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我國血液凈化市場起步相對較晚,行業集中度較高 ,國外企業曾長期占據壟斷地位。不過,近年來,伴隨政策對國產醫療器械的大力扶持 ,以及本土企業在核心技術攻關與產品迭代上的不斷突破,國產品牌開始逆襲 。
以科創板上市企業山外山(688410.SH)為例,日前公司在官微披露的數據顯示 ,今年1-6月,其連續性血液凈化設備(CRRT)及血液透析機市占比分別達15.74% 、13.26%,均居國產自主品牌首位。另據天風證券統計數據 ,上半年該公司醫療設備招采的整體中標金額為1.86億元,同比增長了211%。
另一家主板上市企業威高血凈(603014.SH)在血液透析耗材市場亦有不錯表現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3年,該公司在國內血液透析器和血液透析管路的市占比分別為32.5%和31.8% ,皆位列全行業第一,全線超越外資品牌。
然而,國產品牌競爭力明顯增強的同時 ,在硬幣的B面,隨著血透耗材和設備集采的逐步實施,也給行業發展帶來了潛在的變量:
一方面 ,集采帶來的價格下行壓力可能擠壓企業利潤空間,進而對研發投入的持續性構成考驗;另一方面,中標規則下的市場份額重新分配 ,或將倒逼企業調整競爭策略,這也無疑為未來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新一輪降價潮下市場生變
隨著集采在醫療器械領域的持續擴圍,這股風最終也吹到了血透領域 。
公開資料顯示 ,血透領域所涉及的醫療器械主要分為血液透析設備與血液透析耗材兩大類。其中,前者主要包括血液透析機、血液透析用水處理設備等;后者則主要涵蓋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濾過器、血液透析管路 、透析粉/液、穿刺針等。目前,血液透析主要用于終末期腎病(ESRD)的治療 。
最先接受議價考驗的是血透耗材。2024年1月,河南省牽頭的23省聯盟血透集采工作正式開標 ,這也是血透領域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范圍最廣的一次集采工作,被業內稱為血透“小國采 ”。
據了解,本次集采中 ,血液透析器平均單價從130元降至70元,最高降幅58.1%,血液透析循環管路降幅達76.67%。整體來看 ,集采使得血液凈化耗材的平均價格下降了46% 。本次中選結果已于2024年6月1日開始落地執行。
同年6月,京津冀“3+N”聯盟也迅速推進血透類耗材集采,287個產品中選 ,平均降幅達55.23%,此次集采預計可為聯盟地區每年節約采購費用39.8億元,中選結果將于今年7月31日起執行。
在上述血透耗材集采的首發博弈中 ,業內分析認為,從行業長期發展來看,集采將推動企業從“拼價格”轉向“拼質量 ”“拼創新”,那些持續在核心技術 、產品性能上發力的企業 ,更容易在新一輪競爭中占據主動 。
集采會引發企業分化,這一判斷也得到了企業層面的印證。
《科創板日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山外山證券部,其工作人員表示 ,山外山參與了前述兩次集采,且均成功中標,品牌降價幅度相對外資較為溫和 ,目前中標結果已落地執行,已為公司帶來一定利好,對今年第一季度的業績回暖起到了推動作用。
同時 ,該工作人員進一步表示,面對集采帶來的降價,公司憑借在成本控制與服務體系方面的固有優勢 ,目前并未感到明顯壓力 。未來,公司也將始終聚焦創新產品研發,以持續強化核心競爭力。
但對于原本在血透耗材領域市占率已較高的威高血凈而言,上演的則是“另一個版本的故事”。
威高血凈在今年5月發布的招股書中顯示 ,2024年7-12月,公司在相關省份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管路平均出廠價較2023年同期分別下降約16%、11%,銷量分別增長約23% 、21% 。以2023年經審計數據進行模擬測算 ,該集采執行情況導致公司2023年綜合毛利率下降約4.0%,凈利潤下降約24.9%(按15%所得稅稅率計)。
而血透耗材的降價只是剛剛打了一個頭陣,接踵而來的是血透設備的集采。
今年5月 ,安徽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啟動了血透設備更新招標工作,此次招標分為3個包,計劃采購332臺血透機 ,總預算金額高達5245萬元 。
該項目已于7月15日開標。據中國政府網信息,此次集采中山外山中標兩個包,中標單價分別為7.9萬元和11.8萬元。參照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今年2月發布的同品牌同款型號血透機11.5萬元和17.5萬元的中標價來計 ,降價幅度分別約為31.3%和32.6%。
本月,江蘇也拋出了縣域醫共體采購大單,該招標分為兩個包,其中血透機共采購血透機81臺 ,血濾機28臺,總金額超1500萬元 。
相較于以往的單體采購,江蘇、安徽此次大規模血透設備采購的主體均為縣域醫共體 ,采購體量較大。縣域醫共體作為地區基層醫療設備升級的重要載體,在各地衛健委牽頭下開展醫療設備更新集中采購,已成為實打實的采購大戶。采購方基本盤的擴大 ,意味著其議價能力隨之增強 。不過,從安徽省的中標結果看,較于耗材 ,血透設備集采的降價力度有所減弱。
對此,CIC灼識咨詢創始合伙人侯緒超認為,“低價 ”并非血透設備采購方的唯一訴求 ,其考量因素是多方面的,涵蓋產品性能、預算、售中及售后服務等。而不同類型 、級別與地區的醫院,對這些關鍵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及具體考量要點可能也會存在差異 。
▌ 應對現實挑戰:全產業鏈國產化提速
血透領域屬于技術密集型與人才密集型的高新技術領域,產品研發難度大、周期長 ,且行業準入門檻高、監管嚴格,需要投入大量研發人員與資金,對企業的資金實力 、技術儲備和人才儲備均有極高要求 ,正因如此,內資企業過往的市場參與度較低。
而血液透析市場規模正在持續擴容。根據沙利文數據,2023年 ,我國ESRD患者人數增長已至412.6萬人,接受透析治療的患者占比卻僅約26%,與發達國家75%的平均水平差距較大 。隨著國家政策推動及醫保覆蓋比例的增加 ,我國血透滲透率也將不斷提高,國內血液透析的市場空間充滿無限想象力。
鑒于此,國產品牌開始發力 ,并加速追擊,希望能在牌桌上爭得一個席位。目前,那些具備與外資品牌同臺競技實力的企業,均已實現“設備+耗材”雙軌并行的發展模式 。
據太平洋證券數據顯示 ,截至2025年5月末,包括山外山、威高血凈、寶萊特 、新華醫療、三鑫醫療在內的5家國產品牌均已完成血液透析的全產業鏈布局。
其中,截至去年年底 ,山外山已有5款血液凈化設備和7款血液凈化耗材獲批上市,同時運營著6家連鎖血液透析中心。日前其全資子公司重慶天外天生物的血液透析濃縮液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進一步拓展了其在耗材領域的產品組合。
威高血凈則以布局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兩大方向 ,憑借自主研發+國際合作的形式(如與日機裝合資開發血透機)完成了血液透析器 、血液透析管路、血液透析機、腹膜透析液等血液凈化主要產品線的全覆蓋 。
三鑫醫療則先后取得了透析用留置針 、“濕膜”透析器等國產品牌“首證 ”,同時正加速完善CRRT、血液透析濾過等其他血液凈化治療模式產品群。
分析認為,從血透行業的長遠發展邏輯來看 ,一方面,全產業鏈布局是企業們搶占市場話語權的必然動作,血透市場需求呈剛性增長 ,但競爭已從“單一產品比拼”升級為“綜合能力較量”。
另一方面,本質上也是應對行業環境變化的戰略選擇 。集采帶來的價格下探壓力持續壓縮單品利潤,單純依賴某一品類的盈利模式難以為繼,而全產業鏈布局能夠打通從核心產品到配套耗材的上下游環節 ,形成自產自供的成本控制體系。
如此,不僅能通過規模化生產攤薄成本,還能憑借供應鏈的自主可控減少外部環境的影響 ,形成對市場風險的對沖,進而為企業的持續經營與研發投入提供支撐。
(文章來源:財聯社)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