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展望2026年醫藥投資趨勢 ,無論是中國醫藥企業在創新領域的集中兌現,還是政策端出臺支持創新藥械、優化集采 、推動商保等一系列產業支持政策,醫療健康產業的內外因催化因素都有望延續,醫療健康產業開始逐步重新回歸到臨床價值和需求導向的市場價格定價體系 ,帶來穩定且持續的國內醫藥市場環境和長坡厚雪的發展主基調,上市公司也有望迎來持續且穩定的業績增長趨勢,帶來行業成長確定性的貝塔 。醫藥行業將是有望繼續維持超配的行業 ,建議從橫向維度上,建議2026年圍繞以下幾條主線進行布局:1、創新驅動和國際化——在反內卷的國內政策環境下,關注創新驅動和國際化出海的相關標的;2、自主可控;3、新政新氣象——受益于集采優化 、醫保三個支付、消費刺激政策和國企改革的相關標的。
全文如下醫療健康|創新驅動+政策優化 ,回歸長坡厚雪的發展主基調:2026年投資策略
展望2026年醫藥投資趨勢,我們認為無論是中國醫藥企業在創新領域的集中兌現,還是政策端出臺支持創新藥械、優化集采 、推動商保等一系列產業支持政策 ,醫療健康產業的內外因催化因素都有望延續,醫療健康產業開始逐步重新回歸到臨床價值和需求導向的市場價格定價體系,帶來穩定且持續的國內醫藥市場環境和長坡厚雪的發展主基調 ,上市公司也有望迎來持續且穩定的業績增長趨勢,帶來行業成長確定性的貝塔。因此我們認為醫藥行業將是有望繼續維持超配的行業,建議從橫向維度上,建議2026年圍繞以下幾條主線進行布局:1)創新驅動和國際化——在反內卷的國內政策環境下 ,關注創新驅動和國際化出海的相關標的;2)自主可控——我們預計在未來可能還會陸續面臨地緣政治擾動帶來的風險,應更多關注自主可控下核心零部件、試劑、科研上游的進口替代進程加速的相關標的;3)新政新氣象——受益于集采優化 、醫保三個支付、消費刺激政策和國企改革的相關標的。
▍創新藥:中國創新藥全球競爭力凸顯,擁抱國際化高確定性:
MNC(Multi National Company)面臨嚴峻專利懸崖 ,對外資產引進需求強烈,中國創新藥資產極具吸引力 。多個國產在研創新藥已深度綁定MNC,中國創新藥產業有望實現產品、研發體系 、渠道或品牌國際化 ,誕生中國的MNC。中國創新藥閃耀ASCO等國際頂尖學術會議,2025年ASCO(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中國藥企口頭匯報達73項,再創新高。信達生物IBI363、科倫博泰sac-TMT、康方生物依沃西單抗 、百利天恒Iza-Bren、勁方GFH375等資產臨床數據優異 ,已展現FIC/BIC(First-in-class/Best-in-class)潛力,再次印證中國藥企已進入全球創新第一梯隊 。基本醫保和商業保險協同發展,為產業發展護航 ,國內產品周期和國際化有望共振:2025年以來支持創新藥發展、“新上市藥品首發價格機制 ”等相關利好政策陸續出臺。政策端開始全面支持創新藥產業發展,建議關注有望進入醫保目錄或商業保險目錄創新藥品種。我們建議2026年關注的創新藥技術領域包括:小核酸藥、腫瘤領域RAS 、GLP-1長效化、減脂增肌及GLP-1分子伴侶、自免IBD 、體內CAR-T、老靶點多抗和長效化,心血管領域口服PCSK9、Lp(a) 、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劑等 。標的方向建議回歸創新藥臨床價值,擁抱國際化確定性高的企業。
▍仿制藥/院內制劑:第十一批集采規則優化 ,逐步反內卷下龍頭優勢企業有望迎來量價雙升。
根據國家醫保局數據,第十一批集采共納入55種藥品,覆蓋抗感染、抗過敏、抗腫瘤 、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 、消炎鎮痛等領域常用藥品 ,全國共4.6萬家醫藥機構參加報量;從最終結果來看,445家企業的794個產品參與投標,其中272家企業的453個產品獲得擬中選資格 。我們認為本次集采認真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作出的“推動集采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開展”決策部署 ,總體實現“穩臨床、保質量、反內卷、防圍標”預期目標,未來隨著醫療反腐影響逐步常態化,以及用藥剛需性帶來的診療恢復 ,我們預計仿制藥/院內制劑行業業績有望迎來溫和修復,尤其是具備品牌和成本優勢的龍頭仿制藥企業。
▍CXO:國內創新BD驅動下藥企資金來源結構改善,海外降息趨勢下投融資有望復蘇;新分子(多肽 、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s)等)領域研發熱情依然高漲 ,有望持續帶動產業鏈高景氣度;國內政策頻出支持真創新,國內CRO企業的頭部效應和競爭力未來有望進一步顯現。
我們認為,地緣政治影響逐漸褪去,預計關稅對CXO(Contract X Organization)企業影響較為可控 ,同時伴隨美聯儲加息周期進入尾聲,海外生物醫藥投融資已出現初步回暖跡象,以海外業務為主的CXO企業訂單持續增長 ,2026年有望迎來進一步復蘇;新分子,比如多肽(減肥藥)、小核酸、ADC等領域研發熱情依然高漲,有望持續帶動產業鏈獲益 。國內投融資依然處于低位 ,我們判斷目前仍處于筑底階段;而另一方面,國內政策頻出支持真創新——2024年4月以來,珠海 、北京、廣州陸續推出創新藥支持政策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們認為國內創新藥研發熱情有望回暖,而國內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企業的頭部效應和競爭力未來有望進一步顯現。
▍科學服務及生物制藥上游供應鏈:行業呈現逐步回暖趨勢,看好需求從局部復蘇轉向全面復蘇。
隨著生物醫藥行業投融資觸底以及部分領域價格競爭有所緩和 ,科學服務及生物制藥上游供應鏈板塊呈現逐步回暖。展望2026年,一方面,國內創新藥BD(Business Development)熱潮下,我們認為國內生物醫藥投融資環境有望觸底回暖 ,而且隨著港股市場的率先復蘇以及近期國內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重啟,我們看好國內早期研發需求由局部復蘇轉向全面復蘇;此外隨著美聯儲重啟降息通道,而國內企業加速布局海外市場 ,我們預計國內企業有望持續搶占海外份額;中長期來看,近年來國家政策端不斷鼓勵科研創新,強調供應鏈自主可控 ,我們看好科研剛性需求下國產企業的發展機會 。
▍血制品:血制品終端供需趨于平衡,中長期增長確定性強。
短期來看,隨著疫情后國內與海外采漿量的持續增長 ,行業供給和需求逐步匹配,渠道端白蛋白產品庫存有所積累,價格逐漸承壓。中長期來看 ,血液制品源自血漿屬稀缺資源,本次關稅波動下戰略資源屬性進一步顯現(根據中檢院批簽發數據統計,國內市場進口白蛋白批簽發量常年占據60%以上的比例) 。我們認為“十五五”期間國家有望緩和長久以來血制品資源緊缺并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醫療器械:創新支付向好+出海加速,靜待收獲。
短期來看 ,隨著渠道庫存消化到合理水平,我們預計2026年醫療設備業績可能持續復蘇;高值耗材有望受益集采優化、商保支持 、關稅擾動下的自主可控 。長期來看,真正具有臨床價值的品種才能有大空間 ,只有具備持續創新能力,才能持續提高滲透率、市占率,逐步走向國際化。隨著配套產業鏈和醫工結合體系兩個前提條件已經成熟 ,依靠技術突破,我們看到在多個細分行業,國產企業已經有能力享受到滲透率、市占率的提高 ,以及國際化帶來的大空間,具體包括CGM(連續血糖監測) 、ICL(獨立醫學實驗室)、電生理、神經介入 、骨科關節、角膜塑形鏡、種植牙、軟性內窺鏡 、大型影像設備、基因測序儀、低值耗材等。
▍消費醫療:支持政策可期,優秀企業有望重回復蘇趨勢 。
參照中共中央于2025年10月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十五五 ”期間將:“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擴大優質消費品和服務供給。”我們預計在宏觀經濟復蘇及消費支持政策引導下:①可選消費屬性的診療業務有望持續回暖;②嚴肅醫療屬性的院內醫療服務短期仍受DRG/DIP(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支付改革 、醫療反腐的階段性影響,但我們預計隨著診療需求的恢復、醫療供給格局優化及長護險政策的逐步落實,頭部上市公司中長期有望重回復蘇態勢 。
▍中藥大健康:關注基藥目錄和創新轉型。
當下中藥企業院內市場面臨集采有序開展,院外面臨周期性需求低迷的壓力 ,未來需大力推進研發,以舊產品的穩定現金流支持新產品開發工作,方能行以致遠。根據米內網數據 ,截至2024年,中成藥集采涉及品種占所有中成藥市場規模約20%-30%,我們預期未來中成藥集采仍將持續增面擴圍。院外市場整體呈現品牌集中度提高的趨勢 ,經過2024Q3-2025Q1行業去庫存、抓動銷等行為,我們判斷2025Q2之后整個中藥行業在零售端的庫存水平已經進入健康狀態,動銷進入相對穩健的動態過程 。過去幾年中藥企業研發投入持續增長 ,通過穩定現金流支持研發支出,將是中藥企業未來發展主旋律,創新中藥貢獻穩健增量 ,創新化藥/生物藥有望提供額外估值彈性。當下建議關注主營業務穩健,積極投入創新的標的。
▍生物疫苗:關注重磅管線進展和治療性疫苗進展催化 。
重磅產品方面:主要關注全球創新疫苗品種以及多聯多價產品,新冠影響退去,創新品種研發已成為主旋律 ,也是走出內卷的關鍵,多聯多價疫苗在減少接種次數情況下實現非劣效保護,提升接種效率 ,更易受到適齡人群青睞。
治療性疫苗方面:2025年首款治療性HPV疫苗獲批,有望提升治療性疫苗行業景氣度,同時海內外腫瘤疫苗 、慢病管理領域的高血壓疫苗也取得階段性進展 ,建議關注相關管線后續進展催化。
▍醫藥商業:拐點已至空間顯著,龍頭有望開啟復蘇 。
醫藥分銷方面:醫藥分銷板塊受到終端經營承壓,行業增速放緩以及相關政策落地不及預期等影響 ,整體經營業績有一定壓力。板塊內公司積極通過業務創新與外延并購,尋求行業經營破局之道,板塊整體利潤水平改善明顯。未來行業整體集中度提升有望加速 ,同時各公司外延并購與內生創新業務的貢獻也逐步凸顯 。
醫藥零售方面:醫保飛檢力度加強,老齡化催化銀發經濟發展。我們預計2026年,隨著①上市公司降本增效成果顯著;②醫保監管影響同比趨緩;③全國集采、雙通道及門診統籌推進下處方藥加速外流;④龍頭零售企業開始調改門店增加收入,醫藥零售行業有望迎來逐季恢復。
▍醫療AI:數據為核 ,創新加速,十萬億級醫藥市場重構 。
①醫療數據:醫療數據政策不斷發展,數據支持創新、醫療數據流通交易產業推進。醫療領域各類數據是AI醫療落地應用的重要基礎 ,各方數據商業化是醫療領域數據應用的重要探索,從而賦能醫療 、醫藥和AI的創新和發展。
②診療賦能:大模型助力醫療AI能力躍升,診前、診中、診后全流程賦能 ,AI醫療應用市場廣闊,先B后C的商業化發展路徑清晰。國家開啟醫療領域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建設,四大中試基地圍繞臨床醫學科研 、智能專科醫生、傳染病防控、生物醫藥制造等方向 ,同時醫保局將腦機接口、AI輔助診斷等納入價格立項指南,AI醫療應用探索和商業化進展有望加速 。
③工業賦能:基于多模態AI,可以更好地研究基因 、病理、影像等信息和疾病的對應關系 ,提高醫藥工業研發成功率,提高化合物庫、蛋白質庫篩選效率,激活基因測序下游應用場景。
▍互聯網醫療:院外銷售向上趨勢顯著,迎來收獲期。
互聯網醫療板塊整體迎來盈利拐點 ,進入收獲期 。展望2026年,我們預計①醫藥電商:創新藥院外銷售β持續性向好,院外市場有望進一步擴大 ,利好醫藥電商承接這部分巨大市場;②商保服務商:商保發展持續推進,利好業務升級轉型的公司;③醫藥營銷公司:考慮2025年以來藥企營銷模式升級轉型,全面擁抱線上營銷 ,預計2026年藥企會選擇轉化率更高的龍頭平臺,利好互聯網醫藥營銷公司。
▍風險因素:
地緣政治摩擦加劇風險;宏觀經濟復蘇不及預期風險;帶量采購價格降幅和力度超預期風險;一級市場生物制藥企業融資熱度下降風險;高值耗材降價力度和集采進度超預期風險;創新藥臨床研發失敗風險;醫療服務醫保政策風險;醫療事故風險;產業政策變化不及預期風險;醫療AI發展不及預期風險;商保政策進展和商保產品發展不及預期風險等。
▍投資策略:建議從橫向維度上,2026年圍繞以下幾條主線進行布局:
一 、創新驅動和國際化
我們認為 ,在反內卷的國內政策環境下,創新驅動和國際化出海都是重要的發展路徑,因此我們建議重點關注以下幾個賽道:1)全球化創新藥企、器械企業等:圍繞“創新/爆款產品”取得突破 ,已經進入多元化回報期的真創新企業:①創新藥:創新體系具備全球競爭力,業務穩健增長的企業 。②CXO:受益于海外研發生產外包需求回暖,以及細分賽道產業鏈需求高景氣的CXO龍頭。③器械:新品迭代,有望加速進口替代的企業 ,穩步推進國際化,打開空間的企業。④疫苗:大品種放量和出海打開空間的企業 。2)受益于集采政策優化,細分領域仿轉創代表性企業:甄選集采后時代的贏家 ,有望受益于集采政策優化,并且在細分疾病領域創新已深入布局,有望迎來收獲的重點企業。3)AI醫療:大模型時代 ,提高研發效率的AI工業端,完成數據積累或掌握C端渠道的AI診療端,醫療數據相關的醫療信息化公司等。
二、自主可控
我們預計在未來可能還會陸續面臨地緣政治擾動帶來的風險 ,因此應該更多關注醫療健康產業自主可控下核心零部件 、試劑、科研上游的進口替代進程加速:1)核心零部件、試劑:供應鏈在關稅擾動背景下國產企業的進口替代進程有望加速;2)科研上游:關稅擾動背景下國產企業的進口替代進程有望加速 。
三 、新政新氣象
1)集采優化:受益于集采政策優化的仿制藥/院內制劑、高值耗材等板塊的重點公司。2)醫保三個結算:受益于我國醫保系統推進三個結算(即時結算、直接結算 、同步結算)改革的醫藥商業板塊,建議關注回款向好的醫藥流通板塊,零售集中提升的藥店板塊。3)消費刺激:建議關注受益于內需復蘇的消費醫療板塊 ,零售集中提升的藥店板塊,進入收獲期的互聯網醫療板塊。4)國改:國改已經逐步顯效的中藥板塊 。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股天下在線配資平臺:加杠桿買股票-中信證券:特高壓、智能電網等環節有望迎來景氣反轉
什么是股票配資:股票配資最新平臺2024-再掀融資潮!機器視覺指數4個月漲超50% 行業滲透率有望繼續提高
正規配資平臺官網:炒股配資官網查詢-銀河證券:四季度銅鋁行業業績增速有望進一步提升 鋰行業公司利潤有望繼續好轉
股票在線配資門戶網:炒股配資開戶平臺-華泰證券:乳制品行業2026年有望迎來供需拐點
炒股配資知識:炒股10倍杠桿平臺-中信證券:多重利好短期有望促進可控核聚變行業加速上漲
a股杠桿平臺:在線配資知識-中信證券:白酒行業正在快速筑底 關注消費轉暖機會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