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2025年6月19日,調味品行業龍頭海天味業正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標志著其在A股上市十余年后又完成了在資本市場的二次戰略布局。上市首日,海天味業H股高開超3%,不過隨后股價震蕩下行并一度跌破發行價 。
從基本面來看,2022年9月爆發的“雙標門 ”事件成為海天味業發展的重要轉折點 ,也揭開了其在終端與資本市場增長神話的脆弱底色。盡管隨著2024年管理層換血,海天味業業績開始回暖,但調味品江湖也已發生微妙變化:餐飲市場承壓 ,“千禾們”虎視眈眈,這場港股IPO,能否為其打開新的想象空間?
“醬茅”資本往事
6月19日上市首日 ,海天味業港股盤中一度破發。6月19日當天港股收于36.5港元,總市值2125億港元。當天海天味業A股下跌3.83%,總市值2259.35億元 。
據海天味業此前公布的配發結果 ,此次全球發售約2.79億股H股,發售價為每股36.30港元,全球發售凈籌約100.1億港元。
作為2025年至今發行規模第二大的港股IPO ,海天味業備受資本市場矚目。媒體報道顯示,6月16日海天味業H股招股融資申購倍數高達698.57倍 。這一現象不禁讓人思考:在經歷了A股的輝煌與挫折后,海天味業能否憑借海外資本的加持,重新找回昔日的資本市場增長神話?
在A股舞臺上 ,海天味業曾演繹過一段跌宕起伏的資本故事。2014年上市后其股價穩步上升,2020年疫情背景下,居家烹飪需求激增 ,海天味業作為調味品龍頭直接受益,當年股價累計漲超100%,在2021年1月初創下歷史新高時 ,市值一度突破7000億元,被市場冠以“醬油茅”的稱號。
2022年9月的 “雙標門 ” 事件成為海天味業重要轉折點,當時消費者信任危機引發股價大跌 ,盡管公司迅速做出回應,但負面輿論持續發酵波及業績 。如今,兩年多過去 ,風波雖已淡化,但企業在品牌管理上的脆弱性被暴露,也促使市場重新審視消費股的長期價值邏輯。截至6月19日,其A股股價較2021年1月高點跌幅已超六成。
海天味業港股IPO進程可謂迅速:在2024年12月官宣計劃后 ,2025年1月遞交招股書,2月完成證監會備案材料提交,5月快速通過聆訊 ,6月啟動全球發售,并于19日正式登陸港交所 。從披露到上市僅用半年,展現出消費巨頭高效的資本運作節奏。
在海天成長史里 ,這注定不是一次普通的資本運作。在內需疲軟、增長乏力的困境下押注港股,借國際資本力量完成轉型意圖明顯 。對于近年來公司在海外市場的營收情況,赴港上市后計劃通過哪些具體舉措修復并強化全球消費者認知等相關問題 ,《華夏時報》記者通過郵件聯系海天味業方面進行采訪,但截至發稿并未獲相關回復。
巨輪減速
隨著海天味業登陸港交所,其出海布局步伐加快 ,這艘中國調味品行業的“巨輪”正駛入更具挑戰的深水區。回顧海天味業過往數年的業績表現,可謂波瀾起伏。自2014年登陸A股市場后,在2016—2020年間,海天味業營收從124.59億元攀升至227.92億元 ,宛如一臺穩定的增長機器 。
然而,2021年后,海天味業的增速開始明顯放緩。2021年營收增速降至9.71% ,2022年進一步降至2.42%,且凈利潤出現負增長。到了2023年,更是出現上市以來首次營收 、凈利潤雙雙負增長 。這種“失速”也不禁讓市場質疑:海天是否已經觸碰到了增長的天花板?
從表面看 ,2022年的添加劑爭議事件,將海天味業卷入輿論漩渦,使其陷入“增收不增利 ”的困境 ,凈利潤現上市后首次下滑。但深層次原因更值得警惕,即行業層面的“天花板效應”。有數據顯示,2024年調味品線下零售渠道整體銷售額同比下跌2.99% ,醬油品類作為最大類目也呈現增速放緩跡象 。
目前,貢獻超八成營收的線下渠道仍是海天的基本盤。記者關注到,其從2021年開始在年報中披露線上線下業績數據,2022年 ,其在線下渠道實現營收228.05億元,下滑0.38%。2023年,線下渠道實現營業收入約219.26億元 ,同比下滑幅度拉大至3.86% 。在2024年,其線下渠道營收238.85億元,同比增長8.93%。
不可忽視的是 ,國內餐飲行業增速呈現放緩態勢,限額以上企業的餐飲收入承壓,餐飲品類的客單價也顯著下滑 ,這對依賴餐飲渠道的海天味業業績形成沖擊。此外,千禾等新銳品牌也正抓住消費升級以及線上渠道機遇,行業競爭格局開始發生微妙變化 。
“從B端市場看 ,近年餐飲行業因大環境疲軟,企業降成本成為主流,海天作為中高端調味品品牌,在餐飲采購中的選擇率難免下降。”嘉世咨詢合伙人李應濤6月18日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指出 ,從C端市場看,盡管醬油占家庭消費支出比例極低,用戶轉換品牌的成本高 ,但基礎調味品消費屬于“定量市場 ”,海天增速放緩不可避免。
零售行業專家鮑躍忠6月18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渠道變化與餐飲業進入中速增長階段 ,是市場發展的必然。”在他看來,當下食品企業最關鍵的是要準確把握消費者的需求,圍繞健康化、品質化以及物美價廉生產產品 ,若無法做到這一點,企業的市值與未來發展都將難以保障 。
鮑躍忠談及當前食品行業存在的兩大怪象:一是部分企業生產的產品自己不食用,卻推向市場銷售給消費者;二是消費者在選購食品 ,包括調味品時,會反復查看配料表,擔憂產品是否安全、能否放心食用。在他看來,近年來食品行業暴露出的這些問題核心在于 ,部分食品企業放棄了應堅守的底線,轉而過度關注企業市值增長等目標,反映出整個行業出現了偏差。
“中國味”出海難題
面對業績瓶頸 ,海天味業也在積極尋求突圍之路 。2023年9月19日,公司完成董事會、監事會換屆,董事長 、總裁更換。在經歷了低谷后 ,2024年其業績重回增長軌道,營業收入達到269.01億元,同比增長9.5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3.44億元 ,同比增長12.75%。
“海天在國內市場突圍的關鍵在于產品多元化布局 。 ”李應濤對本報記者指出,除醬油、蠔油、調味醬三大核心品類外,海天在其他細分品類及高端市場突破不足 ,若能在細分品類實現增長,營收增速將得到提升,比如重點發展醋 、料酒等第二梯隊品類,打造第二乃至第三增長曲線 ,相比之下,渠道優化、經銷商結構調整及線上銷量突破等問題難度較低,而第二梯隊品類的突破因面臨成熟競爭對手 ,仍是增長的關鍵難點。
一邊鞏固國內市場,一邊殺向海外,海天破局正在兩條腿走路。在招股書中 ,海天方面指出,部分募資將用于通過建立全球品牌形象、拓展銷售渠道以及提升海外供應鏈能力,以提升全球影響力;還將用于擴展海外供應鏈及在海外市場建立生產基地 。
赴港上市 ,確實能夠為海天味業搭建一個更為國際化的資本平臺。從宏觀層面看,海天味業的赴港上市也是中國傳統消費品牌國際化的一次試水。
不過在近年來財報中,海天味業并未披露海外相關業務情況 。去年8月份回復投資者關于海外市場問題時 ,該公司表示,“公司產品出口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的份額占整體銷售的比例不大,公司目前正積極拓展出口業務。”
李應濤對本報記者分析 ,海天全球化最根本的挑戰源自中外餐飲文化差異顯著,醬料口味與種類需求大相徑庭,醬油作為中國餐飲的核心調味品 ,海天出海的爆發式增長需依托中國餐飲品牌出海。
李應濤以部分3C產品及美妝品牌出海舉例稱,其依賴中國電商及跨境電商平臺作為載體成功走向國際市場,海天醬油的出海同樣需要 “中國餐飲品牌” 作為載體 ,正如西方餐飲進入中國時,同步帶動了紅酒 、牛排醬料等調味品的普及。他同時指出,當前中國餐飲品牌出海仍處于初期 ,以火鍋、麻辣燙等品類在東南亞及亞裔圈突破為主,預計需 5-10 年周期才能形成全球性餐飲文化影響力 。
“借鑒日本龜甲萬滲透歐美市場耗時約20年經驗,海天需秉持十年布局十年收獲的長期主義耐心。 ”李應濤表示 ,海天在海外市場轉變為追趕者身份,國內市場優勢無法直接復制,還要面對國際巨頭在醬料市場形成的成熟壁壘,需要從零開始建立品牌影響力 ,搭建完善的銷售網絡,構建海外供應鏈體系,以及實現產品本土化 ,以滿足當地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正規股票杠桿軟件有哪些:配資炒股網站官網-白酒頭部企業集體“降度” 低度酒搶灘年輕市場
炒股杠桿軟件有哪些:配資平臺公司-倍加潔盤中跌停 上演“天地板” 此前該股走出5連板行情
實盤股票杠桿平臺有哪些:開戶炒股-福布斯發布中國內地富豪榜!雷軍超越馬云 王寧財富較去年增長逾三倍
配資炒股開戶網站:專業實盤配資杠桿-恒指盤中突破25000點創3年多新高 港股行情能走多遠?
炒股杠桿怎么開戶:股票配資網站有哪些-599只個股流通市值不足20億元
股票配資網站有哪些:炒股加杠桿軟件-361度上半年凈利增8.6%:電商渠道營收增45% 股價漲五成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