央行在2015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到 ,一方面在機制上加大市場供求對匯率形成的決定性作用,提高中間價的市場化程度;另一方面則順應市場的力量對人民幣匯率適當調整,使匯率向合理均衡水平回歸 。中間價與市場匯率之間的偏離得到校正 ,中間價的基準作用明顯增強。
中國銀行研究院主管王有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8·11匯改 ”的核心成效在于重構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底層邏輯,推動匯率從“剛性錨定”轉向“彈性定價、市場定價”,并通過市場化改革持續釋放制度紅利。
市場化程度不斷提升
“8·11匯改 ”以來 ,央行不斷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 、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程度不斷提升 。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這十年來 ,人民幣匯率有升有貶、雙向波動的彈性明顯增加,更好地發揮了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平衡自動穩定器作用。與此同時,監管層不斷豐富匯市調控工具箱 ,有效遏制人民幣匯率超調風險,引導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這對有效抵御各類外部沖擊、守住金融安全底線具有重要意義 。
從最新情況看,今年5月份央行發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 ,今年一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最強為7.1688元,最弱為7.1891元 ,57個交易日中28個交易日升值、29個交易日貶值。最大單日升值幅度為0.26%(183點),最大單日貶值幅度為0.08%(57點)。人民幣對國際主要貨幣匯率有升有貶,雙向浮動 。3月末,人民幣對美元 、歐元、英鎊、日元匯率中間價分別較上年末升值0.14% 、貶值3.5%、貶值2.6%、貶值4.4%。
王有鑫表示 ,“8·11匯改”以來,匯率彈性顯著增強,雙向波動成為常態化。此次改革后 ,人民幣匯率擺脫單邊升貶值預期。匯率彈性增強避免了匯率超調對實體經濟的沖擊 。同時,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程度提升。人民幣匯率調整更貼近真實市場需求,能夠及時反映國內經濟基本面變化 ,受美元和外部因素的影響減弱。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8月8日收盤,今年以來在岸 、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均升值 ,升值幅度分別達到1.59%、2.02% 。
“今年以來,在外部環境急劇變化、全球匯市劇烈波動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韌性超出市場普遍預期 ,在對美元小幅升值的同時,CFETS等三大一籃子人民幣匯率指數保持基本穩定。”王青分析,其中,國內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 ,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宏觀經濟穩中向好,為人民幣匯率提供了重要的內在支撐 ,短期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繼續處于穩中偏強狀態。未來深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的主要方向是適度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及時釋放升值 、貶值壓力,更為充分地發揮其宏觀經濟穩定器作用 。
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8·11匯改”也助力了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 ,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王有鑫表示,匯改奠定了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的基礎,推動人民幣從“貿易結算貨幣 ”向“國際投資儲備貨幣”轉型。截至2024年末 ,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第三大貿易融資貨幣,外匯衍生品市場同步擴容,遠期、期權等工具為境外投資者提供了風險對沖手段 ,顯著提升了人民幣資產吸引力 。
近日,央行召開2025年下半年工作會議暨常態長效推動中央巡視整改工作推進會,將“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列入下半年重點工作之一。其中提出,加快拓展貿易項下人民幣使用。進一步提升人民幣融資貨幣功能 ,優化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和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管理政策 。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推動形成穩定的 、期限齊全的流動性供給渠道。加強對清算行的政策支持和履職管理,加快完善人民幣清算行布局。
王青表示 ,預計未來監管層將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核心,加快拓展貿易項下人民幣使用,持續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在提升人民幣融資貨幣功能的同時 ,進一步完善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和微觀監管,在效率與安全之間把握好平衡。
“當前人民幣國際化已進入‘提質增效’新階段 。 ”王有鑫分析,央行下半年工作部署為其明確了三大方向:一是貿易結算場景的深度拓展。一方面 ,可聚焦我國優勢產業鏈和重點貿易伙伴,推動大宗商品貿易、區域經貿合作中人民幣結算的常態化;另一方面,可結合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的落地 ,鼓勵與資源國、制造國在能源、農產品等關鍵領域采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形成“貿易—結算—儲備”的正向循環。二是強化融資功能,提升人民幣作為投資貨幣的吸引力 。豐富境內外人民幣融資工具,推動人民幣計價的債券 、信貸、股權融資產品創新 ,滿足企業跨境投融資需求。三是完善離岸市場體系,構建穩定的流動性支撐。豐富離岸市場人民幣金融產品,發展短期貨幣市場工具和中長期債券、衍生品 ,滿足境外主體的流動性管理和避險需求,提升離岸市場人民幣資金的可得性和穩定性,增強市場對使用人民幣的信心 。
“未來人民幣國際化的推廣將是‘場景拓展—功能升級—市場完善—基建支撐—預期穩定’的系統工程。”王有鑫說 ,這既需要立足實體經濟需求穩慎推進,又需要通過制度創新扎實突破,穩步提升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
線上股票配資有哪些:10倍杠桿炒股平臺-A股IPO“趕考十年” 這家H股銀行有新消息!
線上配資:股票杠桿平臺軟件有哪些-周末要聞匯總:央行就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業務規則征求意見
股票杠桿正規平臺排名:炒股配資配資官網-滬指創近十年新高 A股上熱搜!新股民現在應該注意什么?
在線股票配資公司:線上炒股配資開戶平臺-公募基金降費改革收官在即 每年讓利有望超500億元
線上股票配資專業:炒股加杠桿平臺-上交所:本周對東芯股份、上緯新材等嚴重異常波動股票進行重點監控
可信的股票杠桿平臺:線上杠桿炒股-最高法、證監會:常態化開展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 便利投資者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專業的股票配資官網:十大杠桿炒股平臺-央行:前八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3.46萬億元 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6.56萬億元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