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A股光伏板塊遭遇大面積回調 。截至收盤 ,阿特斯(688472.SH)跌超14%,晶澳科技(002459.SZ)、隆基綠能(601012.SH) 、億晶光電(600537.SH)、雙良節能(600481.SH)等個股均跌超6%。
這場突如其來的下跌,或源于一則市場傳聞有關。21財經《辟謠財知道》注意到 ,今日市場有傳聞稱,“硅料和組件聯盟公司被有關部門否了 ”,更有消息稱晶澳科技高管在券商交流中表示“收儲平臺黃了” 。
對此 ,21財經《辟謠財知道》以投資者身份致電晶澳科技,接線工作人員明確表示,公司并無高管說過“收儲平臺黃了”一事,該傳聞屬謠言。對于收儲平臺事宜 ,該工作人員補充道,晶澳科技并非該平臺參與方,具體落實的細節并不清楚。
更為權威的聲音來自中國光伏行業協會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官微在12日發布聲明 ,明確表示“網絡流傳的小道消息均為不實信息 ”。
聲明強調,協會在相關部委的堅強指導下努力推進行業自律和“反內卷”工作,從供需兩端共同發力 ,市場化、法制化地推動相關工作。
協會堅定表示:“妄圖通過造謠抹黑 、惡意做空光伏行業牟取利益的惡劣行為,我們將與之斗爭到底。”
被推上風口浪尖的“收儲平臺 ”,實際上是光伏行業“反內卷”的重要舉措之一 。在此前的10月28日央視財經頻道播出的《經濟半小時》節目中 ,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就國內光伏龍頭聯合收儲產能一事稱:“我跟TCL李東生董事長見面,我也跟隆基綠能的鐘寶申總溝通。我們17家(龍頭)企業基本上都簽字了。”這一表述,引發了市場對于光伏板塊的追捧 ,相關股票近期表現非常強勢 。
此后,收儲計劃的推進動態持續牽動市場神經。11月6日上海證券報報道,接近多晶硅收儲事項的人士透露,各方合計出資額可能在200億元至300億元 ,產能收儲所需總資金將高于此數額。據財聯社報道,備受關注的多晶硅重組“聯合體”平臺正在籌劃中,目前規劃預計成立700億元左右規模的基金 ,經討論后,將采用百億資金撬動700億的“承債式 ”方式收購 。
事實上,受“低價同質化”困境改善等因素影響 ,當前部分光伏企業業績已有所好轉。以隆基綠能為例,從最新財報數據來看,1-9月 ,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09.15億元,其中第三季度實現營收181.01億元,實現連續兩個季度大幅減虧。
平安證券研報指出 ,光伏上市企業發布2025年三季報,頭部光伏企業第三季度盈利情況環比有所改善,但依然承壓 。光伏板塊盈利情況的環比改善主要受兩方面因素推動:一方面,得益于光伏產業鏈價格的企穩 ,存貨減值損失減少;另一方面,毛利率水平整體環比提升,其中硅料環節提升幅度較為明顯。
開源證券則表示 ,當前光伏行業反內卷已取得一定積極成效,三季度主鏈上游環節預計顯著減虧。后續重點關注供需兩條主線:一是供給側:硅料收儲平臺落地及產業鏈限產措施 。二是需求側:關注“十五五”光伏裝機需求支撐,出口退稅取消及嚴禁低于成本價銷售要求的執行。在供需兩端反內卷的推進下 ,產業鏈供需關系有望迎來快速修復,并推動組件價格抬升。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