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今年以來 ,國內不少A股 、港股創新藥企憑借潛在BD(商務拓展)預期被投資者追捧,股價節節攀升。特別是一些被視作與跨國藥企合作或被收購潛在標的的企業,其股價漲幅位居板塊前列 。
近日 ,輝瑞宣布,擬斥資73億美元收購減肥藥物開發商Metsera。這一大手筆收購被普遍視為輝瑞重返減肥藥賽道的重要信號,但也引發了國內資本市場的連鎖反應。A股市場上 ,多家減肥藥概念股的股價因此承壓 。
當輝瑞選擇了Metsera而非中國企業時,外界不免追問:資本市場如今熱炒的BD預期,能否真正兌現?
BD預期推動創新藥行情
據醫藥魔方披露的數據 ,全球醫藥交易數量從2015年的358筆增至2024年的743筆,年復合增長率為8%,總交易金額從569億美元躍升至1874億美元。中國醫藥交易增速遠超全球,交易數量從55筆增至213筆 ,總金額從31億美元飆升至571億美元。
僅今年以來,三生制藥、石藥集團、恒瑞醫藥等企業就相繼斬獲50億美元以上的BD交易大單,其中 ,恒瑞醫藥與GSK(葛蘭素史克)簽署的總金額高達125億美元的BD協議,更是創下中國創新藥出海單筆BD交易的新紀錄 。
在針對國產創新藥新一輪的估值邏輯中,BD是核心驅動力。從最早的康方生物 、科倫博泰 ,再到百利天恒、三生制藥等,這些創新藥企業在對外授權交易落地后,接連迎來股價的顯著攀升。
但在狂熱的交易熱潮背后 ,資金也開始出現分歧 。過去,企業只要在業績說明會或公告中透露“正在洽談BD”,股價就可能出現大幅拉升;而如今 ,投資者更傾向于審視交易的細節:首付款比例是否夠高、合作方是否具備長期開發和商業化能力 、未來收益分成是否清晰可期。沒有這些實質性保障,單純的“預告式BD ”已很難再打動市場。
在生物醫藥領域有著豐富BD經驗的科律律師事務所上海辦事處主管合伙人劉毅銘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行業內確實有種聲音說,目前很多頭部買家“該買的都已經買完了” ,接下來的資產會面臨估值下調、議價更難的問題。
劉毅銘舉例稱,現在GLP-1領域非常火,尤其是口服制劑、減脂不減肌的候選藥物 ?!懊恳淮萎a品迭代的時候 ,都有很多MNC(跨國藥企)去買,這個時候(資產)價格確實是非常高的,但等到該買的都買好了 ,剩下的資產再要出售,就可能遇到定價不及預期的問題。”
此前也曾出現過多起“BD不如預期,公司股價不漲反跌 ”的情況。今年6月 ,榮昌生物雖與VorBio訂立關于泰它西普的海外授權協議,但由于首付款僅4500萬美元,且交易買方VorBio公司質地較差 ,這筆BD并未達到市場預期 。因此在消息披露后榮昌生物不漲反跌,當日H股盤中跌超25%,A股盤中觸及跌停。
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了恒瑞醫藥的頭上,9月24日 ,恒瑞醫藥公告,公司與印度藥企Glenmark Specialty簽署瑞康曲妥珠單抗項目授權許可協議。根據協議,Glenmark Specialty將向恒瑞醫藥支付1800萬美元首付款 ,并有資格獲得最高10.93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根據銷售情況支付的提成 。但在BD公告披露次日,恒瑞醫藥股價高開低走 ,此后市場也表現平平。
更大的風險在于,BD能否落地往往取決于買方,也即跨國藥企的戰略需求和時機 ,國內創新藥企業本身的主動權有限。就比如這次輝瑞重金收購Metsera重返減肥藥賽道,卻波及到了國內的減肥藥概念股:一旦預期落空,資本便會迅速轉向 ,股價的波動也愈發劇烈 。
事實上,在此前輝瑞與三生制藥的合作中,康方生物也曾受到過波及,成為BD預期落空的一大受害者。在輝瑞最終選擇三生制藥之前 ,曾有投資者對輝瑞與康方生物海外合作方Summit更深入的合作甚至收購抱有期待。資本市場上,三生制藥與康方生物股價的此消彼長也印證了這一點 。5月20日開盤,港股康方生物的股價就震蕩走低 ,盤中一度跌超5%,最終收報82.4港元/股,下跌1.38%。
好項目都被跨國藥企買完了嗎?
隨著過去幾年一系列高價授權和并購交易的落地 ,投資者開始擔心,這場BD熱潮是否已經接近尾聲。如果跨國藥企的需求逐漸減少,那么以BD為核心驅動力的中國Biotech估值邏輯 ,是否會面臨重構?
“并不存在‘好項目都被跨國藥企買完了’的情況,機會仍在不斷涌現,中國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的機會只會越來越多。”華領醫藥創始人 、首席執行官(CEO)陳力近期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強調 。
按照陳力的觀察 ,跨國藥企大概每隔5到10年就會調整一次研發戰略。過去大家一窩蜂涌入PD-1、GLP-1賽道,現在隨著仿制藥的進入,熱潮逐漸降溫;如今ADC(抗體藥物偶聯物)、雙抗等新技術開始崛起,每一次產業熱點更迭 ,都會帶來新的BD機會。
這種觀點也得到劉毅銘的呼應 。劉毅銘指出,跨國藥企來中國的目的非常明確,它們心里有一張“采購清單” ,比如想找某個靶點、某類抗體 、某類適應證下的資產。這就意味著,中國Biotech企業如果能“看人下菜碟 ”,針對這些高需求方向做出買方真正想要的資產 ,就更容易達成交易。
而從行業趨勢來看,買家的口味也在變化 。據醫藥魔方披露的數據,從交易項目類型來看 ,ADC和雙抗藥物已成為當前國產創新藥的出海主力,同時License-out(海外授權)項目研發階段趨于早期,這意味著跨國藥企對中國企業的研發能力認可度不斷提升 ,愿意為早期項目承擔更大風險。
對此,藥明合聯CEO李錦才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多家媒體采訪時指出,最初幾年,大部分出海項目集中于臨床階段。海外公司 ,尤其是跨國制藥公司意識到,若不進入該賽道,將會在競爭中落后 。因此 ,他們首要考慮的是臨床項目,因其能夠快速見到成效,可最快地對自身產品線形成補充。
“近年來 ,我們逐漸觀察到,越來越多處于更早期階段的產品線也開始出海,這實際上是一個積極的現象。其原因在于 ,起初,一些大型公司為進入該賽道,從臨床階段的產品線入手 。隨后 ,他們發現ADC藥物、其他藥物偶聯物(XDC)是極為重要的增長驅動力。故而,他們不再滿足于僅擁有一兩個產品,而是期望構建一個產品組合(Portfolio)。”李錦才稱,若要構建產品組合 ,就不能僅關注臨床階段的項目,所以他們開始關注更早期的項目,如此一來 ,在時間維度上能夠持續有新的產品涌現。而且,產品組合意味著還需關注更新穎的事物,而許多新穎的事物往往處于更早的研發階段 。
GLP-1賽道中 ,產品組合的重要性更為凸顯。在近期的交易中,輝瑞之所以選擇了Metsera,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后者在減肥藥以及降糖領域的廣泛布局 ,通過收購Metsera,輝瑞一口氣獲得了包括長效注射GLP-1、胰淀素類似物 、口服GLP-1及聯合療法在內的管線,彌補了自身在減重管線上的缺憾。
在線股票配資門戶網:我要配資平臺-榮昌生物42.3億美元BD落地 市場卻認為“低于預期” 創新藥出海有新動態
手機配資股票一覽表:民間配資-中報預期點燃CXO板塊 創新藥融資活躍度回升 行業需求或迎來復蘇
實盤配資:股票配資公司哪家好-最高114億美元!10月創新藥BD密集落地 一圖速覽月內交易情況
10大配資公司最新排名:股票配資平臺網址-國產創新藥領域重磅合作頻出 這筆60億美元BD大單花落AI制藥領域
什么股票配資平臺安全:正規實盤股票配資平臺-中國創新藥“出海潮”正酣:石藥集團50億美元BD交易來襲
線上配資網址:專業股票配資論壇-【風口研報】創新藥行情持續火熱 板塊有望迎業績與估值雙重修復機會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