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8月9日,在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WRC)現場 ,宇樹科技創始人、CEO王興興發表演講并接受了上海證券報等媒體的采訪,分享了對于當前人形機器人產業行情的思考。
宇樹科技于今年7月開啟IPO輔導 。談及上市意義,王興興回應稱 ,宇樹科技已成立9年,某種意義上可以將上市視為一個學生繼續學習 、成長的過程。上市好比高考,企業在管理、運營上可以邁向更成熟的階段。“這是對我們過去九年多發展時間的交代,也是對股東的交代 。”
在整體行業發展勢頭方面 ,王興興認為,由于需求端的拉動,年內人形機器人市場“非常火爆 ” ,整機廠商、零部件廠商平均至少有50%至100%的增長。
“未來幾年,全行業人形機器人出貨量每年翻番都是有保證的,如果有更大的技術突破 ,甚至可能未來2至3年突然一年出貨幾十萬臺,甚至上百萬臺也有可能。”王興興預計。
外界的需求,也直接推動了宇樹科技切入人形機器人 。王興興回溯稱 ,自己曾經最堅決反對人形機器人,宇樹科技甚至直到2022年都沒有做人形機器人。但以ChatGPT為代表的AI技術進步顯著,以及馬斯克等對于尖端技術關注度提高 ,讓外界對于人形機器人的關注度陡增。
王興興介紹,今年上半年,受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拉動,全球機器人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 ,國內整機廠商和零部件廠商平均增速達50%~100%,這在行業歷史上罕見 。海外市場同樣火熱,特斯拉計劃今年量產數千臺人形機器人 ,并發布第三代產品,英偉達 、蘋果等科技巨頭也持續投入。
就宇樹科技而言,王興興介紹 ,公司過去每年的營收中,出海業務占到50%左右。“宇樹科技2018年就開始做出海業務,我們一直非常注重全球市場 。”
在應用場景上 ,宇樹科技的機器人產品已在汽車工廠等工業場景已有落地合作,但王興興認為,指望機器人能夠在干活場景產生較大的價值不太現實。“運動也好、表演也好 ,這些場景反而是更好落地的。 ”
大會現場王興興演講 竇世平 攝
不過,宇樹科技最終的目標仍然是干活 。王興興表示,希望公司的機器人做成可以綜合干活的通用型人形機器人,包括工廠、表演、家庭等各種場景 ,而不僅僅是單一場景。現在宇樹科技絕大多數員工,都在為訓練機器人在各個場景干活而服務。
對于當前智能體機器人整機硬件的發展情況,王興興稱:“雖然不是非常完美 、成熟 ,但當下已經足夠用了 。未來主要是持續完善硬件細節,降低成本,增加壽命和可靠性等。”
在他看來 ,智能體機器人當下及未來最大的挑戰在于機器人大模型。“大家對模型的關注目前是相對較少,反而對數據關注有點太高了。目前行業最大挑戰是具身智能的AI完全不夠用,機器人大模型類似于處在ChatGPT出來前的1至3年——大家發現了方向和技術路線 ,但沒人把它做出來 。”
王興興預計,如果順利的話,未來1至3年可以達到人形機器人的ChatGPT時刻 ,最慢的話要3至5年。
王興興認為,未來2至5年智能機器人技術的重心在于統一端到端智能機器人大模型,研發更低成本、更高壽命的硬件及超大批量的制造,以及低成本大規模算力等等。
不過 ,在模型層面,宇樹科技一直保持謹慎投入 。王興興認為,在機器人行業中 ,宇樹科技現在的人算多,但跟大型AI公司肯定沒法比。但AI并不是資源多、錢多 、人多,就一定做得出全球最好的技術。一個中小團隊或者更小的團隊 ,也有概率能做出更好的成果 。
“行業當前過度關注數據問題,而忽視了模型架構缺陷。”王興興認為,視頻生成模型可能比VLA模型更有效 ,但存在GPU消耗大等問題。未來,端到端AI模型、低成本硬件及分布式算力(如工廠或小區服務器集群)將是關鍵方向 。
王興興強調,在AI領域沒有一家大公司能保證有足夠的人、足夠的資源 ,一直保持領先。過去的案例已經驗證,AI的創新永遠伴隨著隨機性。
談及未來,王興興表示,機器人創新需要全球共創 ,中國和海外企業必須共同推動,沒有單一公司能保證領先 。他預計,未來2-5年迎來突破 ,AI智能的成熟將開啟大規模應用時代。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