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8月14日,A股市場成交額攀升至2.3萬億元,兩融余額同步突破2萬億元 ,這是繼8月13日后,A股連續第二個交易日實現成交額與兩融余額雙破“2萬億”。
至此,A股歷史上共出現7個雙“2萬億”交易日 ,其中早期5個集中在2015年5-6月杠桿牛市期間,而此次連續兩日達標,不僅是近十年首現 ,更標志著市場生態已發生深刻變革。
回顧歷史,成交額超2萬億元的28個交易日分布于2015年5-6月、2024年9-12月及2025年2月 、8月三個階段 。對比可見,2015年的雙“2萬億 ”由高杠桿資金主導 ,而2025年則升級為“基本面改善+流動性寬松”雙輪驅動,杠桿使用更理性。
資金面上,居民儲蓄與外資成為雙“2萬億”重要支撐力量。7月全球多頭基金凈買入中國股票27億美元 ,國際金融協會數據顯示同期中國股市凈流入超60億美元;國內方面,7月住戶存款減少1.11萬億元,非銀存款大增,A股新開戶數達196萬戶 ,同比增長71%,顯示居民儲蓄加速向權益市場遷移 。
分析認為,當前市場已迎來增量資金拐點 ,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居民存款與理財到期高峰將釋放巨量資金,疊加外資配置提升、長線資金入市等因素,為市場流動性提供多重支撐。
A股成交額與兩融余額連續兩日雙破2萬億
最新數據顯示 ,8月14日A股成交額攀升至2.3萬億,回溯A股歷史,成交額突破2萬億元的交易日共出現28次 ,分布在三個關鍵時期:2015年5-6月、2024年9-12月以及2025年2月及8月。
與此同時,8月14日兩融余額同樣突破2萬億,為2.055萬億 。成交與兩融余額雙破“2萬億 ”的情況更為罕見 ,歷史上共有7個交易日A股成交及兩融余額均突破2萬億,7個交易日中,早期多集中在2015年5-6月杠桿牛市期間,2025年8月13日與14日相繼成為這一指標的第6 、7個達成日 ,也分別是近十年的首個和第2個。當前兩融余額與成交額再次交叉印證市場情緒活躍。
華創證券指出,這反映了市場從早期場內外高杠桿驅動的市場,逐步向政策協同、基本面驅動的成熟市場演進 。
2015年 ,高杠桿資金的涌入催生了短期流動性狂歡,兩融余額與成交額的同步飆升伴隨著非理性投機。2024年下半年的行情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特征。從2014年9月30日成交額2.61萬億元,而兩融余額僅1.44萬億元開始 ,這一輪反彈的動力源自經濟企穩信號與政策引導下的信心修復 。2024年9-12月出現的18個2萬億成交日,背后是投資者對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的預期,市場邏輯已從單純的資金推動轉向政策與經濟基本面的共振。
2025年的市場則完成了進一步升級。此輪行情既延續了2024年的政策驅動邏輯 ,核心驅動力已轉向“基本面改善+流動性寬松”的雙輪模式。特別是8月14日的雙“2萬億”,兩融余額突破2萬億元的同時,市場并未出現2015年的非理性波動 ,反映出市場定價機制成熟化的積極變化 。
本輪行情下雙“2萬億 ”突破的背后,是A股市場生態的深刻變革。與2015年相比,當前兩融余額占市值比例更趨合理,杠桿資金運用更規范 ,市場波動率顯著下降。數據顯示,2025年8月的兩融交易占比約8.5%,遠低于2015年峰值時期的15%以上 ,市場平均維持擔保比例在7月以來一直維持在270%以上,處于較為安全的水平,反映出杠桿使用的理性化 。
支撐雙“2萬億”到底有哪些重要力量?
財聯社記者曾在《賺錢效應激發入市熱情 ,A股入金調查:六類資金擔當主力》報道中分析指出,新增資金的不斷入市推動成交保持放量,不斷推動市場向好。這其中包括六類資金:國家隊、公募與私募 、險資、散戶資金、杠桿資金 、外資。而在這些資金中 ,國內居民儲蓄的“搬家”潮是支撐A股市場資金面的重要支柱 。
居民儲蓄搬家,160萬億“活水 ”入市進行時
隨著市場賺錢效應顯現和利率環境變化,巨量居民儲蓄正加速流向股市 ,成為推動成交額攀升的關鍵力量。
7月金融數據釋放出居民資產配置的重要信號。當月住戶存款減少1.11萬億元,同比多降0.78萬億元,而非銀金融機構存款增加2.14萬億元,同比多增1.39萬億元 ,形成鮮明對比 。這種資金遷移直接源于權益市場的賺錢效應,居民風險偏好明顯抬升,部分儲蓄通過基金、股票等渠道流入資本市場。
據浙商證券估算 ,2020年以來居民積累的超額儲蓄約4.25萬億元。而這部分資金在存款利率下行周期中,將加速向權益市場遷移 。從國際經驗看,日本、美國在利率降至低位后 ,均出現居民資產從固定收益向權益投資轉移的趨勢。中國股市每一輪大行情也幾乎伴隨無風險利率下行,2025年的存款搬家正是這一規律的延續。
A股新開戶數據同樣彰顯投資者入市積極性,7月A股新開戶數達196萬戶 ,同比增長71%,環比增長19%,其中個人投資者開戶195.4萬戶。回溯2025年整體開戶趨勢 ,1月157萬戶 、2月284萬戶、3月突破300萬戶,清晰展現出“市場走牛-資金入場”的正反饋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4月、5月開戶數的短暫回調與市場震蕩同步,6月以來的回升則印證了行情的持續性。A股賺錢效應是推動新開戶增長的主要原因 ,新增投資者的不斷入場為市場帶來了持續的新鮮血液。
外資加速流入,A股吸引力彰顯
從資金層面來看,外資正加速流入中國股票市場 ,體現了全球資本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成為支撐雙“2萬億”現象的另一重要力量 。
摩根士丹利8月8日報告顯示,全球多頭基金在連續兩個月凈買入中國股票后 ,7月單月注入資金達2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4億元),較6月的12億美元實現翻倍增長。摩根士丹利還預測,外資重返中國股市的趨勢將“更為強勁 ”。
國際金融協會(IIF)的《全球資金流向報告》進一步印證了這一趨勢 。7月新興市場資產凈流入達555億美元 ,為2021年6月以來第二高月度規模。其中,中國債券市場單月凈流入308億美元,占新興市場債券總流入的78.6%;中國股票市場凈流入超60億美元 ,在新興市場股市總流入中占比36.8%。
“中國股市正處于‘結構性復蘇’的關鍵階段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師王瀅(LauraWang)團隊還指出。經濟基本面的相對優勢、政策環境的穩定性以及資產估值的吸引力,共同構成了外資增持中國股票的核心邏輯。
增量資金拐點已至,未來流動性存在三重支撐
當前A股市場的資金活躍并非偶然,而是正處于新一輪增量資金入市的拐點 。多重因素共同作用 ,為市場未來的流動性提供了堅實支撐,也讓雙“2萬億”這樣的活躍交易狀態具備了持續的基礎。
資本市場正迎來新一輪資金供給的歷史性拐點。國泰海通相關研究指出,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 ,居民存款與理財將迎來集中到期高峰:3-5年的高利率定期存款到期潮 、1-3年定期理財產品的兌付高峰,將釋放巨量可配置資金。在低收益環境下,這部分資金有望持續流入股市 ,進一步釋放股市流動性 。
從資金結構看,未來增量資金將呈現“三維驅動”特征:其一,外資配置比例提升 ,隨著MSCI、富時羅素等國際指數不斷提高A股納入因子,被動資金流入將形成長期支撐;其二,居民儲蓄持續搬家 ,若4.25萬億超額儲蓄中有10%進入股市,即可帶來4250億元增量;其三,保險、社保等長線資金加速入市,政策推動下的長期資金布局將優化市場生態。
當前市場已從政策預期驅動轉向盈利驗證階段 ,2025年的雙“2萬億 ”與2015年的本質區別,在于資金背后的基本面支撐。隨著上市公司中報業績改善 、產業鏈復蘇數據增多,業績驅動將取代單純的資金推動 ,成為行情延續的核心動力 。
(文章來源:財聯社)
最新配資平臺導航:股票網上配資-一觸即發!4萬億賽道或迎攻守轉換 如何再造新護城河?
正規合法股票配資平臺:配資實盤網-百億私募再破百家:這次有何不同?
哪個平臺買股票好:網上配資平臺配資門戶-1個月暴漲超60%!螞蟻集團出手減持眾安在線 最新回應來了
實盤配資網站論壇:股票網上配資-4.3萬億ETF創新高 誰主大局?最新排名出爐
最新股票配資平臺:最正規的股票杠桿配資平臺-融資余額創A股歷史新高 連續20個交易日突破2萬億 市場情緒持續活躍
在線炒股配資平臺:網上股票配資網站-最新披露!花旗集團舉牌港交所 位列第二大股東!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