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紅資管”)近日再陷高管變動漩渦。2025年4月3日晚間,該公司發布公告稱,總經理張鋒因個人原因離任 ,董事長楊斌將代行總經理職責 。這已是該公司自核心王國斌、陳光明、任莉 、林鵬等“靈魂人物”陸續離職后,又一位離開的高管。市場消息顯示,國信證券副總裁成飛或將接任該職 ,但截至4月7日,成飛尚未正式卸任國信資管董事長職務。
張鋒的離任引發市場對東方紅資管經營狀況的深度關注 。這位擁有23年證券從業經歷的總經理,自2021年8月執掌公司以來 ,恰逢資本市場劇烈波動期。數據顯示,其管理的多只基金產品任職回報均為負值,其中東方紅啟恒三年持有混合A/B分別虧損20.44%和30.76% ,東方紅睿璽三年持有混合A/C虧損4.17%和4.57%,而東方紅啟程三年持有混合A在兩年多時間里虧損達33.97%。截至2024年末,張鋒管理的公募基金總規模達182.75億元 ,但產品凈值普遍低于發行價,導致投資者在社交平臺質疑“封閉期產品淪為基民財富絞肉機 ” 。
東方紅資管的困境不止于人事震蕩。這家曾被譽為“價值投資標桿”的機構,自2021年達到管理規模峰值2696.22億元后,近四年規模持續縮水。截至2024年末 ,其公募基金管理規模降至1662.99億元,較巔峰時期減少1033.23億元,降幅達38.32% 。更值得關注的是財務表現 ,2024年公司營收14.35億元、凈利潤3.33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0.41%和32.18%,營收規模已回落至2015年水平。業績滑坡直接反映在基金表現上 ,截至2025年3月末,旗下118只成立滿三年的產品中,53只未能盈利 ,17只產品近三年虧損超30%,曾經的明星產品東方紅優勢精選混合累計虧損達40%。
業內人士將東方紅資管的衰落歸因于多重因素 。自2016年創始團隊分崩離析后,王國斌創立君和資本 ,陳光明創辦睿遠基金,任莉轉投泉果基金,林鵬成立和諧匯一私募,核心投研人才批量流失導致投資風格持續性遭破壞。現任董事長楊斌雖擁有豐富的監管經驗 ,曾任上海證監局機構一處副處長、期貨監管處處長等職,但其主導的“平臺化 、多元化”轉型尚未顯現成效。公開資料顯示,公司試圖通過布局貨幣、純債、量化等八大產品線扭轉頹勢 ,但在權益類產品占比超60%的既定格局下,新策略與原有價值投資理念產生明顯沖突。
接棒者成飛的到來被市場視為破局關鍵 。這位80后資管老將深耕固收領域近20年,歷任國泰君安資管副總裁 、國信證券副總裁等職 ,其“摒棄無效規模攀比 ”“聚焦客戶真實收益”的理念與東方紅資管當前困境形成微妙呼應。在國信資管任職期間,他推動設立公募REITs、量化等多策略產品,2024年管理規模突破千億元。但挑戰同樣顯著 ,東方紅資管權益類產品占比過高的結構性問題,與成飛擅長的固收領域存在專業跨度,且公司投研團隊青黃不接 ,34位基金經理平均任職年限僅3年,新生代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多數虧損超20% 。
此次高管變動折射出券商資管行業的深層變革。2025年前三個月,已有華泰資管、海通資管等10家機構發生24次高管變動,其中3家更換總經理。監管趨嚴 、業績壓力與個人職業規劃交織 ,使得資管行業人才流動加速 。對于東方紅資管而言,如何在成飛帶領下平衡歷史積淀與轉型需求,重建投研體系與投資者信任 ,將成為決定其能否“二次創業”成功的關鍵。楊斌在公告中強調將“提升投研一體化平臺建設 ”,但面對1654.38億元(截至2025年1季度末)管理規模中逾400億累計虧損(近四年旗下產品累計虧損),市場更期待實質性改革舉措。

值得玩味的是 ,東方紅資管近日嘗試通過拍攝投教短劇《重生之我在霸總短劇當投資助理》重塑品牌形象,劇中“顧總”高談價值投資,現實中的基金經理卻深陷業績泥潭 。這種戲劇化反差恰似公司現狀寫照——昔日榮光與當下困境交織 ,轉型陣痛與復興渴望并存。在資本市場從不相信眼淚的叢林法則下,東方紅資管能否借高管換血實現真正重生,仍需時間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