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當地時間6月9日,中美雙方代表團在英國倫敦舉行中美經貿磋商機制首次會議。
根據會議公布的照片 ,可以看到,美方代表團主要成員包括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和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
具體從美方代表團的職責來看: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負責宏觀經濟和金融問題,是特朗普政府關稅戰略執行的關鍵人物 ,本身有統籌協調的作用,牽頭負責與多國的談判。
在今年2月,美國對華加征所謂“芬太尼”關稅之后 ,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就曾應約和貝森特舉行過一次視頻通話,中方當時在通話中表達了嚴正關切。
在中美整個經貿領域,雙方能談的話題有很多 ,除了雙方的關切事項,還包括兩國宏觀經濟溝通協調、金融政策 、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等 。
貝森特也對這些話題很感興趣,作為前對沖基金經理 ,貝森特一直面臨來自金融市場的壓力,其被要求就貿易協定做出澄清,以減少對美國經濟的沖擊。
美國經濟當前至少有四個痛點:
(1)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美國2025年一季度GDP環比萎縮0.3% 。
(2)通脹出現上行的壓力,美國1年及5年通脹預期甚至飆升到了6.7%和4.4%。
(3)影響制造業。關稅政策并未給美國制造業帶來積極影響 ,紐約聯儲制造業指數惡化至-9.2,處于負值區間,這反映出美國的制造業仍然處于收縮狀態 。
(4)貿易放緩。美國4月進口額出現史上最大降幅 ,由于不確定關稅的變化,美國貿易大幅放緩。
面對這些不確定性,貝森特亟需給美國傳遞確定性 。
格里爾主要管轄范圍就是關稅 ,更像是美方處理各類貿易談判的“專業談判官 ”。
他領導的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過去主導過301調查,是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的直接操作方。包括301調查、技術轉讓、知識產權爭端 、貿易壁壘調查這些,基本都在他職責范圍。
格里爾履新時 ,中國經貿部門的負責人曾發去過履新賀信 。
在美國“對等關稅”征收前一周,中方曾應約和格里爾舉行視頻通話,當時中方明確提到 ,如果美方執意損害中方利益,中方必將堅決反制。
后續中方的堅決動作大家也都看到了。
新加入的盧特尼克來自美國商務部,相對更聚焦于產業層面,比如各行業的出口、進口、市場準入等問題 。
盧特尼克出任美國商務部長之前 ,他擔任美國金融公司建達公司首席執行官。他一直呼吁降低企業稅收 、減少監管、增加石油生產和提高關稅。
針對關稅議題,盧特尼克作為特朗普政府關稅計劃的制定者之一,他曾表示 ,無論達成何種貿易協議,每個國家都將繼續支付美國征收的至少10%的全球基準關稅 。
今年5月,盧特尼克出席美國媒體舉辦的活動時 ,他透露自己和特朗普對4月份美國對華征收關稅給美國企業造成的影響感到痛苦,但他又說痛苦是必要的,并堅稱支付關稅的是各國和企業 ,而不是消費者。
針對出口管制議題,商務部本身是負責產業和出口管制的。根據彭博社報道,盧特尼克此番加入新一輪會談 ,可能表明美國愿意重新考慮一些可能阻礙中國長期發展目標的技術限制 。
盧特尼克的加入也意味著中方有權繼續就美方實施的出口管制這一問題提意見、要解釋 、要回應。
關于談判姿態,盧特尼克在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過程中,曾針對其他國家的對華合作情況表態,試圖施壓影響其他國家與中國的正常貿易往來。
中方態度也是明確的 ,中方堅決反對任何一方以犧牲中方利益為代價達成交易 。綏靖換不來和平,妥協也得不到尊重。為一己一時私利,以損害別人利益來換取所謂豁免是與虎謀皮 ,最終只能是兩頭落空,損人不利己。
總體來看,從當前的分工來說 ,美國財政部總體統籌,美國商務部聚焦產業,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主打談判技術條款。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 ,沒人希望會談陷入僵局 。而在此之前,中方就已經明確表態:美方應實事求是看待取得的進展,撤銷對中國實施的消極舉措。
無論美方來了誰 ,都應清楚理解,中方有誠意,同時也有原則。
(文章來源:玉淵譚天)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