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南向資金狂涌,盤中大舉凈買入近300億港元 。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收平 ,全天成交額11.7億元,較昨日環比增超109%。資金持續流入,全天凈流入超1億元 ,已連續第17日“吸金 ”!?

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成分股漲跌互現:榮昌生物漲超7%,晶態控股漲超5%,康方生物漲超4% ,藥明生物漲超1%,石藥集團微漲。下跌方面,百濟神州跌超2% ,藥明康德跌超1%,信達生物 、三生制藥、藥明合聯微跌 。
資金持續涌入創新藥!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近60日“吸金”超15億元,融資余額超7500萬元刷新歷史紀錄,反映杠桿資金布局意愿!今年以來新增份額13.33億 ,最新份額20.15億創上市新高!
年金組團買入!據市場機構統計,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企業年金計劃持有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901萬份。除了年金以外,養老金、外資也相繼出手。截至去年底 ,中信證券信養天年股票型養老金產品 、平安股票優選1號股票型養老金產品、巴克萊銀行持有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均超900萬份 。
申萬宏源證券前瞻醫藥行業2025Q1業績,認為創新藥公司收入持續高增長。預計一季度創新藥相關公司將延續收入高速增長趨勢,此外近期中方對美關稅反應措施預計將大幅度壓縮已上市進口藥的利潤空間 ,外企或通過降低市場營銷費用來維持盈利能力,對于未來上市進口藥或通過提升定價來保證盈利能力,上述兩種場景均有望帶來國產替代效應。BD出海屬于知識產權交易 ,暫不受關稅影響,因此BD出海邏輯不變,此前BD出海預期公司持續推薦關注 。另一方面建議關注目前以(美國生產)進口創新藥為主的治療領域的國產替代邏輯。
湘財證券表示 ,關稅擾動,創新藥產業趨勢未改。關稅擾動,引發市場劇烈波動,國內制藥產業鏈制劑產品以國內市場為主 ,海外市場市占率較低,中觀層面影響相對有限。當前國內制藥產業趨勢全面轉型創新藥,現階段主要以產品管線授權交易參與國際市場 ,有效規避關稅直接影響,短期商業模型優勢凸顯 。

長期維度來看,高產品力創新藥聚焦未滿足臨床需求 ,具備一定價格傳導能力,有望對沖產業國際化進程中不確定性因素。同時企業以多種方式積極布局,提升抗風險能力。國內創新藥多元支付政策方面有望迎來邊際變化 ,2025年預計成為政策落地轉折年,首先首版丙類醫保目錄年內推出,其次在完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及進一步支持創新藥政策有望落地新舉措 ,全鏈條支持創新藥政策持續深化,加快推進創新藥高質量發展 。
當前優質創新藥公司逐步進入盈利周期,隨著業績持續釋放、支持政策推動和AI賦能,板塊有望迎來業績與估值雙重修復投資機會。從中期維度來看 ,行業需求端確定性優勢顯著,供給端產業及市場競爭格局持續改善,整體供需格局不斷優化 ,看好估值相對底部區域板塊配置價值。追蹤產業發展變化及市場周期波動,推薦創新和復蘇兩大主線:
1.?創新源動力主線:錨定臨床需求,甄選技術平臺和產品力優勢顯著的投資標的 ,布局基本面與資本市場存在一定錯配的個股投資機會 。
2.?復蘇邊際改善主線:關注部分底部資產,目前具備顯著的安全邊際優勢,需求改善下有望逐步走出低谷 ,建議關注企業運營周期與政策周期復蘇存在共振的個股投資機會。
【關注中國硬核創新藥力量,新質生產力代表,認準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
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100%布局創新藥產業鏈 ,前十大權重合計占比超68%,龍頭屬性突出!

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特點鮮明:
更純粹的創新藥(高達84%的創新藥權重占比,全市場醫藥類指數中最高);
更低估的創新藥(截至4月8日,近5年市銷率分位數28%)
底層資產是港股 ,可以T+0交易!
關注中國硬核創新藥力量,新質生產力代表,認準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 ,場外聯接(A類:021030;C類:021031)!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文中個股僅作為指數成份股客觀展示,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 。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屬于中等風險等級(R3)產品 ,適合經客戶風險等級測評后結果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資者。本文中的任何觀點 、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