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中信證券研報表示,本輪A股公司密集赴港IPO是出海戰略、制度便利和港股流動性改善三重力量助推。優質核心資產在港股正式交易后 ,短期會活躍對應A股的交易,部分核心資產的定價權可能會逐步南移。這個現象的背后是港股市場的吸引力在系統性提升,一是資產供給結構和質量在持續提高 ,二是流動性在海外資金回流的背景下趨勢性改善,從歷史上看,港交所每一輪制度的改革突破都帶來了順應時代特征的牛市 。未來 ,更多優質龍頭赴港上市可能成為A股市場風格重新轉向核心資產的催化劑。
研報全文本輪A股公司密集赴港IPO是出海戰略 、制度便利和港股流動性改善三重力量助推
在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遞表港交所的17家A股公司中,普遍在招股書中的募集資金用途處提到支持出海戰略,需要離岸資金以支持海外業務拓展。自上而下的業務需要 ,是推動本輪A股公司密集赴港上市的主要原因 。兩地監管部門積極優化制度,加速了這個過程的推進。去年4月份證監會發布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港交所去年10月優化了A股公司赴港上市審批流程。從公司公告信息來看 ,中國證監會的境外上市備案審核速度在2025年大幅加速,審核時長從去年的100日以上縮短至60日以內 。3月25日寧德時代獲得證監會境外發行上市備案,從備案受理到獲批僅用時25日,創近年境外發行備案最快記錄。港股流動性改善和熱度提升也很重要 ,2024年以來,港股成交額水平經歷過兩輪上浮,第一輪為2024年的924新政 ,第二輪為2025年春節DeepSeek出圈,今年春節后至今港股日均成交額為2687億港元,相比2024年初至9月23日的日均成交額 ,增長超過2.5倍。
優質核心資產在港股正式交易后短期會活躍對應A股的交易
近期,A股赴港上市因為一些明星公司的出現,港股投資者關注度大幅提升 。去年的龍蟠科技、順豐控股、美的集團和赤峰黃金 ,基石投資者認購占比為20% 、27%、32%和27%,公開發售超額認購倍數為3.99倍、79倍 、3.25倍和9.53倍,而最近新發行的寧德時代和恒瑞醫藥 ,基石認購占比達到66%和43%,公開發售超額認購倍數達到150倍和455倍。港股在上市初期由于流通盤有限、賣空比例不高、基石投資者未解禁等原因,一旦受關注度高,短期股價容易形成單邊多頭趨勢。美的集團 、順豐控股、龍蟠科技、赤峰黃金在港股IPO后的20個交易日內股價累計漲幅分別為29% 、-2%、24%和25% ,寧德時代與恒瑞醫藥本周上市后的漲幅已經達到23%和25% 。此外,我們發現A股公司在披露赴港上市計劃后,A股股價普遍出現了調整 ,但港股臨近上市或上市后基本都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上漲。近兩年來,A股風格逐步小盤化、短期化,量化占比提升。截至本周五 ,中證2000與滬深300成交額之比達到了2015年以來的99%分位的極高水平,極致小盤風格背景下機構對于核心資產的定價權明顯弱化。赴港上市的A股優質核心資產有望重新校正估值,帶動A股股價同步修復 。
部分核心資產的定價權可能會逐步南移
內外資的資產偏好和定價模式存在較大差異。內資在A股生態背景下擅長對邊際信息流和景氣度進行跟蹤和定價 ,給景氣周期上行的品種(無論公司好壞)給與極高估值溢價,給景氣度不占優的品種估值折價(即使是能夠穿越周期的全球龍頭),但外資普遍對于優質公司會給予較高的估值溢價。港股以前是全球制造業的估值洼地 ,截至5月23日,港股制造業整體TTM P/E中位數僅有9.3倍,顯著低于A股的15.6倍和美股的25.1倍,也是所有港股板塊當中唯一估值中位數低于10倍的 。此輪A股優秀制造業公司赴港上市 ,給全球投資者提供了一批優秀的制造業企業,又處于全球的制造業估值洼地,會持續不斷的吸引全球資金做配置。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外資的回流 ,以及中國居民海外美元資金的回流。反觀A股,渠道端銷售較好的產品主要集中在量化類產品,機構主觀多頭產品發行依然弱勢 ,近期ETF市場也呈現持續凈贖回,5月以來單月已凈贖回222億元;國家隊雖然持續流入,但ETF的產品形式只能提供增量資金 ,缺乏個股定價能力 。兩地市場增量資金結構的差異,可能導致未來兩地上市的核心資產定價權逐步南移。
這個現象的背后是港股市場的吸引力在系統性提升
1)港股的資產供給結構和質量在持續提高。對于互聯網、智能車 、創新藥、新消費等幾大新經濟方向,港股市場上具有大量獨占品種 。港交所相對穩定和包容的發行制度 ,使得港股市場即便在熊市逆風階段也保持著每年超過70家的IPO,行業構成也在不斷改善。截至2025年5月24日,相較2016年,可選消費、通訊服務 、信息技術行業的占比分別增加了9.3pcts、6.2pcts、6.1pcts ,與此相反金融行業的占比大幅減少了15.3pcts。此輪A股公司赴港上市,約有60%的公司是制造業,將進一步提升港股市場優秀制造業公司的成分(恒生指數此前制造業占比為12.4%) 。此外 ,去年3月港交所新增特??萍脊?8C章節,允許尚無收入 、盈利的“專精特新”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有望復制當年18A規則促進大量創新藥企業赴港上市的成功經驗。最后 ,美股中概股回港上市的速度或將加快,其中亦包含很多獨占性的品種。
2)港股市場的流動性在海外資金回流的背景下趨勢性改善。首先,以DeepSeek、創新藥、軍工等為代表的技術突破重構了全球投資者對于中國自主科技能力的預期 ,貿易戰的爆發又對美元資金多元化配置產生了新的催化,中國資產是最重要的非美資產方向 。其次,南向資金持續流入港股 ,今年截至5月23日已經累計凈流入近6000億元,我們估算這其中約一半是機構資金。最后,近年來中國企業及個人在海外積累的美元資金有望出現回流。美國的長期財政困境,特朗普政策的隨意性 ,以及社會分裂導致搖擺選民更容易選出走極端的總統,這些因素都在逐步削弱“美國例外論”,損傷美元信用 。我們在今年已經看到大量美元資金轉變為港元存款 ,僅5月以來香港金管局就3次買入美元,投放了1166億港元的流動性。資本賬從逆差轉為順差,加之維護聯系匯率制度的必要性 ,會導致未來相當一段時間被動增發港元基礎貨幣,冗余的港元流動性會不斷積累,逐步改變港股的流動性生態。
3)歷史上港交所每一輪制度的改革突破都帶來了順應時代特征的牛市 。1995年以來 ,港交所先后出現三輪影響較大的制度改革,分別是紅籌股上市 、中概回歸、2018年新增“18A、8A和19C ”章節,這三次改革都在此后帶來了順應時代特征的牛市。我們認為 ,當前正處于第四輪改革紅利期。2024年3月,港交所宣布在《主板上市規則》中新增特專科技公司18C章節,允許尚無收入 、盈利的“專精特新”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涵蓋了信息技術、先進硬件、先進材料、新能源與環保 、新食品與農業科技等主流前沿科技領域 。此舉是繼2018年之后又一重磅改革 ,表明港股正在進行一場“硬科技”之變。此輪A股上市公司密集赴港IPO,又會大大提升港股市場優質制造業公司的成分。
未來更多優質龍頭赴港上市可能成為A股市場風格重新轉向核心資產的催化劑
A股市場風格轉向核心資產的趨勢已經初見端倪 。首先,2021年至2025年(截至5月23日) ,績優股指數相較虧損股的超額收益分別為-44.1 pcts、-21.2 pcts、-19.8 pcts 、-9.3 pcts和-1.6 pcts,跑輸幅度明顯遞減。其次,無論是營收增速還是凈利潤率 ,當前核心資產已顯現出明顯的相對盈利優勢和極強的經營韌性。最后,當前小盤股相對大盤股的成交占比已處于歷史高位。未來更多優質龍頭公司赴港上市,可能成為風格轉向核心資產的催化劑 。目前A股市場缺少一股外力來重塑定價體系 ,類似于2017年外資通過陸股通持續流入A股。當前最大的催化可能是外資對核心資產在港股實現定價,并成為A股核心資產新的定價錨,吸引國內機構投資者重新重視對核心資產的定價。這個因素 ,配合公募新規落地、保險資金持續增配以及外資的回流,可能共同推動A股的風格逐步從小票和題材輪動轉向核心資產 。
風險因素
中美科技、貿易 、金融領域摩擦加劇;國內政策力度、實施效果或經濟復蘇不及預期;海內外宏觀流動性超預期收緊;俄烏、中東地區沖突進一步升級;我國房地產庫存消化不及預期;特朗普政策側重點超預期。
(文章來源:財聯社)
配資炒股交易平臺:中國正規的股票杠桿平臺-中信證券:供需缺口料將擴大 2026年銅價有望再攀高峰
加杠桿炒股的平臺:正規的股票杠桿公司-債券市場首發!中信、招商證券試點公司債續發行落地 高倍認購出人意料
股票杠桿交易平臺哪個好:正規配資炒股網站-銀河證券:美聯儲降息來臨 全球資產風險偏好回升
股票:正規的股票杠桿平臺-A股核心資產蓄力上漲,A500ETF基金(512050)交投活躍,盤中成交額已超22億元
十大杠桿炒股指平臺:配資操盤股票-中信證券:深耕大眾、探索高端 美妝國貨崛起正當時
炒股杠桿股票平臺:炒股怎么配資-中信證券:歐洲大儲呈現加速增長態勢 國產廠商份額持續提升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