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在丙烯期貨 、期權即將上市之際,期貨日報記者奔赴連云港以及山東多地 ,走訪了多家丙烯產業企業。從行業龍頭到地方骨干,從生產企業到貿易公司,深入了解丙烯產業發展現狀、面臨的痛點以及企業對期貨、期權工具的期待 。
市場特征凸顯產業風險挑戰不斷加劇
作為全國丙烯產銷集中地 ,江蘇 、山東地區在國內丙烯市場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山東丙烯流通量占全國丙烯貨物商品量的36%,是國內丙烯交易最為活躍的市場。
“山東省作為全國最大的丙烯生產省份,2025年產能達1448萬噸 ,占全國總產能的21% 。2021年后,丙烯定價話語權從地方性煉油廠逐步轉向PDH企業,產業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 ”京博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京博石化)期貨經營中心總經理劉勇介紹說。
回顧丙烯產業的發展周期 ,劉勇將其分為四個階段:“2015—2021年為擴張期第一階段,京博、齊翔、煙臺萬華等企業的MDH及PDH裝置陸續投產,下游聚丙烯裝置同步增長;2020—2021年進入極速擴張期 ,丙烷價格低位使得PDH利潤穩定在1200~1300 元/噸,前期規劃裝置集中投產導致丙烯供應增加、價格下跌;2021年下半年—2024年,PDH開工率提升推高丙烷價格 ,加工利潤縮減;2025年至今,上游產能增速放緩,下游丁辛醇 、環氧丙烷裝置集中投產 ,但需求增速不足,產能利用率僅為74%。”
事實上,當前山東丙烯產業正面臨多重挑戰 。持續高速擴能導致行業供應處于高位,產能利用率長期徘徊于74%~77%。2024年技改及減退產能共計113萬噸 ,行業產能淘汰速度加快。盡管山東市場丙烯供應相對充足,但下游除丁辛醇利潤明顯外,其余產品盈虧互現 ,導致丙烯價格波動較小,企業盈利空間受限 。
山東濱華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稱濱華新材料)作為濱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是山東丙烯產業的重要參與者 ,公司擁有60萬噸/年丙烷脫氫制丙烯裝置。
作為PDH企業,濱華新材料也深切感受到市場壓力。“產品價格受供需的影響較為低迷,而突發狀況更讓企業經營雪上加霜 。”濱華新材料相關負責人靳圻坦言 ,關稅摩擦加劇,進口丙烷作為PDH企業的主要原料,價格波動對成本產生巨大影響。2025年以來 ,丙烯價格受國際局勢變動、國際原油等大宗原料價格波動的影響較為顯著。濱華新材料下游沒有配套的聚丙烯裝置,無法有效地利用期貨工具鎖定PDH的生產利潤,濱華新材料也多次呼吁推進丙烯期貨品種上市 。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丙烯價格重心持續偏低 ,油制、甲醇制及丙烷制丙烯價格多由企業根據庫存 、產能及供需情況自主定價,缺乏公允第三方基準。
對此,靳圻認為 ,現貨市場如同沒有刻度的天平,第三方報價要么來源單一,要么時效性不足 ,買賣雙方也常因定價基準不同陷入僵局。
龍頭企業實踐期現結合破解經營困局
走訪中記者了解到,在沒有丙烯期貨工具之前,丙烯龍頭企業主要通過上下游協同布局、庫存動態管理和調整開工率來應對風險 。通過長約或均價結算降低外部價格波動影響 ,價格低谷期增庫存、高位期去庫存平滑波動,旺季滿負荷生產 、淡季降負荷減少低價產能損耗。
盛虹石化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盛虹石化)憑借多元化優勢應對挑戰,其丙烯年產能為170萬噸 ,具備乙烯裂解、MTO及PDH三種原料加工路線,確保原料多樣性和經濟性;丙烯外采可汽運、船運 、管輸,月接卸能力超5萬噸,保障經營的靈活性和規模優勢。
“此前企業依賴長協鎖定、產業鏈整合、庫存調節等方式構建‘風險緩沖帶’。 ”盛虹石化營銷中心C3產業鏈負責人張成偉舉例 ,以伊沖突期間原油及甲醇價格大漲,公司通過調節MTO裝置負荷降低成本,調整長協客戶合同浮動量穩定銷售 ,適度遠期預售鎖價保證生產邊際 。
面對產業風險,山東及連云港地區的龍頭企業也積極探索期現結合之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風險管理模式。其中 ,京博石化 、金能化學(青島)有限公司(下稱金能化學)、盛虹石化等企業通過期貨工具的應用,逐步破解價格波動、成本高企等經營困局。
作為大型煉化一體化民營企業,京博石化已形成成熟的期貨套保體系 。“通過成本和成品兩端調節 ,管理并實現利潤,有效地對沖了油價大幅波動對生產加工的影響。”劉勇表示,期現經營已成為企業日常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
金能化學則形成了穩健成熟的“金能模式” 。記者了解到 ,作為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PDH企業(180萬噸/年),金能化學自2022年開展期貨套保,擁有多交割廠庫資質,衍生工具已滲透到采購、生產 、銷售各環節。
金能化學副總經理伊國勇表示 ,國內產能快速擴充但需求跟進不足,疊加原料丙烷價格高企,丙烯行業企業經營壓力巨大。
伊國勇認為 ,烯烴全產業鏈風險管理至關重要 。“一套成熟的風控模式不僅緩解價格波動風險,還能化解庫存風險、優化成本,期現結合為企業穩健發展提供重要助力。”他介紹 ,金能化學通過“現貨貿易+期貨套保 ”模式,在采購端鎖定原料成本,銷售端鎖定產品價格 ,有效對沖價格波動風險。
盛虹石化則將期貨工具融入產業鏈各環節,形成“原料采購—中間品生產— 終端銷售”的閉環風險管理 。
“集團三大主原料原油、甲醇 、LPG通過期貨工具優化成本,產品端參與PTA、乙二醇等化工品套保 ,并申請交割廠庫發揮物流優勢。”張成偉表示,公司專門成立了一體化戰略管理部,主要負責期現結合業務,從“被動應對波動 ”轉向“主動管理風險收益” ,核心價值體現在利潤平滑、資源優化 、協同增效。
填補關鍵一環構建全鏈條的風控生態
走訪企業普遍表示,丙烯期貨期權的上市,不僅為企業提供了風險管理工具 ,更填補了碳三(C3)產業鏈的期貨工具空白,推動構建全鏈條風險管理生態。
中化國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化國際)在進行套保交易時嚴守套期保值基本原則,以降低實貨風險為核心目標 。“丙烯期貨的上市 ,將提升產業抗風險能力,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庫存保值和加工區間套保工具,增強產業鏈韌性 ,保障企業穩定經營,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中化國際產業資源市場與期貨部陳崢表示。
同樣,在靳圻看來 ,丙烯期貨、期權上市標志著C3產業鏈期貨體系的完整閉環 。“丙烯作為連接液化石油氣與聚丙烯的中間產品,其期貨工具填補了C3鏈條空白,構建了全鏈條風險管理生態。 ”他解釋,企業可通過套期保值鎖定成本與利潤:在丙烷采購成本固定時賣出丙烯期貨 ,若丙烯價格下跌,期貨盈利彌補現貨損失;基差貿易以“期貨價格+基差”模式定價,提升靈活性。
丙烯期貨、期權的上市 ,更成為推動行業從“規模擴張”向“效率優化 ”轉型的戰略引擎 。在煉化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期貨工具引導企業關注成本控制 、資源配置和抗風險能力,推動行業競爭回歸效率本質。
張成偉認為 ,丙烯期貨、期權上市為行業注入了“市場化的效率篩選機制”。“這種轉變是行業從‘規模驅動’向‘效率驅動’轉型的核心邏輯——讓競爭回歸效率本質 。”他表示,企業將更加關注生產效率優化和加工費邊際優化,這將成為企業脫穎而出的根本。
此外 ,期貨工具也為丙烯企業“一體化優勢 ”轉化為“成本優勢”和“抗風險優勢”提供了支撐。
“期貨價格推動上下游從‘一對一議價’轉向‘期貨價格+升貼水’模式,減少了談判成本,促進資源向高效企業集中 。”張成偉表示 ,例如,生產企業與下游工廠簽訂年度長單,約定“丙烯采購價=當月期貨主力合約均價+α元/噸基差 ”,雙方通過期貨對沖風險 ,避免傳統長單的“價格重談”糾紛,穩定長期合作。
劉勇也認為,未來行業競爭將轉向“效率優化”。“過去10年行業以‘規模擴張’為主 ,核心競爭力是‘產能大小’,但持續擴張導致2021年年后產能利用率從85%降至70%,價格波動加劇。 ”他表示 ,今后企業無須因“怕跌不敢囤貨”“怕漲不敢接單”而錯失機會,可專注于降本(優化原料結構)、提效(調整產品結構),而非單純依賴擴產 。
對丙烯期貨 、期權的上市 ,伊國勇充滿期待。他表示:“丙烯作為重要的化工產品,長期以來缺乏應對風險的管理工具,而此次丙烯期貨、期權上市填補了全產業鏈閉環套保的關鍵一環。結合現有的保值模式 ,丙烯現貨的銷售模式也將進一步完善 。 ”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
配資專業證券配資門戶:正規配資-證監會同意丙烯期貨和期權注冊
配資:配資世界門戶-美股三大指數全線回落,特斯拉領跌科技七巨頭
配資:配資炒股利息怎么算的-“專精特新”企業再迎來利好,科創200ETF指數(588240)沖擊3連漲 機構:小盤科技股有修復機會
配資世界門戶官網:配資炒股之家-OpenAI首席財務官:企業必須“擁抱”AI 否則就會落后!
配資資深股票配資門戶:配資平臺安全查詢官網-創業板解鎖未盈利企業上市 更大力度支持優質創新企業
配資門戶首頁:股市配資網-華為等頭部廠商加速布局 數據庫產業迎來AI革命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