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近期,陸續有投資港美股的中國居民在社交平臺上發帖分享稱 ,已趕在6月30日前完成了跨境投資收入的個稅繳納。
其實,從今年3月開始,已有投資者反饋收到境外投資收益補稅的通知 ,進入5月后,通知頻率顯著增加,覆蓋地區也從一線城市向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活躍區域擴散 。通過富途 、老虎等券商開戶投資港美股的中國居民成為主要通知對象 ,通知形式包括短信、電話等,要求投資者自查境內外所得并及時報稅,追溯期集中在2022-2024這三年。補繳個稅涵蓋稅款及滯納金。
澎湃新聞記者從一位收到提醒的投資者處獲悉,其需要對自己2022-2024年度個人在境內外從事相關活動取得的收入及個人所得稅申報繳納情況進行自查 ,并報告基本情況、收入情況(境內收入和境外收入) 、個稅申報及納稅情況、存在的問題及打算等四方面內容 。
其中,對于境外收入情況,該投資者需報告包括2022-2024年度境外全部收入 ,包括股息收入、利息收入 、出售金融資產收入、其他收入等情況。
跨境炒股為什么要交稅?哪些人要補稅?具體稅率是多少?盈虧如何計算?個人投資者如何應對?
澎湃新聞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稅務部門、專家學者、會計師事務所和律所等相關專家,提煉出以下五個關鍵問題及回答。
一 、內地投資者炒港美股為什么要交稅?
對于跨境投資收益交稅,多位受訪人士均指出 ,實際上,中國對個人境外所得征稅的法律依據一直未曾改變 。根據現行法律法規和實踐,境外所得都需要在境內申報納稅。
“一直以來境外炒股都應該交稅 ,對于中國居民納稅人來說,全球所得都需要在境內納稅,所以內地投資者炒美股和港股都是要交稅的。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副教授、應用經濟系主任葛玉御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
1980年9月 ,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并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至此建立,統一適用于中國公民和在我國取得收入的外籍人員 。2018年,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將第一條修改為:在中國境內有住所 ,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滿183天的個人,為居民個人。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德勤中國合伙人哈紀優對澎湃新聞記者指出 ,根據現行法律法規和實踐,如果投資者為中國籍個人,一般需要就全球所得申報繳納中國個人所得稅 ,這里的全球所得就包括個人的海外投資收益 。而且,很多海外投資收益都不適用免稅政策。
“跨境炒股收益在境內是否有納稅義務的關鍵,在于確認個人的稅務居民身份。”普華永道中國合伙人張健菁對澎湃新聞記者分析稱 ,“根據國內稅法規定,在中國有住所的個人,即因為戶籍、家庭 、經濟利益等關系在國內習慣性居住的個人 ,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需要依法繳納中國個人所得稅 。”
張健菁進一步指出,因此,如果“內地投資者 ”指的是在國內有戶籍的中國人 ,一般情況下均視為在中國有住所的個人,需要就其境內外所得,包括跨境炒股收益 ,在中國履行申報納稅的法定義務。
“從法律層面來說,跨境炒股收益是否需要納稅問題的重心并非在跨境上,而在于現行法律法規對相關市場股票交易的納稅規定。簡要說即‘除非說免的 ,都要收’ 。”某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
二、近期為何被催繳者數量上升?
不難看出,對于跨境投資收入的個稅繳納政策并未出現明顯調整,那么 ,近期被催繳者數量似乎在上升又是因為什么原因?多位受訪人士認為,或與CRS(共同申報準則)的推進有關。
“政策沒有調整,這兩個月開始嚴格執行 。”一位地方稅務局工作人員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有專家解讀稱 ,中國在2015年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這個組織在2014年推出了一項跨境涉稅信息自動交換機制,也就是CRS共同申報準則,目的是為了打擊跨境避稅行為 ,這令中國能與全球150多個司法管轄區實現金融賬戶信息自動交換。利用CRS可獲取居民個人境外金融賬戶相關數據,通過與個人所得稅申報數據比對,稅務部門可精準有效發現少報境外收入的行為。而近年來 ,隨著CRS機制的完善落實,以及中國跨境投資監控尤其逃避稅行為監測的技術進步、政策強化,全球征稅的執行力度加大成為趨勢 。經過多年的積累 ,在今年開始正式追繳。
有券商業內人士指出,CRS從券商初交換的信息包括兩方面:一是稅務信息,包括投資者身份信息稅號等;二是數據字段 ,包括年末賬戶余額,股息利息賣出金額,但是不包含盈利金額。
這意味著 ,中國稅務部門能夠通過CRS交換來的數據獲取中國居民在境外的金融資產及交易信息,但是無法判斷賬戶是否盈利,因此納稅人需要自己自查計算股票買賣收益并主動上報 。
除了CRS機制,中國還通過跨境資金流動監測 、境外投資備案信息比對、外匯收支數據篩查等方式 ,精準識別異常交易。一旦發現境內居民存在境外賬戶大額資金往來、境外投資收益未申報等情況,系統將自動觸發風險預警,稅務局便會跟進處理。
三 、補稅稅率幾何?
對于投資者在補稅繳稅中最關心的稅率問題 ,澎湃新聞記者梳理后發現,居民個人港美股等境外資產的投資收入主要分為兩類,一是資本利得稅 ,即股票買賣差價 。二是股息紅利稅。
“根據我國個人所得稅法,個人股票交易所得屬于財產轉讓所得,應當適用20%的稅率按次征收。其中 ,個人在境內二級市場的股票交易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在境外直接進行股票交易所得沒有免稅規定,需要在取得所得的次年申報納稅 。 ”一位稅收學大學教授解釋說。
葛玉御也表示,賣股票在我國屬于“財產轉讓所得” ,稅率為20%。與此同時,我國對境外所得納稅實行“抵免制”,也就是境外所得在境外交完稅之后,要按照中國稅法算一下應該交多少 ,交少了就得補,交多了也不能退,結轉以后五年內繼續抵 。
“具體到港股和美股市場 ,由于炒港股和美股在境外沒有被扣繳稅款,那就需要按20%直接補稅。”葛玉御說。
哈紀優也指出,當前股息適用“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稅目 ,因此稅率為20%。買賣股票取得的所得適用“財產轉讓所得”稅目,適用稅率也是20% 。
“當然,如果相關所得在海外已經繳納了個稅 ,那么在計算中國個人所得稅時,可以按照規定對海外已繳納的個稅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抵免。”哈紀優指出。
根據前述被提醒補稅投資者收到的參考資料,港股方面:關于股票轉讓所得 ,由于香港地區免征資本利得稅,因此,在中國境內需要按照財產轉讓所得20%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 。關于股息紅利所得,如果直接在香港開設證券賬戶進行港股投資 ,投資者取得的股息紅利,除H股 、紅籌股需要繳納10%的個人所得稅外,其它所有非中國上市公司都免征紅利稅。
美股方面:關于股票轉讓所得 ,美國對于中國居民個人免收資本利得稅,因此,需要在中國境內繳納其個人所得稅。關于股息紅利所得 ,中美兩國簽署了雙邊稅率互惠協議,中國居民個人投資者的紅利稅率為10%,通常由券商直接從分紅中扣除 。因此 ,美國證券投資賬戶里的分紅收益,在中國匯算清繳時需要繳納10%的個人所得稅。
四、能否盈虧互抵?
除了稅率,投資者在繳稅補稅中最為關心的另一個問題 ,便是能否盈虧互抵。不少投資者指出,股票交易中并非每筆都賺錢,如果按每筆交易計稅且不允許抵扣虧損的話,可能會出現整體虧損 ,但要交很多稅的情況 。
對此,受訪專家均指出,雖然我國目前對于“財產轉讓所得 ”不存在盈虧互抵 ,但在實踐中,具體到炒股到底能否按盈虧互抵征稅,跟稅務局是可以溝通的。整體來看 ,在實際操作中,允許納稅人按照納稅年度盈虧相抵,但不允許跨年互抵。
哈紀優便指出 ,按照現行的個人所得稅法規定,財產轉讓所得需按照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計算納稅 。中國籍個人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的,一般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辦理申報納稅。
“雖然對于跨境炒股收益的應納稅所得計算是否可以盈虧相抵 ,目前有關的法律法規可能還不太明確。但在稅務實踐中,可以觀察到有些地方稅局可能會允許納稅人將同一納稅年度內的跨境炒股盈虧相抵后計算繳稅,但不允許跨年盈虧相抵。”哈紀優說,建議納稅人可以咨詢專業顧問了解最新動態 ,并結合當地主管稅務機關的處理意見進行申報納稅 。
葛玉御也指出,按照我國個人所得稅法,賣股票這種“財產轉讓所得”是按次納稅的 ,不存在盈虧互抵?!熬唧w到炒股交易上雖然不盡合理,但稅法目前確實如此規定,因此這方面有待進一步改革完善。 ”
“不過從目前實踐來看 ,一年內炒股盈虧互抵,對凈所得來征稅,跟稅務局是可以溝通的 。但是炒股的虧損不可以跨年彌補。”葛玉御說。
張健菁也表示 ,雖然目前國內個稅法對財產收益所得是按次征收且沒有盈虧互抵的稅法規定,但實操中有些地方稅務機關允許個人投資者將同一納稅年度內的境外股票交易盈利與虧損進行匯總抵扣,僅就年度凈盈利部分按20%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
張健菁進一步指出 ,有些國外地區允許投資收益盈虧互抵,同時也有比較細化的規定,比如美國將買賣股票收益按持股期限分長期和短期資本利得,長期資本利得是持股超過一年 ,最高稅率是20%;短期資本利得是不超過一年持有,適用最高37%稅率。無論長期還是短期資本利得,都允許將股票交易虧損跨年度結轉 ,從同類型應稅收入里扣除,但每年有一定抵扣額度??傮w看,如果本金虧損 ,就不用再繳稅 。
五、個人投資者如何應對?
當前,個人投資者在我國投資群體中占比較高,由于稅務知識專業性高 ,不少投資者在社交平臺上表示,補稅的操作難度頗大,紛紛求助繳稅攻略。
哈紀優表示 ,的確觀察到目前跨境稅收申報對非專業人士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一方面,因為海外金融產品比較復雜,國內稅法下可能并沒有相應法規規定來明確其納稅處理方式 。
“另一方面,對于交易比較頻繁的投資者而言 ,將不同國家不同金融機構提供的大量交易原始數據轉化為向稅局申報納稅的數據,可能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時間精力。此外,境外所得申報納稅所需填報的申報表相對來說較為復雜 ,比如可能會涉及境外稅抵免,為此還需填報境外稅抵免表。”哈紀優說。
因此,哈紀優建議 ,如果納稅人交易頻繁且情況復雜的話,可尋求稅務專業人士的協助 。
張健菁建議投資者對個人投資明細盡早進行全面梳理,并妥善留存境外券商和銀行提供的交易對賬單、交割單等原始憑證 ,以方便來年的匯算清繳工作和后續的稅務檢查應對。若相關所得在境外已扣繳了稅款,可憑有效憑證在抵免限額內申請抵免。
與此同時,張健菁還建議納稅人持續關注稅法變化和動態 ,在匯算清繳期間與稅務機關保持良好溝通 ?!俺斯善蓖顿Y之外,其他類別的境外所得,比如境外工資收入 、股息紅利,其他金融產品投資收入等 ,都屬于境外所得匯算清繳的范圍。因此,如果納稅人的收入情況比較復雜,可及時聘請專業服務機構提供合規服務 ,以降低個人的稅務合規風險。 ”
葛玉御則從交易角度提醒投資者注意兩方面情形:一是目前炒A股,轉讓所得是免個稅的;二是如果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來炒港股,在2027年12月31日前也可以享受轉讓所得免個稅的優惠 ,因此炒港股可通過“港股通”渠道 。
據悉,稅務部門發現涉稅問題線索后,一般會按照“提示提醒、督促整改、約談警示 、立案稽查和公開曝光”的“五步工作法 ”開展應對 ,體現稅務部門寬嚴相濟的執法理念。納稅人接到提醒后應積極響應配合,按照稅務部門要求,對近年來境內外取得收入和申報納稅情況進行梳理 ,并整理好相關佐證材料。發現存在未申報或少申報收入的應及時辦理申報;不存在未申報或少申報收入的,也應向稅務部門說明情況并根據稅務部門要求提供佐證材料 。這樣才能避免因存在稅收風險且拒不配合被立案稽查。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
手機股票配資app:怎么配資炒股平臺網址-中美下一輪關稅談判或討論中國購買俄伊石油問題?外交部回應
正規的股票場外配資平臺:炒股配資代理-官方回應:退休金免征個稅 個人養老金領取按最低檔稅率繳稅
配資安全炒股配資平臺門戶網:專業炒股配資網-跨境電商迎最強合規監管時刻!賣家頻收稅務自查通知、咨詢機構連夜做方案
手機炒股好用的選哪款:配資114平臺查詢-7月8日晚間央視新聞聯播要聞集錦
股票杠桿平臺哪個好用:配資炒股的-“跨境支付通”今日上線!輸入手機號 內地與香港兩地居民即可實時跨境匯款
炒股配資平臺查詢:配資手機股票配資-巨額融資仍“供不應求”?寧德時代H股反超A股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