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盲卡盲盒哪能“無拘無束 ”
疑
消費失控:從“零花錢”到“豪擲千金”
周五一放學 ,重慶江北區13歲的明明攥著50元零花錢,三步并作兩步沖進學校旁的文具店,眼睛盯著貨架上的盲卡,“老板 ,來10包最新款奧特曼卡!”
隨著包裝撕開的脆響,明明快速翻找卡片,臉上從期待轉為失落——又都是普通卡 。“再買一些說不定就能抽到黃金卡! ”他咬咬牙 ,又掏出了剩下的30元。
這兩年,繼盲盒火爆后,盲卡憑借“未知驚喜”的賣點 ,迅速在兒童青少年群體中走紅。非理性消費在兒童青少年中屢見不鮮,部分孩子為了追求稀有卡牌,單次消費高達數百元甚至數千元。
“盲卡其實就是盲盒和‘谷子’結合起來的一類變種 。”在天津從事相關生意多年的張先生向記者介紹 ,“谷子 ”是英文“goods(商品)”的諧音,基本是動漫、影視劇和游戲的周邊,比如徽章 、鑰匙扣、卡牌等小商品。卡牌大多圍繞熱門IP的主人公限量發售 ,一般上市就引發搶購,然后二級市場跟著炒作。盲卡在中小學生中很火:一方面在同IP的各種衍生品中,盲卡也就一二十元,比動輒上千甚至上萬元的手辦入門門檻低;另一方面與球星卡這類成年人比較喜歡的盲卡類別相比 ,圍繞動漫類的盲卡更符合中小學生的偏好 。
如今,盲卡早已超越簡單的收藏功能,變成兒童青少年社交圈里的“硬通貨”。為了在社交中不“掉隊 ” ,不少孩子省吃儉用,甚至與抽到卡的同學進行高價交易。“要是誰有最新的稀有卡,就能成為班里的‘卡王’!”明明說 ,“午休時大家圍在一起曬卡,沒幾張厲害的根本插不上話!”
網絡直播帶貨自然也少不了盲卡 。
“我只追原神的盲卡,一周花100多塊錢 ,零花錢都花在這上面了。 ”天津初中生王小萍給記者展示在家里陳列的盲卡。她拿出手機給記者看自己常看的盲卡直播間 。
“新人14.9元5包!可以代拆!”在主播大聲吆喝下,記者注意到直播間在線人數已經有100多人,不時就有下單提示。在直播間背景的不起眼處 ,一張白紙上印著“未成年人禁止下單”,但是主播全程沒有就此進行任何提示。
“這種14.9元5包的抽不出什么稀有卡,都是用來引流的 。 ”王小萍說,“一次下單10包甚至‘抬箱’(購買整箱)的 ,也許能抽出來一張稀有卡。”
“帶著孩子出去逛街,衣服不買、餐廳不去。見到‘谷子’店就走不動道,非要買盲卡。晚上回家拿著平板說是看網課 ,其實偷偷看盲卡直播,給的零花錢和飯錢都攢下來買它了 。”王小萍的父親王先生對記者說。
孩子為啥會沉迷購買盲卡?孩子為什么可以隨意購買盲卡?針對這些問題,記者開展了調查。
探
沉迷背后:“商業陷阱”與監管滯后
“盲卡設計堪稱精準捕捉未成年人心理弱點的‘商業陷阱’ 。 ”西南大學國家治理學院副院長張永紅分析 ,“它利用心理學中的‘斯金納箱’原理,通過隨機獎勵制造期待感。比如抽卡時‘下一次可能中獎’的錯覺,會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 ,讓孩子不斷重復購買行為。”
這些精心設計的“商業陷阱”,正在線上和線下的消費場景中不斷蔓延 。
在重慶,盲卡商家將“戰場 ”布局在人流聚集的區域 ,例如觀音橋、龍湖時代天街等熱門商圈。2024年12月,一家知名商場改名后,正式開啟二次元運營,大批“谷子”店入駐 ,也包含盲卡商店。這些商家地處熱門商圈,人流量較高 。
在線上,各類短視頻平臺的直播間中 ,“10連抽必中”“最后3箱!錯過再無 ”等營銷話語十分常見。主播們夸張展示拆出稀有卡時的興奮表情,鏡頭還會刻意放大包裝撕開的聲響。這些設計好的視聽效果,配合“集齊整套就能兌換限量手辦”等誘導性獎勵機制 ,讓缺乏消費自制力的兒童青少年不斷沖動下單 。曾有網友在直播間15分鐘內下單200包小馬寶莉卡牌,“豪擲”1500余元。
盲卡的商業模式很容易“套牢 ”小消費者。記者調查中發現,部分盲卡評級機構與廠商形成利益關聯 ,將普通卡片包裝成具有投資價值的“理財產品”。商家以“越貴的卡包抽到好卡的概率越大”“稀有卡片可獲得高額回報 ”“反手賺10倍卡費”等噱頭,通過營銷話術和抽獎機制誘導未成年人不停購買卡包 。
“此類設計涉嫌利用未成年人心理發育尚未成熟 、自控能力較弱的特點,誘導他們進行非理性消費 ,有悖于未成年人保護法中‘不得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立法宗旨。”西南大學法學院教授楊復衛說。
記者走訪發現,部分卡牌如“游戲王”“寶可夢 ”“萬智牌”等,在部分店里會涉及年齡提示,一般是12+或16+ ,但在結賬時商家并未嚴查顧客年齡,常有一些小學階段的學生結伴出現在店里 。而線上平臺依賴用戶自主填寫信息,缺乏嚴格身份驗證。
此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印發的《盲盒經營行為規范指引(試行)》明確規定 ,“盲盒經營者不得向未滿8周歲未成年人銷售盲盒。向8周歲及以上未成年人銷售盲盒商品,應當依法確認已取得相關監護人的同意 。”但這只是一個規范性指導文件,并未規定相應處罰。實際經營中很難落實身份核驗。“我也不可能讓人家給我看身份證 ,說白了只要不穿校服,看著別太小,我也就賣了 。 ”張先生說。
析
多方施策:完善立法和聯合執法
如何規范盲卡市場?消費權益如何保護?
“盲卡本是一種娛樂方式 ,若缺乏約束,可能演變成‘收割’孩子錢包的工具。特別是通過話術誘導消費、模糊概率、虛構稀缺的行為,已經有違法之嫌 。”天津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郭振杰說。
“未成年人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不能隨意購買高價盲卡。相關部門應當給盲卡盲盒出臺嚴格的規章制度,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郭振杰表示,“可以借鑒《盲盒經營行為規范指引(試行)》禁止向8歲以下未成年人銷售,8歲以上的需監護人同意 。同時設置金額限制 ,避免天價盲卡。明確概率公示,不得虛假宣傳。 ”
楊復衛建議進一步細化盲卡 、盲盒監管規則,增設技術監管條款 。要求線上平臺實施“實名認證+人臉識別+監護人二次驗證”三重驗證機制 ,禁止未通過年齡核驗的未成年人賬戶進行交易。線下實體店則應設立“未成年人專區”,同時對違規商家處以高額罰款。
在執法監管層面,楊復衛認為 ,需建立市場監管、網信、教育等部門的聯合執法機制,運用大數據分析識別異常交易,對虛假宣傳 、誘導消費等違法行為開展專項整治 。
如果孩子出現大額消費 ,家長如何追回權益?《重慶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關于盲選卡片的消費提示》提出,家長發現孩子未獲允許在線下門店消費,應提供該未成年人的年齡證明材料及所購商品、轉賬記錄、收銀小票等消費憑據。如孩子用家長賬戶在卡牌公司APP及小程序 、直播間下單購買 ,應保留家長在該消費時間段不具備消費可能性等證據。當自身合法權益受損時,應及時與商家協商;如協商不成,及時向消委會投訴,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
十大配資公司排名:配資網平臺-美聯儲,突傳重磅!鮑威爾辭職?
十大炒股杠桿平臺排行榜:北京正規的股票配資公司-主力復盤:24.87億流入海光信息 7.18億流出二六三
北京正規的股票配資公司:十大配資平臺證券-美軍跨洋摧毀“委內瑞拉運毒船”打死11人 合法嗎?
合法的股票配資平臺:十大股票軟件品牌排名-商務部:將薩羅尼克科技公司等3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十大配資公司排名:股票配資配資平臺-套現超4億元后 立華股份實控人陣營擬再減持不超3%股份!近年公司業績如坐“過山車”
股票配資平臺十大排名:配資公司app-中方正為收復臺灣進行全方位演練?國防部回應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