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一則“明年每月將獲一萬張芯片訂單”的傳言 ,就讓寒武紀(688256.SH)的股價,盤中直線飆升了7%以上 。
10月22日,算力芯片明星寒武紀再受傳言襲擾。當天,有網絡消息稱 ,明年,三大運營商每月將向該公司采購一萬張芯片。消息發酵后,該股隨即在午盤大幅拉升。但在當天晚間 ,該公司回應稱,傳言“涉及的業績相關情況以公告為準 ” 。
寒武紀的股價,已經不是第一次受到傳言影響而大漲。今年3月、8月 ,該股已經兩次因不實傳言刺激,而出現大幅拉升的情況。
而寒武紀的情況,并非A股個例 。僅最近一周來 ,除了該公司,還有三花智控(002050.SZ) 、萬潤科技(002654.SZ)、中際旭創等多只明星公司的股價,受到傳言影響而大幅上漲。
第一財經調查發現 ,明明漏洞百出的傳言,之所以能攪動市場,核心原因在于瞄準的對象,多為熱門行業、熱門領域的明星股 ,而且背后存在一套精密的“創作套路”,通過虛實結合的手段捆綁熱點,結合業績、業務 、并購等能調動市場情緒的賣點。
更重要的是 ,傳言最終能引起相關公司股價波動,離不開量化、游資等資金買入 。業內人士透露,傳言發酵后 ,能激活量化交易模型的輿情因子,吸引量化資金率先入場,隨后游資再順勢推波助瀾。
謠言短時間密集襲擾諸多公司
10月22日早間 ,寒武紀的走勢本來略顯沉寂。小幅低開后,整個早盤都在在1339元至1402元之間震蕩徘徊 。但到了午后,該股突然大幅拉升 ,開盤后直線飆升超過7%,最高點一度上摸1468元,最終報收于1429.5元,全天漲幅為4.42%。
寒武紀突然拉升 ,與各大微信群和股票社區的一則傳聞有關。該傳聞稱,三大運營商“明年每月向寒武紀采購一萬張芯片” 。隨后,該股就開始急劇拉升。
從上市公司事后回應來看 ,上述網絡傳言,只是一則謠言。寒武紀證券事務部門盤后澄清稱,傳聞“涉及的業績相關情況以公告為準” ,且該公司中報未提及相關客戶信息。23日,寒武紀低開,早盤收盤跌近4% ,全天下跌2.14% 。
突如其來的傳言,擾動股價突然大漲,寒武紀并不是近期唯一的例子。最近一周時間 ,多家上市公司的股價,都因“小作文 ”影響而劇烈波動。除了寒武紀,三花智控、萬潤科技(002654.SZ)等多家公司,都出現了類似情況 ,部分個股因傳聞直接漲停,甚至帶動整個板塊起舞 。但相關公司隨后澄清,否認了有關傳言。
最為突出的例子 ,當屬三花智控。10月15日12:00左右,“三花智控拿下特斯拉6.85億美元Optimus線性執行器訂單”的傳聞在海外社交平臺發酵,隨后在國內股票社區被大量引用轉發 ,下午開盤直接將這家千億巨頭送上漲停板,甚至帶動當日機器人板塊集體拉升 。然而公司在當日深夜就緊急辟謠,16日其港股暴跌超6% ,A股也回調近3%,無數追高散戶慘遭“收割”。
另外兩則傳言,則在周末發酵。有傳言引述有賣方機構研究所調研稱 ,“海外大客戶2026年1.6T光模塊需求量從700-1000萬只暴增至2000萬只 ” 。10月18日 、19日,這一消息在微信公眾號和股票社群中廣泛流轉,并持續發酵。10月21日,新易盛(300502.SZ)、中際旭創(300308.SZ)、天孚通信(300394.SZ)等光模塊個股股價集體暴走 ,分別以10.99% 、9.55%、5.56%的漲幅收盤。盡管上述傳聞未被證偽,但相關個股,已在22日、23日相繼回落 。
另外一家受傳言襲擾的公司 ,是萬潤科技。上周末,一則“萬潤科技線上反路演及獲得大額訂單”的消息,被大量轉發 ,10月20日開盤后,該股迅速封死漲停板。到了晚間,該公司公告稱 ,上述傳聞為不實信息。此后三天,該股連續下跌,23日早盤更是大跌超過5% 。
除了上述引發股價劇震的“小作文” ,本周以來,還有數量眾多的“小作文 ”在各大微信群 、股票社區流轉。有投資人對第一財經說,近期比盤面精彩的是小作文,堪比“小作文創作大賽” ,各種“路邊社”發言。“一個比一個有想象力 ” 。
傳言密集在市場出現之際,已經出現了專門整理并發布各類市場傳聞的微信公眾號。第一財經隨機點開一篇10月22日的“小作文精選”,里面的消息真假參半 ,從公司訂單、行業趨勢到個股未來盈利測算應有盡有,不要說非普通投資人,就是專業投資人看了一時也難辨真假。
熱門賽道成重災區
最近一段時間密集出現的股市傳言 ,存在一個共同特征,即瞄準、試圖影響的對象,都是熱門行業的熱門公司 ,傳言內容則緊貼這些涉及公司所涉領域的熱門概念或業務 。
以熱門賽道的龍頭個股,作為為傳言“襲擾”對象,突出案例之一就是寒武紀。作為AI芯片領域的標桿企業 ,寒武紀早已淪為傳言的重點狙擊目標,短短半年內,該公司就已三次因虛假訂單傳聞,而引發股價劇烈震蕩。
該公司業務方面的傳言 ,最早出現在3月10日 。當天,一則“字節跳動豪擲10億采購4萬顆寒武紀580芯片 ”的消息引爆市場,導致該股盤中沖高超過5% ,隨后字節跳動火速辟謠,該股才應聲回落;8月12日,“寒武紀斬獲海量載板訂單 ,2026年營收將沖250億元”的傳聞,更是直接將其推上漲停板,到8月14日正式辟謠時 ,該股已累計上漲超過30%。
除了寒武紀,AI芯片另一只熱門個股芯原股份(688521.SH),也在8月20日出現股價異動。當時 ,有“市場消息”稱,該公司與字節跳動有芯片相關的合作 。當日午后,該股“20cm”漲停,但字節跳動即刻在盤中辟謠 ,芯原股份則炸板回落5%。
所有引發股價巨震的“小作文 ”,都精準瞄準了AI芯片 、人形機器人等當前產業周期中的核心賽道。這些領域本身具備政策支持、需求爆發等強預期屬性,為謠言的傳播提供了天然的溫床 ,也讓虛假信息更容易撬動市場情緒。
“當前市場整體低迷,熱門賽道持續回調,投資者情緒脆弱 ,此時釋放虛假信息制造波動,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投資人向第一財經分析,部分短線資金正是利用這種市場環境 ,通過“小作文”快速凝聚市場共識,人為制造股價脈沖,從而實現低買高賣的操作。
精心設計的“謠言陷阱 ”
A股“小作文”之所以能攪動市場 ,核心在于背后存在一套精密的“創作套路”。
業內人士介紹,這方面的專業寫手,深諳信息傳播的底層邏輯,擅長運用“虛實結合、熱點捆綁 ”的手法 ,無論是截圖還是文字,都精準錨定市場最火熱的賽道,再悄悄植入未經證實的大額訂單、重組收購等“猛料” ,將謠言包裝成看似確鑿的內幕消息,精準捕捉投資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理 ,最終實現調動市場情緒的目的 。
從內容維度劃分,這些謠言主要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最常見的業績炒作型,以“拿下百億訂單 ”“年報業績暴增”“核心技術突破”等為核心賣點 ,直擊投資者對業績增長的敏感神經;第二類是資產重組型,通常以“地方國資入主 ”“行業巨頭借殼”等為噱頭,利用市場對資本運作的想象空間興風作浪;第三類則是荒誕八卦型 ,完全脫離公司經營基本面,僅憑名人效應和獵奇話題制造熱度,堪稱資本市場的“鬧劇之王”。
三花智控的50億訂單謠言,便是業績炒作型的典型范本。除了捏造巨額訂單金額 ,有關謠言還詳細編造了“2026年一季度起逐季爬坡交付”“訂單可支撐18萬臺Optimus生產 ”等具體細節,成功騙過大量投資者 。
三花智控作為汽車熱管理系統控制部件制造商,從2017年起就和特斯拉進行合作 ,成為其一級供應商。早在2023年,三花智控就已開始布局機器人機電執行器業務,盡管三花智控并未公開表示已經進入特斯拉機器人供應商 ,但在外界看來,依托長期與特斯拉的合作,這幾乎就是“板上釘釘”的事。
而資產重組型謠言則更具迷惑性 ,往往以部分事實為基礎,再摻雜虛假信息,制造真假難辨的“信息迷霧” 。今年5月 ,貝恩資本擬出售秦淮數據中國區業務的消息曝光后,瞬間涌現出大量“加工版 ”傳聞。這些傳言以官方披露的出售意向為幌子,添加“云賽智聯(600602.SH) 、游族網絡(002174.SZ)等參與競購”“地方國資提交排他性報價”“互聯網巨頭溢價30%搶單 ”等虛假細節,同時將交易估值夸大至50億美元。
受此影響 ,與算力業務關聯甚微的游族網絡,股價從10元一路飆升至18元,直至9月10日東陽光(600673.SH)披露以280億元收購該業務 ,游族網絡股價才應聲跌停,最終回調至11元,無數跟風者高位套牢 。
最荒誕的莫過于八卦型謠言。“淳中科技公子哥與黃仁勛女兒戀愛懷孕”的流言 ,從2024年3月的“戀愛版”到2025年7月的“懷孕版 ”,不斷升級發酵,還搭配“黃仁勛贈予半數家產”“淳中科技綁定英偉達供應鏈”等夸張表述 ,在資本市場掀起軒然大波。
盡管淳中科技與英偉達的合作關聯度極低,但在“英偉達女婿概念股 ”的標簽加持下,該公司股價在今年7月至8月期間暴漲超200% ,成為A股市場的“妖股”。直至8月18日公司官宣辟謠并啟動報警程序,股價才應聲跌停,泡沫徹底破裂 。
AI量產謠言,“出口轉內銷”逃避監管
“一條謠言想要掀起風浪 ,必須經過多輪洗稿包裝,把假消息打造成‘權威內幕’,同時盡可能降低被辟謠的概率。”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揭露了“小作文 ”的傳播套路:先在投資圈內小范圍散播 ,再通過炒股平臺的個人賬號、自媒體發帖造勢,接著洗稿成為“正規新聞”,最終吸引主流平臺關注轉發 ,形成全方位的輿論轟炸。
“創作成本幾乎可以忽略,AI一天就能生成上萬篇稿件;傳播端找有粉絲基礎的賬號轉發,單條費用不過幾萬塊 。”上述人士透露 ,這條產業鏈最大的風險是法律追責,因此“出口轉內銷 ”成為當前最主流的操作模式——先找國外平臺或推特大V對謠言進行二次包裝,再由國內自媒體引用這些“海外信源” ,利用國內投資者難以核實海外信息的短板,配合資金炒作,輕松收割散戶。
三花智控有關謠言的傳播,正是這一模式的完美復刻。海外推特賬戶@TeslaNewswire(粉絲量近5萬)對該謠言的引用 ,讓最初在國內傳播的謠言,搖身一變成為“有國際認證的內幕消息”,可信度瞬間提升 ,也為后續股價異動埋下了伏筆 。類似的案例還有8月20日的芯原股份,“與字節跳動達成芯片合作 ”的傳聞使其午后漲停,最終因字節跳動火速辟謠 ,股價炸板回落5個點,上演了一場“驚魂半日游”。
由于監管的現實難度,更是讓這些“小作文”肆無忌憚。這類信息通常采用病毒式傳播 ,等監管部門介入調查時,傳播痕跡早已被清理,完整的證據鏈難以形成 ,這也成為今年以來A股“小作文 ”泛濫成災的核心原因 。
資金配合:量化、游資推波助瀾
明明是漏洞百出的謠言,為何能屢次撬動千億市值的個股?在這背后,離不開資金的推波助瀾甚至配合。
以三花智控的50億訂單謠言為例,有券商分析師在該公司辟謠前就明確指出 ,“十幾萬臺Optimus的訂單量完全不符合行業邏輯,純屬無稽之談”。但當日龍虎榜顯示,頂級游資“章盟主”(章建平)仍豪擲近7億元買入該股 ,成為推動股價漲停的重要力量 。
而這些體量巨大的資金,是否真的相信謠言?
“對‘小作文’來說,邏輯是否通順不重要 ,傳播速度和市場沖擊力才是關鍵。 ”業內人士稱,謠言刻意捏造的具體金額 、供貨數量等數據,能精準觸發市場的輿情監控系統 ,進而激活量化交易模型,吸引量化資金率先入場。隨后游資再順勢推波助瀾,股價的快速拉升會迅速點燃散戶的情緒化跟風熱情 ,形成“量化點火—游資拉升—散戶接盤”的完整收割鏈條。
第一財經從量化基金人士處證實,目前多數量化機構都會將市場消息納入交易策略的考量因子 。“如果主觀誘單成為普遍現象,模型會逐漸學習識別,但在這之前 ,沒有額外信息輔助的情況下,我們也無法有效區分消息真假。”該人士表示,當前主流量化策略仍以量價因子為主 ,市場消息的影響相對有限。
在客觀上,量化交易在“小作文”影響股價過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業內人士說,從三花智控到寒武紀 ,從業績謠言到八卦鬧劇,A股“小作文 ”的泛濫,不僅嚴重擾亂了資本市場的正常秩序 ,更讓無數普通投資者淪為資本博弈的犧牲品。要遏制這一亂象,不僅需要監管部門加大溯源追責力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更需要上市公司及時發聲澄清,投資者保持理性判斷,通過多方合力,撕開謠言的偽裝 ,還資本市場一片清明。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