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今日,央行官網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對于下階段貨幣政策思路 ,報告提及,央行將平衡好短期與長期、穩增長與防風險 、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支持實體經濟與保持銀行體系自身健康性的關系,強化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 。
業內專家對財聯社記者指出 ,對于未來政策把握,央行依然強調了短期與長期、穩增長與防風險 、內部與外部、支持經濟與銀行自身健康性四方面關系的平衡,同時,考慮到外部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內需不足 ,下一步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要抓好政策落實,充分釋放政策效應。
今年以來 ,在資本市場回暖背景下,有市場機構將存款增長放緩視為存款“搬家”到股市。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專欄從利率傳導機制角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說明了資產配置調整的原因 。
融資結構變化、經濟轉型加快 觀察金融總量要多看社會融資規模和貨幣供應量
財聯社記者發現 ,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專設了“科學看待金融總量指標 ”專欄。
業內專家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過去市場更關注貸款,但在融資結構變化 、經濟轉型加快的背景下 ,要更多看社會融資規模。
上述專家具體解釋稱,隨著直接融資發展,企業發債融資更加便利 ,融資成本也明顯降低,企業尤其是大中型企業,更愿意發債替換貸款。地方政府也更傾向于用政府債券解決項目建設的資金需求,化債和置換存量債務 ,對銀行貸款也都有一定替代作用 。但無論是貸款等間接融資,還是債券等直接融資,二者都是信用擴張支持實體經濟的表現 ,從涵蓋直接融資的社會融資規模角度看,增速持續保持在8%以上,表明“寬信用”效果正在顯現。
另外 ,經濟結構轉型加快推進,房地產、基建、地方融資平臺等信貸依賴度較高的傳統領域增勢放緩,技術密集型產業 、服務業加快發展 ,但其具有“輕資產、輕負債”特征,貸款需求難以填上傳統動能留下的“坑 ”,長遠看信貸增速中樞也會下移。
此外 ,近年來銀行為了提高資產質量、防風險,加大了不良貸款的核銷處置力度,客觀上也對貸款增速造成了一定影響,但這部分資金實際上已經投放給了經營主體 ,在實體經濟中會持續周轉使用,社融中也會有體現 。
“深層次看,高質量發展階段也不需要片面追求壘高信貸規模 ,如果還像過去那樣,只盯著貸款增速,既不符合經濟規律 ,也可能帶來僵尸企業難以出清 、資金空轉等問題。”業內專家告訴財聯社記者,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隨著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貨幣信貸要從外延式擴張轉向內涵式發展”,是對新形勢下做好宏觀金融調控的深刻闡述,未來重點是盤活存量金融資源 ,提升信貸資產質效。
金融總量增速要與實體經濟發展階段相適配 要注重盤活存量金融資源
“科學看待金融總量指標”專欄指出,當前我國人民幣貸款余額已達270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存量達437萬億元,隨著基數變大 ,未來金融總量增速有所下降是自然的 。這與此前央行行長潘功勝陸家嘴論壇發言一脈相承。
此前,央行行長潘功勝在2024年陸家嘴論壇上表示,目前我國宏觀金融總量規模已經很大 ,金融總量增速有所下降也是自然的,這與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是一致的。
市場專家對財聯社記者指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鏡像 ,我國經濟正在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型,實體經濟需要的貨幣信貸增長也在發生變化 。靜態對比金融總量的絕對增速,或是一味追求金融總量高速增長 ,這些方面是很難持續下去的。貨幣金融環境要與實體經濟發展需要相適應,未來要更加注重盤活低效利用的存量金融資源。
五組利率比價關系需關注 資產配置調整和市值變化影響金融資產結構
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專欄還詳細介紹了央行政策利率通過金融體系傳導至不同細分市場的利率傳導機制,并列舉了幾組重要的利率關系 。包括央行政策利率和市場利率的關系、商業銀行資產端和負債端利率的關系、不同類型資產收益率的關系 、不同期限利率的關系、不同風險利率的關系。
業內專家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保持合理的利率關系,正是未來暢通利率傳導機制的客觀需要,有助于提升貨幣政策有效性,減少資金空轉套利。另外 ,經濟活動中涉及利率的資產眾多,各類資產的期限、風險 、流動性不同,利率也存在差異 ,但理想情況下,要保持合理的比價關系。
上述專家舉例稱,比如 ,銀行不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之間,需要維持合理的期限利差 。貸款和債券、理財和存款的利率也需要更加協同。實際運行中,各類金融市場都會存在階段性的波動 ,甚至有時會因為非理性因素,大量主體集中配置某類資產,再加上羊群效應 ,會導致資產收益波動較大。
“比如,前些年債市收益率的下行,今年資本市場活躍度的上升,近些年房屋租售比的回升等 ,這些本質上都是不同資產收益比價關系變化的體現 。 ”業內專家告訴財聯社記者,未來加強政策協調,強化利率政策執行 ,保持合理的利率關系,也是央行暢通貨幣政策傳導的重要環節。
今年以來,在資本市場回暖背景下 ,有市場機構將存款增長放緩視為存款“搬家”到股市。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專欄“保持合理的利率比價關系”,從利率傳導機制角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說明了資產配置調整的原因 。
有業內專家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宏觀層面看,嚴謹來說,存款搬家這種說法實際上不夠準確。居民、企業和非銀機構用存款買賣股票 ,只是存款和股票在不同主體之間的重新分配,買股票的人存款減少、股票增多,賣股票的人股票減少 、存款增多,整體上看存款是大體不變的。當然從大類資產市值的角度看 ,股市上漲,會帶來股票總市值上升,相對于存款的比重會有提高 。
“對于個體而言 ,投資者為了追求收益最大化,會根據不同資產的收益率,把儲蓄存款轉換成其他資產。 ”專家表示 ,比如,當存款利率趨于下降時,會更愿意買理財資管產品 ,但從理財資管的最終投向看,大部分也還是購買同業存單、存放在銀行或購買債券,最終還是會體現為銀行的同業存款或是經營主體的存款。
還有市場分析人士提到 ,近期居民存款增長放緩、非銀存款增多,主要還是與前期規范同業活期存款利率有關,非銀主體存款趨于定期化,也更愿意持有同業存單 。
貨幣創造和派生過程受多種因素影響 發放貸款并非商業銀行貨幣派生唯一途徑
央行發布的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還通過專欄分析了基礎貨幣和貨幣的關系。報告指出,基礎貨幣變動會影響廣義貨幣的創造和派生,但二者也并非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
業內專家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貨幣創造與派生過程是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到中央銀行 、商業銀行和實體經濟三個部門。其中,商業銀行通過資產擴張派生出存款 ,形成廣義貨幣,這是貨幣創造的關鍵環節 。中央銀行通過調節基礎貨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商業銀行的貨幣創造能力 ,但商業銀行資產擴張在根本上還要受到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的影響。
“簡單說,當企業和居民有融資需求,商業銀行有放款意愿和能力時 ,貨幣創造過程才會發生。正如央行三季度貨政報告專欄所描述的那樣,如果銀行貨幣創造動力較強,投放一定的基礎貨幣就可以撬動更多的貨幣,反之即使基礎貨幣投放很多 ,但只是銀行的超額存款準備金增加,貨幣創造也不一定多 。”
業內專家還表示,發放貸款并不是商業銀行貨幣派生的唯一途徑。傳統上 ,商業銀行在我國金融體系當中占據主導地位,以銀行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在我國社會融資規模中比重較高。銀行通過貸款創造存款是長期以來我國廣義貨幣創造的主要渠道 。近年來,我國金融市場不斷深化 ,直接融資快速發展,商業銀行資產擴張的方式也更加多元,既有傳統的發放貸款 ,也會購買債券等其他金融資產,二者一定程度上相互替代。
“應當看到,商業銀行無論是發放貸款還是購買其他金融資產 ,都會同時形成對手方在銀行體系內的存款,派生出廣義貨幣。”上述專家強調 。
(文章來源:財聯社)
長線配資炒股:全國有多少個證券公司-央行解讀五組利率比價關系 專家:存款搬家說法不準確
配資股票平臺:靠譜的前十大配資炒股公司-利率降至“1 字頭” 存款會“搬家”到股市樓市嗎?
最專業股票配資論壇:配資知識門戶-券商分類評價辦法最新修訂!詳看12大變化 更好發揮“指揮棒”作用 引導證券公司高質量發展
股票配資網官網信息:股票配資門戶網站-美聯儲宣布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無需迅速調整利率 如何影響中國資產?
股市5倍杠桿:專業的股票配資價格-10月解禁股名單來了 3股解禁市值超百億元
股票杠桿第三方平臺:配資最新-A股大熱后“存款搬家”又要來?有銀行稱銀證轉賬無明顯變化 部分區域權益基金銷售走熱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