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對于不少散戶投資者而言,過去一年投資港股市場 ,就像一場充滿驚喜但也不乏刺激的冒險 。看著手中的恒生科技指數ETF,曲線圖宛如一段陡峭的山脈。年初的試探性買入可能帶來驚喜,但倘若4月重倉追擊 ,就可能遭遇“套牢 ”的煎熬,而在7月“抄底”亦可能會經歷顛簸。
去年在“9·24”國內重磅金融政策發布后,疊加美聯儲超預期降息助推,恒生指數自低點啟動 ,歷經震蕩,于今年9月成功突破27000點大關,創下自2022年以來的新高 。從AI 、創新藥到新消費 ,資金在少數景氣板塊中密集抱團,催生了超500只翻倍股的同時,也導致了交易的“擁擠 ”與估值的短期透支。這一特點使得投資者即便身處牛市 ,也對買賣時機極為敏感,個人投資者的真實體驗往往是“收益與波動齊飛”。
不過,港股近期呈現回調趨勢 ,恒指已連續四個交易日小幅下行。截至23日收盤,恒生指數報26159點,跌0.7%;恒生科技指數報6167點 ,跌1.45% 。
當前,隨著指數近期回調,市場正審視利好落地后的動能轉換。業內觀點認為,本輪牛市行至中段 ,港股互聯網所在的資訊科技業及新消費所在的非必需消費PB分位數仍存在上升空間,景氣板塊的估值修復有望持續帶動港股整體估值。
從17000到27000點
回顧2024年9月24日,當日 ,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監會主要負責人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多項重磅金融政策,市場做多熱情迅速點燃 ,港股與A股同時上演“飆升”行情 。
當月美聯儲超預期降息50個基點至4.75%~5.00%,開啟降息周期,助推港股于四季度進入牛市。
近一年來 ,恒生指數自去年9月的17000點附近震蕩上行,并于今年9月18日攀升至27000點上方,創下2022年以來新高。
恒生科技指數同樣表現強勁 ,從去年9月的3500點附近一路上行,期間經歷三輪明顯波動,最終在今年9月18日觸及6461點 。
流動性緊張問題也有了顯著改善。港交所數據顯示,上半年 ,港股市場日均成交額為2402億港元,同比增長118%。受ETF互聯互通計劃擴容以及ETF新產品持續上市的影響,ETF每日成交金額攀升至338億港元 ,同比增幅高達184% 。
滬深港通成交額方面,北向及南向均創歷年同期新高。其中,滬深股通日均成交額為1713億元人民幣 ,同比增長32%。港股通日均成交額為1110億港元,同比增長196% 。
從全年節奏來看,港股走勢呈現“先強后緩 、再回升”的特征。今年上半年 ,港股市場持續活躍且在全球各主要市場中表現領先,也大幅跑贏A股。
不過進入7月,情況則明顯逆轉 ,相比異軍突起創“十年新高 ”的A股市場,港股“顯得”低迷得多。7月至8月,恒生指數上漲6%,跑輸同期的A股 。同期 ,上證指數漲12%,創業板指更是大漲37%。直至9月,港股較A股優勢再次凸顯。
華南一名分析人士表示 ,A股、港股上漲步調不一致,或許與AH溢價觸及125%的“隱形底”,港股分紅吸引力下降有關 。雖然分紅只是港股各配置方向上的一部分 ,也并非所有投資者都需要繳納分紅稅,但除保險等以外的多數投資者而言,AH溢價降至125%以下 ,意味著扣稅后的吸引力下降。
行情輪動明顯
指數走高背景下,近一年港股市場呈現多個新變化。
其一,雖然市場外部擾動不斷 ,但港股的結構性行情活躍,板塊之間此消彼長、不斷輪動 。年初以來,港股市場已經歷AI、新消費 、創新藥等幾條主線。
例如,受益于DeepSeek模型突破與大模型產業化進程 ,港股科技龍頭?價大幅上漲,中芯國際(00981.HK)年內漲幅超120%,阿里巴巴-W(09988.HK)漲幅超過90% ,小米集團-W(01810.HK)上漲超60%,騰訊控股(00700.HK)上漲超50%。
創新藥成為港股另一主線 。信達生物、康方生物、百濟神州等公司加快出海步伐,信達生物與羅氏達成10.8億美元合作協議 ,科倫博泰與默沙東達成超50億元交易,三生制藥與輝瑞達成首付款近百億元協議。重磅合作亦帶來股價全線走高,恒生創新藥指數年內漲幅超100%。
上述領域也成為翻倍個股的重要聚集地 。Wind數據顯示 ,自去年9月24日至今年9月22日收盤,區間股價實現翻倍(漲幅在100%)的個股已有543只,多為可選消費 、醫療保健、金融行業。其中 ,加冪科技(8198.HK)、歌禮制藥B(1672.HK) 、和鉑醫藥-B(2142.HK)等22只個股近一年漲幅超過1000%,成為十倍大牛股。
其二,容易形成熱門板塊的抱團和擁擠交易,周期震蕩明顯。中金公司在近期研報中指出 ,以成交占比與市值占比來衡量“擁擠度 ”,可以清晰地發現年初以來不同行業的擁擠程度和輪動情況 。那些被資金青睞的個股和板塊都會出現短期預期和估值透支。
這一特點使得投資者即便身處牛市,也對操作時機極為敏感。回顧這一年 ,盡管指數從17000點一路沖高至27000點,多數散戶投資者整體賬戶略有盈余,但感受卻異常復雜 。“買賣的時機點真的太重要了。”深圳一名投資者感慨道 ,指數是漲了不少,但過程中的波動極大。踩準了節奏是牛市,踩錯了 ,即使在牛市里也可能虧錢 。由于4月追高被套,在今年8月前,她一直處于浮虧狀態。
其三 ,港股一級市場同樣熱度不減,融資金額激增。香港證監會發布的季度報告顯示,今年前7個月,香港首次公開招股數量有51宗 ,募資金額增至1280億港元,已超過去年全年 。截至7月底,有超過220宗首次公開招股申請正在審批中。
港股增發市場表現也較為強勁。Choice數據顯示 ,今年前8個月,港股再募資規模達1905億港元,不僅遠超IPO融資規模 ,更較2024年全年增發規模增長3.8倍 。
港股市場為何持續得以持續走高?關鍵或在于資金面變化。
中金證券分析師劉剛認為,宏觀維度多個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上半年港股流動性的基本格局。第一 ,內地資金充裕(資金盛)但缺乏優質資產(資產荒),推動南向資金持續流入,國內資金需要尋求有效配置機會 ,不論是穩定回報的分紅資產、還是成長屬性的新經濟板塊,港股都具有比較優勢,進而吸引南向資金加速流入。第二,4月以來 ,不論是出于“去美元化”敘事還是對美元資產安全性的擔憂,美元指數和美債利率也持續走弱,部分資金從美國撤出并“各回各家 ” ,也間接受益港股 。
未來有哪些變化?
長期來看,市場依然看好港股后續行情。
劉剛認為,A股的流動性優勢會使得港股短期落后 ,尤其還存在盈利下修,AH溢價過低的拖拽。如果A股流動性和市場的共振進一步強化,也會部分外溢到港股 ,但更多是發生在中后期且程度上透支的階段 。所以,如果在港股上只參與流動性博弈而無新增基本面因素的支撐,要適可而止。
港股能夠提供高分紅的穩定回報和能夠提供結構性亮點的成長回報 ,依然是其長期主要吸引力,如AI互聯網、創新藥 、新消費與機器人零部件等。
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指出,本輪港股長周期牛市自去年四季度確立,當前走到中段左右 。三大周期性因素中流動性周期目前最領先 ,估值周期也已經顯著啟動,盈利周期目前還剛剛啟動,以結構性行業景氣修復為主。
港股估值經歷了長達三年的熊市之后處于歷史較低水平 ,但經過2024年四季度開始的港股重估牛,估值持續回升,目前主要寬基指數如恒生指數和恒生科技均已回到十年平均線上方。其中恒生科技憑借AI、創新藥和互聯網等景氣板塊連續推動 ,其市盈率已經突破歷史新高 。
黃文濤認為,從港股主要行業板塊來看,目前PB分位數較高的板塊有工業制品業、原材料 、能源業和醫療保健業 ,而公用事業及地產PB處于較低水平。港股互聯網所在的資訊科技業及新消費所在的非必需消費PB分位數仍存在上升空間,景氣板塊的估值修復有望持續帶動港股整體估值。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免費配資炒股網址:哪個配資平臺比較正規-中信證券:在流動性驅動至今的港股牛市 基本面預期向好的板塊或繼續享有市場關注
炒股配資平臺官網:正規配資炒股-17只港股次新股年內翻倍 高估值面臨考驗 次新或進一步分化
炒股配資之家網:專業正規安全股票配資公司-華泰證券:港股科技股可能引領第三輪中國資產重估
股票配資網址導航:正規炒股平臺有哪些-財政部:繼續實施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 對重點領域個人消費貸款和相關行業經營主體貸款給予財政貼息
股票杠桿平臺哪個好用:正規在線炒股配資知識門戶-18A、18C、De-SPAC機制 新興公司多途徑謀求港股上市
配資平臺正規:配資炒股行情-9月29日國內四大證券報紙、重要財經媒體頭版頭條內容精華摘要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