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4月11日)開盤,A股三大指數集體低開 ,半導體板塊異動沖高,聚焦“硬科技 ”的科創100指數強勢上漲超2%,成分股多數上漲 ,思瑞浦20CM漲停,納芯微漲超14%,杰華特 、峰岹科技、百奧泰、華峰測控 、華虹公司等個股跟漲 。
科創100指數ETF(588030)上漲超2%,沖擊4連漲 ,成交額超1億元,交投活躍。
消息面上,關稅政策影響下 ,業內人士預計成熟制程半導體國產化進程有望加速。關稅政策推高進口芯片成本,國產模擬芯片價格優勢凸顯 。
信達證券認為,近年來我國半導體產業鏈自主能力已逐步提升 ,對美國產品的依存度逐年下降。根據海關總署數據,2019年我國從美國進口集成電路產品的比例為4.4%,2023年已下降至2.4% ,但部分領域對美國依存度仍較高,此次關稅政策或進一步推動半導體自主可控。
東海證券指出,行業需求在緩慢復蘇 ,價格有所回暖;海外壓力下自主可控力度依然在不斷加大,可逢低緩慢布局。
中原證券指出,“對等關稅”政策將對全球貿易格局變化產生重要影響,在此背景下 ,國內半導體產業自主可控的進程有望加速推進,國內半導體產業鏈國產化率較低、美企占比較高的環節有望充分受益,建議關注CPU、AI算力芯片、FPGA 、模擬芯片、半導體設備、晶圓制造等環節 。此外 ,阿里巴巴 、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廠商持續加大AI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資本開支,AI及存儲器國產替代需求有望推動國內存儲器廠商不斷提升市場份額,建議關注國內存儲器產業鏈投資機會。

國信證券指出 ,4月初國際貿易摩擦加劇有望加速半導體國產替代進程,建議重點關注模擬芯片板塊,一方面 ,模擬芯片國產化率較低,且全球前兩大模擬芯片企業均為美國廠商,另一方面 ,我國模擬芯片企業近幾年加大研發投入,儲備了眾多新料號,且模擬芯片采用成熟制程,國內產能充足 ,具有國產替代的能力和空間。同時,4月進入2024年年報和2025年一季報密集披露期,業績變化趨勢受到關注 ,模擬芯片企業前兩年整體盈利水平偏低,2025年隨著新產品放量、下游去庫完成,以及2024年開始的毛利率修復和控費 ,業績改善趨勢明顯 。
科創100指數ETF(588030)緊密跟蹤上證科創板100指數,上證科創板100指數從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中選取市值中等且流動性較好的100只證券作為樣本。上證科創板100指數與上證科創板50成份指數共同構成上證科創板規模指數系列,反映科創板市場不同市值規模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