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導讀】價值研究所|撕扯、炒作?美妝巨頭成分“羅生門 ”
大股東增持依然沒能讓股價徹底走強。
6月9日,巨子生物控股股東Juzi Holding Co., Ltd宣布增持公司股份 ,金額不低于2億港元,午后公司股價應聲上揚,收漲4.15% 。
6月10日 、11日 ,巨子生物再度回落,反彈趨勢未能持續。
近期,華熙生物和巨子生物兩大醫美的“拉鋸戰”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前者認為 ,吹捧重組膠原蛋白、唱衰透明質酸是資本構建的題材“幻象”;后者則被質疑產品重組膠原蛋白含量不足,涉嫌造假。
在這場爭論中,市場的反應頗為微妙 ,一方面,巨子生物的股價在增持消息的推動下有所上揚;另一方面,消費者對國產美妝行業的信任有所動搖 。
透明質酸是否過時?重組膠原蛋白含量到底有多少?投資者、消費者和業內人士都在密切關注著這場國產美妝的成分“羅生門 ”到底會如何收場。
不少業內人士指出,這場“羅生門”背后 ,折射出的是國產美妝行業標準不完善 、成分標準不嚴謹、宣傳邊界模糊等問題。
華熙生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國貨品牌的可信度不能建立在學術名稱與概念濫用、利用標準疏漏和“水軍”引導消費者誤判的基礎上 。
如何在這場風波中保持清醒 、尋找真相,成為擺在行業和消費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概念炒作 ”和“成分造假”
5月17日 ,華熙生物在官方公眾號發布《概念總在重演,科技永遠向前》一文,強調透明質酸并未過時 ,依然在衰老研究與衰老干預中有著關鍵地位。
文中,華熙生物將矛頭指向多家券商發布的認為透明質酸“已過時”的研究報告,而這些研報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重組膠原蛋白第一股 ”——巨子生物 。
“自2022年起 ,隨著資本市場不斷追求新的公司題材,‘重組膠原蛋白概念被看似幸運地選中了’。”華熙生物表示。
5月19日,中國整形美容協會、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共同發文 ,呼吁全行業從業者及資本市場“共同構建健康、理性 、可持續的行業生態”。
隨后,華熙生物和巨子生物的“掐架”正式拉開帷幕 。
5月24日,美妝博主“大嘴博士 ”發布《巨子生物疑似造假?!重組膠原竟然測不到膠原!》,質疑巨子生物旗下可復美“膠原棒”產品中重組膠原蛋白含量僅為0.0177% ,遠低于標注的0.1%,涉嫌嚴重造假。
當天深夜,可復美立刻發布告消費者書 ,公布了一則內部檢測結果,并強調產品經過“原料投料核查—生產工序質控—成品質量檢測”三重驗證。
然而,資本市場似乎對這份內部聲明并不買賬 ,5月26日開盤后,巨子生物股價跌幅一度超過10% 。
5月27日,“大嘴博士 ”針對巨子生物的檢驗報告再次發文稱 ,巨子生物的內部檢測方法和檢測樣品都存在漏洞。
為何忽然冒出一個“大嘴博士”參與到華熙生物與巨子生物的“商戰”中?華熙生物在6月1日的聲明中點出了與“大嘴博士 ”的資本關系:通過其旗下基金持有郝宇創辦的上海柳頁醫創32.4%的股權。
“基于此,由郝宇博士擔任法人的柳頁醫創屬于華熙生態的重要成員,華熙生物理應予以堅定支持和依法保護 。”華熙生物在聲明中表示。
6月1日當晚 ,巨子生物迅速回擊,稱“大嘴博士”公布的報告沒有得到檢測機構授權,方法也存在局限性。
6月4日,巨子生物再發說明 ,對于重組膠原蛋白產品檢測結果進行了系統性的解釋 。隨后,有媒體報道稱,陜西省西安市相關監管部門已經介入 ,但截至目前官方核查結果尚未發布。
6月9日,巨子生物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Juzi Holding Co., Ltd.計劃在未來三至六個月內 ,斥資不少于2億港元增持公司股份。
至此,雙方這段從“暗戰 ”升級為“明槍”的交鋒暫時告一段落 。
“生存焦慮”或“糾正市場 ”
有市場觀察者認為,這場技術之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對于生存邏輯的焦慮。
華熙生物作為國內美妝的龍頭企業 ,此前將透明質酸發酵產率從3g/L提升至12~14g/L,大大提高了原料的生產效率,透明質酸瞬間敲開護膚、保健、醫美等多個應用場景的大門。
憑借在透明質酸市場的地位 ,華熙生物市值一度超過千億元。不過,“資本永不眠”,市場的“寵兒”很快換了角色,重組膠原蛋白概念“接棒” ,成立于2000年的巨子生物迅速飛升 。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預測,2026年基于膠原蛋白的皮膚護理市場份額將超過透明質酸,年復合增長率達52.6%;2027年國內膠原蛋白的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1738億元。
2024年 ,巨子生物和華熙生物的成績可謂“冰火兩重天 ”:華熙生物交出上市以來最差業績,營收為53.17億元,同比下降11.61%;歸母凈利潤為1.74億元 ,同比驟降70.59%,第四季度首次出現單季度虧損。
圖源:華熙生物2024年年報
對比之下,巨子生物的營收達到55.39億元 ,同比增長57.17%;凈利潤為20.62億元,同比增長42.4% 。
圖源:巨子生物2024年年報
但華熙生物業績的下滑是否真的是因為市場覺得“透明質酸過時而重組膠原蛋白興起”呢?
對此,華熙生物向本報記者表示 ,業績承壓的主要原因是消費品業務下滑和資產減值導致的虧損。此外,重組膠原賽道上的公司很多,某些公司業績好不能僅歸因于賽道興起,還有許多其他的原因 ,如電商運營能力等。
不過,華熙生物功能性護膚品業務板塊的業績快速下滑卻是市場有目共睹的 。2024年,華熙生物功能性護膚品業務收入為25.69億元 ,同比下滑31.62%,而該業務在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占比高達47.92%。
華熙生物多次強調,資本市場的概念輪換 ,讓市場對透明質酸和重組膠原蛋白產生了誤導性認知,偏離了科學和產業發展的基本面。這不僅會影響到像華熙生物這樣企業的經營環境,也會給以重組膠原蛋白為經營概念的企業帶來資源錯配和風險 。
“標準缺失”與“信任危機 ”
不少美護消費者認為 ,成分之爭之所以會發酵至此,核心原因還是行業標準不統一。
巨子生物在6月4日的檢測結果說明中表示,參考的檢驗方法是中國醫藥行業標準 (YY/T 1947-2025) 《重組膠原蛋白敷料》和團體標準 (T/ZGKSL 004-2023)《化妝品用重組膠原蛋白原料》中所規定的方法 ,同時指出“目前相關標準尚待完善”。
此外,有消費者向記者表示,“信任危機”除了與標準不統一有關,還受近幾年國產美妝品牌“重營銷 ,輕研發 ”風向影響 。從年報也可以看出,巨子生物雖以“重組膠原蛋白”技術著稱,但銷售費用居高不下 ,而研發投入遠不及同行。
2024年巨子生物銷售費用高達20.08億元,研發投入僅約1.07億元,占收入比例不到2% ,顯著低于華熙生物的6%和錦波生物的10.89%。此外,與歐萊雅、寶潔 、聯合利華等國際美妝巨頭平均超過3%的研發投入占比相比,巨子生物的研發投入也相形見絀。
圖源:巨子生物2024年年報
上海某美妝品牌從業者向記者坦言 ,層出不窮的新概念常對應著鋪天蓋地的營銷手段,成分故事也往往摻雜效果邊界的模糊 。此次有關成分的爭論,如果能夠推動企業更嚴謹地標注成分、規范宣傳 ,則會成為行業進步的契機。“辯中明”或許可以讓消費者主動了解更多信息,從而倒逼品牌重視產品力而非營銷噱頭。
“透明質酸與重組膠原蛋白孰優孰劣的爭論顯然不會是此次交鋒的‘終局’,商業世界的發展一直在向我們證明,沒有永恒的‘護城河’ ,只有永恒的創新 。 ”上述從業者總結稱。
華熙生物和巨子生物似乎也在這里達成共識。
華熙生物表示:“科技的價值在于持續突破,而非短期資本敘事的輪轉 。”
巨子生物則說:“支持所有學者對科技應用的有益探討,理解所有同業對行業自律的理性呼吁。”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配資專業股票配資網站:個人配資是否屬于非法經營-硅谷又現AI算力巨額訂單!谷歌與Anthropic達成數百億美元合作
個人配資是否屬于非法經營:股票配資網站開戶-寒武紀營收大增4347.82%!章建平沒賣
個人配資是否屬于非法經營:股票配資的公司官網-尾盤突然跳水 3500點得而復失!發生了什么?
專業配資論壇資訊:個人配資是否屬于非法經營-藍佛安:健全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加快“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
線上股票配資軟件:個人配資是否屬于非法經營-中國股票大利好!外資大舉增持半導體板塊!
個人配資是否屬于非法經營:股票配資首選-美團二季度凈利潤下降89% 外賣大戰誰是贏家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